重构增长引擎:吴泳铭如何引领阿里在AI与消费赛道“再创业”?

2

变革前夜:阿里巴巴新航向的战略抉择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变幻莫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消费市场瞬息万变。在人工智能(AI)浪潮席卷全球,以及本地生活服务和即时零售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为这家26年的科技巨头擘画了一幅全新的发展蓝图。他明确指出,AI+云与大消费平台将是阿里巴巴未来发展征程中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并以“再次创业”的坚定决心,推动集团进行深层次的战略聚焦与资源投入。这不仅是对市场挑战的积极回应,更是阿里巴巴在数字经济新时代重塑自身、寻找可持续增长引擎的关键一步。本文将深入剖析吴泳铭领导下的阿里巴巴如何在这两大核心领域进行布局,并解读其背后的战略逻辑与未来展望。

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概览

第一章:AI驱动下的云业务高速腾飞

吴泳铭新战略的第一份答卷,聚焦于以AI为驱动的科技业务。财报数据显示,在AI的强劲需求推动下,阿里云本季度收入实现了26%的同比增长,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这一增长速度的背后,是其收入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预示着阿里云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业务转型。

1.1 阿里云的“AI云”蜕变

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AI正在成为阿里云最核心的增长驱动力。由AI模型训练、推理服务以及各类AI解决方案贡献的收入,正成为阿里云业务增长曲线中最为陡峭的部分,本季度AI收入在外部商业化收入中的占比已超过20%。这标志着阿里云的战略重心已从传统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云计算资源提供商,向一个以智能生产力为核心的“AI云”平台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阿里云的营收质量,更使其在激烈的云计算市场中构建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1.2 全栈AI能力的深厚积淀与飞轮效应

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投入可谓是全方位、深层次的。从底层为大模型优化的异构算力基础设施,到近期不断迭代、在全球开源社区屡获殊荣的通义大模型家族,再到上层的行业应用,阿里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技术飞轮。这种“全栈AI能力”涵盖了从算力、平台、模型到应用的全链条,为企业提供了从零到一构建AI能力的完整解决方案。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在AI+云领域的资本支出高达3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0%。在过去四个季度中,累计投入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AI基础设施和AI产品研发。巨额投入的背后,是阿里对AI技术颠覆性潜力的深刻洞察和坚定押注。这些投入不仅加速了新模型的快速迭代,也推动了高德、钉钉、夸克等阿里系AI原生应用的加速落地。AI的爆发式需求为阿里云注入了高价值的增长燃料,而强大的云平台则为AI技术在阿里自身及千行百业的普及应用铺平了道路,一个良性的商业闭环正加速形成。

阿里巴巴园区

第二章:大消费平台破局:即时零售的战略纵深

吴泳铭新战略的第二份答卷,聚焦于以用户为先的大消费平台。在消费领域,阿里巴巴选择以即时零售作为突破口,不仅在业务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在战略意义上回答了流量见顶时代电商平台如何持续增长的核心命题。

2.1 流量见顶下的创新突围

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电商行业面临流量增长瓶颈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电商模式仅依赖“货架式”远场交易已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即时性的需求。阿里巴巴通过加码即时零售战场,实际上是寻找突破流量天花板的新路径,通过打破传统电商的场景边界,开辟全新的增长空间。

2.2 淘宝与饿了么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效应

最新数据显示,阿里即时零售业务快速取得阶段成果:8月整体即时零售月度活跃买家数达3亿,周日均订单8000万,峰值订单更是突破1.2亿。更值得关注的是,在8月前三周,即时零售带动淘宝App的月度活跃买家同比增长了25%。这些亮眼数据,来源于淘宝“远场”电商流量与饿了么“近场”履约网络的深度耦合。通过在一个App内无缝切换计划性消费与即时性需求,阿里不仅极大丰富了淘宝的供给,显著提升了用户粘性,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阿里生态内不同业务单元可以通过更深层次的协同,创造出超越单一业务的全新商业价值,从而构筑起一道更宽广的“护城河”。这种生态融合的模式,使得阿里巴巴的消费业务从简单的商品交易平台,升级为能够满足消费者全方位、多场景需求的综合服务平台。

第三章:4300亿重磅投入:把握时代与历史机遇

财报数字仅仅是战略执行的初步成果,吴泳铭在电话会上的阐释,则揭示了这一切背后的深层战略考量与决心。他再次强调,以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和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是阿里巴巴集团面临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他将其定义为阿里巴巴发展26年后的“再次创业”,并宣布将在这两大战略领域分别投入3800亿和500亿元,总计高达4300亿元的巨额资金。

3.1 AI:未来十年的核心驱动力

吴泳铭明确指出,AI技术对所有行业的改变升级以及AI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是未来十年技术领域最大的行业机会。在这种判断之下,阿里巴巴的“All in AI”成为一种必然。阿里巴巴手握三张关键王牌:海量且高质量的数据,这是AI模型最宝贵的“食粮”;覆盖各行各业的丰富应用场景,这是AI技术最好的“试验田”;以及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这是AI模型得以运行的“发动机”。这三张牌的有机组合,使得阿里云有底气将目标设定为拥有全栈AI技术能力。

他表示,阿里对AI的投入已开始显现成果,无论是阿里云在客户的AI需求下恢复高速增长,还是广泛的To C和To B场景的AI体验升级,都清晰地展现了AI驱动阿里高速增长的路径。这不仅是对未来趋势的预判,更是将预判转化为实际行动,率先抢占技术制高点的战略部署。

3.2 大消费:构建AI时代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大消费平台,同样被吴泳铭视为阿里不可动摇的“历史机遇”。他对此的解读回归到商业本质,强调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并非着眼于单一消费品类的竞争,而是旨在满足10亿消费者的一站式需求,塑造AI时代大消费平台的商业形态。这意味着,阿里的电商业务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自我进化,不再仅仅是商品交易的“货架”,而是要成为一个能满足用户从线上购物到本地生活全方位需求的“服务平台”,最终引领未来30万亿规模的大消费市场。即时零售的阶段性成果,正是这一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它验证了通过整合生态能力,阿里可以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

天猫双十一消费场景

吴泳铭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和最有潜力的服务消费市场,具备电商基础设施发达、人口密度高、服务消费需求旺盛的独特优势。近场消费与远场电商的深度融合,不仅能满足用户的一站式消费需求,也能满足商家多场景服务消费者的需求,更将有助于AI时代一站式消费助理的诞生,预示着未来消费模式的智能化升级。

第四章:再创业的挑战与前瞻

“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以创业心态再出发。”吴泳铭的这句话,为阿里巴巴正在经历的变革定下了基调。“再创业”对于一个已成立26年的巨头而言,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勇气,也必然伴随着组织惯性的打破和痛苦的变革。聚焦于AI和消费两大主航道,必然意味着对其他非核心业务的梳理、调整甚至取舍。这是一个让组织“减肥”,让战略“增肌”的过程,目的是为了集中资源,发挥核心竞争力。

最新的这份财报,可以看作是这场宏大变革的一个阶段性注脚。它展示了新战略在关键领域的初步突破,也传递了阿里巴巴管理层对未来投入的坚定决心。AI和消费,一个着眼于颠覆性生产力变革,一个立足于最广大用户的核心需求,两者互为支撑,构成了阿里巴巴新一轮增长的双引擎。前路依然充满挑战,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然而,一个方向更清晰、组织更专注的阿里巴巴,已经重新回到了牌桌前,准备迎接下一个时代的牌局,以创新和变革驱动持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