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富科技PrAd入选EMNLP 2025:大模型微调效率突破如何重塑AI应用格局?

1

大模型微调前沿:奇富科技PrAd如何革新效率与成本范式

近日,奇富科技在大模型高效参数微调领域的研究成果PrAd(Prompt Adaptive Tuning for Decoder-only Language Models)被国际顶级学术会议EMNLP 2025 Findings正式收录,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在全球人工智能研究界引起了广泛关注。EMNLP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之一,其严格的评审流程和极低的录取率,使得PrAd的入选不仅彰显了奇富科技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领域的深厚实力,也为大语言模型(LLM)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多任务适配,提供了极具前景的新技术路径。

大语言模型落地挑战:效率与成本的瓶颈

随着大型语言模型技术,如GPT系列、Llama系列等,在金融、医疗、教育、零售等多个行业领域加速落地,其在文本生成、智能问答、内容理解等方面的强大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然而,将这些庞大的通用模型应用于特定行业或特定任务时,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其中,如何实现高效且经济的多任务适配,是当前行业共同面临的核心痛点。

传统的全参数微调(Full Fine-tuning)方法虽然能够使模型在特定任务上达到最佳性能,但其巨大的计算资源消耗和高昂的存储成本,使得大规模部署和多任务并行变得不切实际。一个典型的万亿级参数模型进行全量微调,可能需要数十甚至上百张高性能GPU,且每次针对新任务的微调都需要独立的模型副本,这无疑是企业难以承受的负担。此外,全量微调后的模型通常难以泛化到未见过的任务,可能出现灾难性遗忘问题。

为缓解上述问题,参数高效微调(Parameter-Efficient Fine-Tuning, PEFT)技术应运而生,如Prompt Tuning、Adapter Tuning、LoRA(Low-Rank Adaptation)等。这些方法通过仅微调模型中少量新增或修改的参数,或调整输入提示,以期在降低资源需求的同时保持甚至提升性能。然而,现有的PEFT方法也并非完美无缺:Prompt Tuning可能存在训练稳定性不足、对提示词敏感等问题;Adapter Tuning虽然效果相对较好,但可能引入额外的网络层,导致推理延迟增加,同时在多任务场景下Adapter的管理和切换也较为复杂。LoRA在训练和推理效率上有所改进,但其固有的序列长度膨胀问题,在处理长文本或高并发场景时依然构成挑战,尤其在部署多个LoRA适配器时,显存占用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局限性都极大地限制了大模型在真实世界复杂业务中的规模化应用。

PrAd框架:面向仅解码器架构的创新微调范式

针对当前大模型微调所面临的效率、成本与稳定性痛点,奇富科技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面向仅解码器架构(Decoder-only)大模型的创新微调框架——PrAd。该方法的核心创新点在于将结构优化与推理流程进行了深度融合与解耦,从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

PrAd框架的设计哲学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仅解码器模型的特性,同时避免在核心解码阶段引入任何额外的计算负担。其关键机制在于:仅在预填充(Prefill)阶段引入轻量级Adapter模块对输入提示信息进行特征变换。预填充阶段,模型并行处理输入序列,构建KV Cache(键值缓存),这个阶段计算量相对较大但仅发生一次。通过在此阶段对提示进行自适应调整和信息增强,PrAd能够在模型真正开始生成文本之前,充分地引导其理解任务意图和上下文。

而在更为关键且迭代次数频繁的解码(Decoding)阶段,PrAd则完全保持模型原始结构,不引入任何额外计算开销。这意味着,在生成每一个token时,模型无需加载或激活任何PrAd特有的模块,从而确保了推理过程的极致轻量化和高效率。这种独特的“预填充阶段介入,解码阶段透明”的设计,使得PrAd在诸多方面超越了现有主流PEFT技术。

PrAd的多维度性能突破与深远影响

PrAd框架在多个关键维度上实现了显著提升,为大模型的实用化部署提供了强大支撑:

1. 训练效率与稳定性

PrAd在训练效率方面表现卓越。首先,它不增加输入序列长度,这意味着在训练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算力来处理膨胀的输入序列,与部分现有PEFT方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其次,PrAd的初始化过程简单,有效降低了训练的复杂度,避免了复杂的超参数搜索。最重要的是,它展现出强大的训练稳定性,相较于一些参数敏感的PEFT方法,PrAd能够更稳定地收敛并达到理想性能,效果可媲美甚至超越当前主流基线模型,减少了调参试错的成本和时间。

2. 推理速度与多任务并行能力

推理效率是大模型实际应用中的瓶颈之一。PrAd在此方面实现了革命性突破。由于其核心设计是在解码阶段不引入额外计算开销,这意味着在生成第一个token之后,后续的解码过程与原始大模型的推理速度几乎一致,仅在生成第一个token时会产生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的延迟。更值得称道的是,PrAd支持多任务批处理推理。在实际测试中,其在多任务场景下的推理速度较LoRA方法提升最高超过10倍。这种惊人的加速效果,使得企业能够以更高的吞吐量处理并发请求,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3. 运维成本与资源优化

大规模部署大模型及其适配器,往往伴随着高昂的运维成本和显存占用。PrAd框架显著降低了Adapter管理的复杂度和显存占用,降幅可达50%。这意味着在部署多个特定任务模型时,每个Adapter的资源消耗更低,管理更为集中和便捷。对于企业而言,这极大地简化了多任务模型的部署与批量推理流程,降低了硬件投入和日常运维成本,使得大语言模型的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尤其对于拥有大量个性化任务的企业,其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实验验证与金融领域应用前景

严谨的实验验证是评估技术价值的基石。奇富科技团队通过在文本分类、语义理解、情感分析、问答生成等六类典型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对PrAd进行测试,结果均显示PrAd达到了与最优方法相当或更优的性能表现。更重要的是,它在推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证明了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强大竞争力。

PrAd技术尤其适用于金融领域常见的高并发、低延迟、多任务并行的实际应用场景。在金融科技领域,精确、快速、低成本地处理海量数据和用户请求是核心诉求。例如:

  • 风险控制:在信贷审批、反欺诈、风险预警等场景中,需要对大量的用户数据、交易行为进行实时分析和判断。PrAd的高效推理能力,能够支撑风险模型的快速部署与迭代,实现秒级甚至毫秒级的风险评估,有效降低潜在损失。
  • 智能投顾: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市场分析,需要模型能够快速理解用户意图和市场动态。PrAd的多任务批处理能力,使得智能投顾系统能够同时服务大量用户,并针对不同投资偏好生成定制化内容,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
  • 客户服务:在智能客服、智能外呼、客户情绪分析等场景,PrAd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快速响应客户查询,识别客户情绪,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大幅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降低人工客服的成本压力。其低延迟特性确保了流畅的人机交互体验。

这些应用场景对模型的响应速度、资源占用以及多任务处理能力都有极高要求,PrAd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些严苛条件,有望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核心业务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中国AI基础研究的持续进步与全球贡献

PrAd框架的提出不仅是一项纯粹的技术突破,它更深刻地反映出中国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领域的持续投入、创新能力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贡献。EMNLP等国际顶级会议的认可,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科研领域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奇富科技此次成果的入选,再次证明了中国在推动大语言模型前沿技术发展方面的实力。

展望未来,大语言模型仍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随着模型规模的持续膨胀,如何实现更“负责任”的AI,即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兼顾资源效率、环境可持续性与可访问性,将成为全球研究者的共同命题。PrAd框架为解决大模型微调中的效率与成本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代表着一个更加精细化、高效化的模型适配时代正在到来。奇富科技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大语言模型在金融场景中的高效、可靠和规模化应用,通过基础性、前瞻性的技术创新,为行业提供更多价值,并积极参与到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生态构建中,共同探索智能未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