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昇腾芯片承压:DeepSeek AI模型训练受挫,国产替代之路挑战何在?

2

DeepSeek,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颗新星,其最新一代AI模型R2的研发进程近日遭遇了显著阻碍。据《金融时报》披露,DeepSeek在尝试使用华为昇腾系列芯片进行模型训练时,遇到了持续性的技术难题,这直接导致了原定于5月的模型发布计划被迫延期。这一事件不仅是DeepSeek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波折,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中国在推动人工智能芯片国产化替代进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技术鸿沟。

DeepSeek R2模型训练受挫的深层原因

最初,DeepSeek在政府的鼓励下,计划将其R2模型的核心训练任务交由华为昇腾处理器完成,以响应国家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战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DeepSeek团队发现昇腾芯片在进行大规模AI模型训练时,存在诸多性能和稳定性上的不足。这使得DeepSeek最终不得不调整策略,将模型训练工作转回至英伟达芯片平台,而华为昇腾芯片则主要用于后续的推理环节。

稳定性与可靠性瓶颈

大型AI模型的训练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耗时耗力的过程,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不间断计算。在此期间,计算集群的任何一点不稳定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造成巨大的时间与资源浪费。据知情人士透露,DeepSeek在使用昇腾芯片进行R2训练时,频繁遭遇了稳定性问题,这直接影响了训练的效率和数据的完整性。相较之下,英伟达的GPU系统在长时间、高负荷运行下的稳定性已久经考验,其成熟度是国产芯片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互联互通效率的差距

现代AI大模型通常需要数千乃至上万颗芯片协同工作。芯片间的通信效率,即互联带宽和延迟,是决定整体训练速度的关键因素。英伟达的NVLink等高速互联技术,能够确保海量数据在芯片集群内部快速流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传输瓶颈。而华为昇腾芯片在互联技术方面,尽管在不断进步,但与英伟达的成熟方案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限制了大规模集群下的训练效率。

软件生态系统的挑战

芯片硬件的性能固然重要,但支撑其发挥最大潜力的,是强大而成熟的软件生态系统。英伟达的CUDA平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且完善的软件栈,包括编译器、开发工具、优化库以及活跃的开发者社区。这使得AI开发者能够高效地编写、优化和部署模型。国产芯片,包括昇腾,在软件生态的构建上仍在起步阶段,尽管华为投入了大量资源,甚至派遣工程师团队驻场协助DeepSeek,但要追赶英伟达在软件层面的积累,仍需时日。软件适配的复杂性和优化难度,是DeepSeek此次训练受挫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策驱动与市场现实的博弈

此次事件并非偶然,它反映了中国在追求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政策推动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张力。中国政府正大力鼓励国内科技公司采用国产芯片,以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地缘政治背景下。然而,对于DeepSeek这类身处激烈竞争环境中的AI初创公司而言,模型的性能和发布速度直接关系到其市场地位和生存空间。在政策导向与商业利益之间寻求平衡,成为了一个现实的难题。选择尚未完全成熟的国产芯片,可能意味着牺牲短期效率和市场机会,这对于任何一家商业公司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训练与推理的差异化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虽然在训练环节遇到了困难,但仍计划将华为昇腾芯片用于R2模型的推理任务。这表明,国产芯片在不同AI工作负载下表现出不同的成熟度。模型训练要求极高的通用计算能力、浮点精度和长时间的稳定性;而模型推理则更侧重于能效比、成本控制和实时响应速度。昇腾芯片在推理场景下的表现可能更具竞争力,这也为国产芯片未来发展提供了差异化、分阶段突破的思路。

行业洞察与未来展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I研究员Ritwik Gupta指出,AI模型本身具备一定的“商品化”特性,即在技术栈成熟后,不同模型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甚至替换,例如阿里巴巴的Qwen3模型就吸收了DeepSeek的训练算法核心概念,并进行了更高效的实现。他同时认为,华为昇腾芯片目前正经历“成长的烦恼”,但从长远看,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华为最终将能够适应并克服这些挑战。

英伟达的持续主导与生态构建

英伟达作为全球AI芯片领域的领导者,其强大的市场地位不仅源于硬件的卓越性能,更在于其通过CUDA平台构建的强大开发者生态系统。即使面临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英伟达也通过推出H20等定制芯片来维系中国市场,并强调开发者在构建AI生态中的关键作用。这表明,芯片竞争已不再仅仅是硬件性能的较量,更是软件生态、开发者社区和全球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全面比拼。

中国AI芯片的突围之路

DeepSeek的经历为中国AI芯片产业敲响了警钟,也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 持续投入资金和人力,在芯片架构、先进工艺、异构计算、高速互联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这需要长期且坚定的战略投入。
  2. 构建完善的软件生态: 认识到软件生态是决定芯片竞争力的关键。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支持AI框架的适配与优化,开发易用的编程工具和SDK,并积极培养开发者社区,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国产芯片平台。
  3. 分阶段、分场景逐步渗透: 从对性能要求相对不那么极致的推理任务或特定边缘计算场景开始,逐步积累经验、优化技术,待产品成熟后再向要求更高的训练领域全面进军。
  4.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共建: 加强芯片设计、制造、封装、软件、算法、应用层面的全产业链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国产AI芯片生态的繁荣。
  5. 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并重: 在确保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前提下,保持开放态度,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吸收全球先进经验,加速自身技术进步。

DeepSeek此次在华为昇腾芯片上训练受挫的事件,是中国AI产业在迈向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一次必然会遇到的“成长阵痛”。它不仅揭示了国产芯片在高性能、高稳定性、大规模协同训练等方面的现实差距,更提醒业界,技术自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投入、坚韧的毅力以及对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虽然挑战重重,但正是这些挑战,将促使中国AI芯片厂商更加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不断迭代技术,最终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全面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