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最新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虽然部分数据未能延续以往的显著增长势头,甚至出现营收同比小幅下降,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战略信号却异常关键。市场对于这份财报的反应远超数字表面呈现的谨慎,财报发布后,理想汽车在美股市场股价一度大涨超过7%,这表明资本市场更加关注其深层次的战略调整和未来发展潜力。
理想汽车Q2财务表现深度解析
在2025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车的总交付量达到111,074辆,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19.6%。上半年累计交付量达20.4万辆,同比增长7.9%,在新势力品牌中稳居第二,同时其在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以13.6%的市占率保持领先地位,再次验证了其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
然而,理想汽车第二季度总营收为302亿元,同比下降4.5%,环比增长16.7%。其中,汽车销售额为289亿元,同比下降4.7%,环比增长17.0%。经计算,理想汽车本季度的汽车平均售价约为26万元,同比下降7%。营收下滑主要受产品组合变化影响,例如定位更亲民的理想L6销量占比提升,以及为用户提供的利息补贴和销售激励政策增加,这些因素共同拉低了整体平均售价。
尽管收入有所波动,但理想汽车的毛利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第二季度毛利为61亿元,同比下降1.8%,环比增长14.1%。综合毛利率为20.1%,同比微涨0.6个百分点,环比小幅下滑0.4个百分点。汽车利润率达到19.4%,较去年同期的18.7%有所提升,主要得益于平均销售成本的有效控制。这一数据在新势力品牌中仍处于领先地位,仅次于小米汽车和赛力斯等少数品牌,显示了其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的优势。
在费用支出方面,理想汽车第二季度营业费用为52亿元,同比下降8.2%,环比增长3.8%。研发费用为28亿元,同比下降7.2%,环比增长11.8%。研发费用同比下降主要归因于员工薪酬结构的优化,而环比增长则反映出新车项目加速推进以及为拓展产品组合和技术投入的增加。值得关注的是,理想汽车预计今年将在AI领域投入超过60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技术研发,全年研发费用预计将达到120亿元。据消息人士透露,理想汽车还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自研芯片项目,这部分进展将在后文中详细阐述。
本季度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增长69.6%。经调整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微降2.3%,环比增长44.7%。截至第二季度末,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高达1069亿元,充足的现金流为公司未来的战略投入和抗风险能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对于第三季度,理想汽车保持了谨慎的预判,预计交付量将在9万至9.5万辆之间,同比减少41.1%至37.8%,总收入预计在248亿元至262亿元之间。尽管短期交付指引有所下调,但市场对理想汽车的长期发展前景依然看好,这背后是公司一系列深远的战略调整正在发挥作用。
理想汽车的战略转折点与未来布局
2025年对于理想汽车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关键一年。公司已将自身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20年初至2024年)主要聚焦国内市场和增程产品;第二阶段(2025年至2027年)则开启“国内+海外”双市场战略,产品组合也正式转向“增程+纯电”并重;第三阶段(2027年之后)将迈入L4级自动驾驶和更多创新形态智能体产品的全新纪元。因此,2025年被理想汽车定义为产品变阵与正式出海元年,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内部架构优化与市场精细化策略
为应对市场变化和战略转型,理想汽车在半个月前对销售体系进行了深度优化。总部直接管理全国23个区域,并新增销售运营和市场营销部门,同时重组门店选址团队,强化培训学院和交付团队。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马东辉表示,此次架构调整已基本完成,虽然短期内可能存在磨合,但长期将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和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在市场策略上,理想汽车也进行了更为精细的划分:
- 北方区域:将重点推广增程车型,并着力强调其在寒冷冬季环境下稳定的续航表现等核心优势。
- 南方区域:则侧重纯电车型的推广,突出其在节能、宽敞空间以及智能化方面的亮点,以满足不同地域用户的偏好。
增程与纯电双轮驱动:智能化是核心
1. 智能化赋能增程车型,稳固基本盘
理想汽车计划通过强化智能化,进一步巩固其增程车型的市场基本盘。其最新的VL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模型参数规模已扩展至40亿,相较之前的端到端模型提升了超过10倍,这相当于其“大脑容量”得到了显著扩容。目前,VLA系统已率先搭载于理想i8,带来了驾驶性能的显著提升,理想汽车将其比喻为“从ChatGPT 3.5跃升至4.0”的巨大飞跃。预计到9月份,VLA还将全面覆盖理想增程全系的AD Max版本车型。在实际应用中,VLA在行车端的平顺性和舒适性已得到车主的高度认可,甚至有反馈称其表现已难以与人类驾驶区分。在泊车端,VLA的远程召唤和自动泊车功能也被视为解决日常用车痛点的实用方案。
从行业视角看,VLA架构更贴合人类智能进化的逻辑,其“端到端”的决策方式与人脑处理信息的方式类似,因此被认为是通往L3、L4甚至L5级自动驾驶的清晰路径,代表了真正的第三阶段AGI智能体。李想预测,未来VLA将比人类驾驶能力强10倍甚至100倍,至少在两年内,其安全性就能达到人类驾驶的10倍以上。这无疑描绘了智能驾驶技术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2. 纯电车型梯次发力,打造销量主力
在纯电车型方面,理想汽车采取了梯度发展策略,以期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 MEGA:月销量已稳定在3000台以上,为理想汽车的纯电产品线奠定了坚实的销量基础。
- 理想i8:在试驾后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目前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目标在9月底实现8000至10000台的交付量。
- 理想i6:计划于9月内上市并交付,该车型瞄准年轻用户群体,理想汽车预期其将成为纯电产品线中的走量主力。针对i6,公司计划采用更贴近车主的新型传播方式,确保用户易于理解产品特点,并对销售、交付、服务团队进行更全面的培训。此外,理想汽车还特别强调将“认真、全面地做一次舆情防御”,显示出对新产品上市的重视与细致规划。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理想汽车听取用户建议,未来车型将减少SKU数量(即不同版本配置),回归到理想One和L9时代,专注于将每款车的一个配置打造到极致,提供最强的产品力和性价比,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和决策效率。
补能体系建设与海外市场拓展
作为纯电车型大规模推广的坚实保障,理想汽车在补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其超充站数量已突破3100座,共计16671个充电桩。其中,高速超充站超过1000座,有效覆盖全国“九横九纵”高速公路网络,平均间隔约150公里;城市超充站超过2100座,覆盖260座城市,一二线城市平均每3.5公里即可找到一座超充站。理想汽车有信心在今年年底前达成4000座超充站的建设目标,这将极大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
在充电速度方面,理想汽车现有的充电桩均为250千瓦以上,其中4C和5C充电桩占比超过61%,未来新建充电站将全部采用4C和5C充电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自研了5C电池的电芯和管理系统,旨在确保从0充到80%电量的过程中,都能保持300千瓦以上的高功率充电速度。此外,理想汽车在电池寿命研发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即使在超充模式下,经过1500个满充满放循环后,其电池健康度仍能保持在80%以上,极大地提升了电池的耐用性和用户的使用信心。
除了国内市场的深耕,2025年也是理想汽车正式迈向海外市场的元年。在研发侧,理想汽车已在德国和美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吸引全球顶尖人才。销售渠道方面,公司已着手搭建海外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并组建专业的海外团队。在产品规划上,目前正在研发的2026年新产品已将海外市场的法律法规提前纳入考量。理想汽车已明确了海外市场的推进节奏和范围,计划首先主攻中东、中亚以及欧洲市场,逐步实现全球化布局。
关键里程碑:自研芯片成功流片
此次财报电话会上,理想汽车CTO谢炎透露了一个极其关键的里程碑:理想汽车的自研芯片目前已成功流片,并已进入车载测试阶段。这是一个行业内外都高度关注的重磅消息,标志着理想汽车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谢炎表示,在运行如ChatGPT这类大语言模型(LLM)时,理想自研芯片的有效算力是目前市面上最强芯片——英伟达Thor-U的2倍;在运行视觉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时,其有效算力甚至能达到英伟达Thor-U的3倍。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理想自研芯片在AI算力上的强大实力和显著优势。预计从明年开始,理想自研芯片将逐步应用于部分车型,这将极大提升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的竞争力,并有效降低对外部芯片供应商的依赖,增强供应链的韧性。此举不仅有助于理想汽车在技术上实现差异化竞争,更是其实现L4甚至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目标的关键支撑,预示着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