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昆离职:AI研究的新篇章
11月20日,科技界迎来一则重磅消息:效力12年后,Meta首席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宣布即将离职,并创办自己的AI创业公司。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AI领域一位重要人物的职业生涯转折,更可能引发整个AI研究生态的重构。
杨立昆长期在纽约大学任教,2013年加入Meta领导FAIR实验室,随后成为首席AI科学家。FAIR在深度学习研究、计算机视觉、基础模型以及大量前沿算法上奠定了Meta的核心技术路线,而杨立昆在整个阶段始终扮演关键角色。他的离职不仅是Meta的损失,更是整个AI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杨立昆表示,新公司将承接他与FAIR、纽约大学及其他同行过去几年共同推进的Advanced Machine Intelligence(AMI)研究计划,并且会继续与Meta保持合作。据其介绍,新公司的目标是推动AI的下一次重大跃迁,让AI系统能够理解现实世界、具备长期记忆、能够进行推理,还能规划多步骤的行动流程。
AMI未来在许多行业都能产生影响,部分方向会与Meta的业务相关,但更多方向并无直接关系。而以独立公司开展AMI研究能够让成果更自由地传播,也能让研究脱离大型企业内部的短期商业压力。这一理念与当前AI研究日益商业化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据彭博社报道,杨立昆近来在内部争取研究资源时愈发困难,因为Meta更专注于开发能应对OpenAI、Alphabet旗下谷歌以及Anthropic等竞争对手的产品式模型。这意味着AMI这种强调长期探索性质的研究,在大规模商业竞争的背景下较难得到优先支持。
英伟达财报:AI硬件市场的持续繁荣
美东时间周三盘后,人工智能(AI)龙头股英伟达公布了超出预期的三季度财报。在美股市场因估值担忧而持续低迷之际,英伟达再次不负众望,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英伟达周三收盘时上涨近3%。截至发稿,随着财报公布,英伟达股价盘后进一步上涨超6%。这一表现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英伟达的信心,也表明市场对AI硬件需求的持续看好。

财报显示,英伟达第三财季营收为570.1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549.2亿美元;净利润为319.1亿美元,同比大涨65%,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1.30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25美元。这些数字不仅刷新了英伟达自身的业绩记录,也创造了整个科技行业的季度营收新高。
数据中心——英伟达最重要的业务——Q3营收为512亿美元,轻松超过分析师预测的490.9亿美元,同比增长66%。其中,「计算」(即GPU)业务贡献了430亿美元营收;网络业务(即允许多个GPU能协同工作的组件)贡献了82亿美元。这一数据进一步验证了AI训练和推理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巨大需求。
英伟达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在声明中表示,公司当前最畅销的芯片系列是Blackwell Ultra,这是Blackwell芯片的第二代产品。英伟达CEO黄仁勋还在声明中提到:「云端GPU已经全部售罄。」这一表态不仅反映了当前AI硬件的供不应求,也预示着英伟达在未来几个季度可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安世半导体控制权归还:中荷科技合作新动向
11月19日,荷兰当地时间11月19日,荷兰经济事务部官网发布公告,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Vincent Karremans)宣布,暂停此前针对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相关干预措施,将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归还其母公司闻泰科技。

卡瑞曼斯表示,此举「旨在展现善意」,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与中国当局进行建设性对话。这一决定标志着中荷在半导体领域的合作出现积极信号,也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注入了新的可能性。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分立器件供应商,其业务涵盖汽车、工业、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此次控制权的归还,不仅有利于闻泰科技的全球业务布局,也有助于维护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
快手财报:AI战略驱动下的业绩增长
11月19日,快手公布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本季度快手总营收同比增长14.2%至356亿元,其中包含线上营销服务和以电商为主的其他服务在内的核心商业收入同比增长19.2%。在保持对AI战略的持续投入下,快手第三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9.9%至5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6.3%至50亿元。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规模达4.16亿,再创历史新高,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7.31亿,平台双关用户的日均私信渗透率同比提升超3%。每位日活跃用户平均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为48.3元,而2024年同期为43.3元;电商商品交易总额(GMV)为3850.435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3341.625亿元。
快手的业绩增长不仅体现了其用户基础和商业化的持续深化,也反映了AI战略在提升用户体验和商业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随着AI技术在内容推荐、广告投放、电商运营等环节的深入应用,快手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OpenAI新模型:编程领域的AI突破
OpenAI今日发布了GPT‑5.1-Codex-Max,这是一款面向长时间运行任务设计的新一代Agentic编码模型。相较于之前的模型,GPT‑5.1-Codex-Max采用了「压缩(compaction)」技术,可在多个上下文窗口间工作,甚至能在单次任务中可靠处理百万级别的Token。OpenAI表示,该模型不仅性能提升,还实现了更快、更高效的Token利用率。

据了解,GPT‑5.1-Codex-Max训练过程涵盖了真实世界的软件工程任务,如PR创建、代码评审、前端开发及问答等,并在众多前沿编程评测中表现超越此前的模型。这一进步不仅对软件开发者具有重要意义,也可能加速AI在编程领域的应用普及。
除支持Unix平台外,GPT‑5.1-Codex-Max还专门针对Windows环境进行了训练。此外,得益于推理能力提升,GPT‑5.1-Codex-Max在SWE-Bench Verified上完成相同任务时,使用的思考Token比GPT-5.1-Codex减少了30%。通过「Extra High(xhigh)」推理模式,模型在复杂任务中可投入更深入的思考。
目前,GPT‑5.1-Codex-Max已在Codex CLI、IDE扩展、云端和代码评审等产品中上线,支持ChatGPT Plus、Pro、Business、Edu和Enterprise高级订阅用户。同时,OpenAI也将于近期将该模型引入API,并在Codex中替换为默认模型。
谷歌CEO:AI或将胜任高管职位
11月19日,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BBC专访中表示,他认为人工智能有朝一日能胜任CEO的工作。这一观点与当前AI技术发展的趋势相呼应,也引发了人们对AI在企业管理中角色的深入思考。

皮查伊指出,他相信人工智能将很快具备更高级别的自主任务执行能力,届时,AI模型将能像「智能体」(agent)一样代表用户行事。「我认为,未来12个月内,我们将见证一个重要演进:AI将能够为您处理更为复杂的任务。」他补充道。
此前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也发表过类似的言论。上月,在接受阿克塞尔・施普林格集团(Axel Springer)首席执行官采访时,奥尔特曼曾表示:「我相信终将有那么一天,人工智能会比我本人更胜任OpenAI CEO一职,而当这一天真正到来时,我只会满怀热忱、欣然接受。」
这些高管的言论不仅反映了他们对AI技术发展的信心,也暗示了AI在未来企业管理中可能扮演的重要角色。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或许真的会看到AI系统在某些管理场景中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
TikTok推出AI内容控制选项
11月19日,短视频平台TikTok宣布将支持减少用户看到的AI内容。该应用正在试验一项新设置,允许用户在他们的「为你推荐」信息流中「看到更少」的AI内容。
这个新开关将在「未来几周」出现在应用的「Manage Topics」部分。在博客文章中,TikTok表示Manage Topics功能已允许用户调整他们看到与舞蹈、体育、餐饮等超过10个类别相关内容的频率。与这些控制选项类似,AIGC设置旨在帮助用户定制他们信息流中的多样化内容,而不是完全移除或替换信息流中的内容。
为了加强AI生成内容标签,TikTok还在测试一种名为「隐形水印」的解决方案。在未来几周内,TikTok将开始向使用TikTok工具(如AI Editor Pro)生成的AI内容以及使用C2PA内容凭证上传的内容添加不可见的水印。这些水印将帮助TikTok更可靠地标记内容,并提供更多关于内容变更的背景信息。

这一举措反映了TikTok对AI生成内容的重视,也体现了平台对用户体验的关注。随着AI生成内容的普及,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信任,将成为所有内容平台面临的重要课题。
俞敏洪南极考察与自然教育
11月19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这次应奚老师邀请来南极,在深刻感受大自然壮美的同时,也一起探讨了未来中国孩子自然教育的前景。新东方将会成立专门的青少年探索中心,带领孩子们探索大自然,用科学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大自然、爱上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南极考察之旅也有望在明年冬天开启。

11月16日,新东方成立32周年之际,创始人俞敏洪从南极向全体员工发送了一封题为「冰雪中的坚守」的内部信。在信中,他描绘了南极的壮丽景观,并以企鹅相互扶持来类比团队精神,回顾创业历程,展望公司未来。
然而,这封原本旨在凝聚人心的信件,却因老板的「诗和远方」与员工的「加班日常」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大量员工和网友的吐槽,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不过,俞敏洪及新东方官方尚未对此争议作出正式回应。在11月18日,俞敏洪还在微博连发10条南极游相关视频。
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公众对企业高管行为的高标准期待,也体现了当代职场人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视。俞敏洪的南极之行虽然引发了一些争议,但也为新东方的自然教育项目提供了独特的素材和视角。
贾跃亭债务偿还计划
11月19日,贾跃亭在个人微博发文称,第二个债权人信托正式成立,将加速偿还国内担保债务,尽责到底早日回国。

第二信托的资产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FF授予贾跃亭的「股东股民First」股权激励下获得的股份的50%;二是贾跃亭投资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IXC所对应的约7%股份的50%,这笔投资的本金来自于FFGP合伙人公司借款。
贾跃亭称,「之所以只有50%进入第二信托,是因为我会将另外的50%全部继续投入FF,用来支持EAI飞轮业务,进而加速FF的价值释放和加快还债。」贾跃亭在文中强调,「我生命中只有两件事,一个是打造EAI生态,给社会带来变革性的驱动作用,另一个是还清国内债务,早日回到祖国。」
贾跃亭的债务偿还计划不仅关系到其个人信誉,也影响着FF(Faraday Future)的未来发展。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加剧,FF能否在贾跃亭的领导下实现突破,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可穿戴设备创新:Lumia 2智能耳环
11月18日,科技媒体T3报道称Lumia公司推出智能耳环Lumia 2,号称「全球最小可穿戴设备」,重量不足1克,却能在耳内高精度追踪睡眠、体温、月经周期及身体准备度等关键健康数据。

Lumia 2智能耳环重量不足1克,但集成了Lumia第二代PreciseLight传感器、处理器、电池及多种健康传感器。Lumia宣称,凭借在耳内佩戴的独特优势,Lumia 2能够实现比腕上设备更高精度和连续性的健康数据追踪,监测范围覆盖睡眠质量、体温变化、月经周期以及身体准备度等核心指标。
这一创新产品代表了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新趋势——从手腕走向身体其他部位。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和微型化的发展,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形态各异的智能穿戴设备,它们将无感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持续监测我们的健康状态。
三星智能眼镜计划
11月19日,据科技媒体Android Authority报道,三星今年正式进军XR市场,推出首款产品Galaxy XR,目前只在韩国、美国两个市场发售,但三星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步扩展上市区域。

与此同时,三星内部正在开发的两款智能眼镜也逐渐浮出水面,预计将在2026年(明年)和2027年推出。据报道,这其中明年推出的智能眼镜型号为SM-O200P,与Galaxy XR头显SM-I开头的型号存在本质区别,有消息称这款眼镜将搭载变色镜片,在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下会自动变暗,类似太阳镜,回到室内等光照充足的环境则会增强透光率,保持透明。
不过目前的消息还不足以证明这款眼镜具备投射画面的AR功能,因此这款眼镜很可能与Meta雷朋AI眼镜类似,并不具备完整的AR显示功能,交互形式将以语音为主。硬件方面,这款眼镜将配备摄像头,可通过AI功能进行物体识别、实时翻译等,支持Wi-Fi和蓝牙连接,但并没有移动数据网络连接功能,意味着这款眼镜可能无法脱离手机使用。
三星在智能眼镜领域的布局,反映了消费电子巨头对AR/VR市场的重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个人计算平台,而三星的进入将加速这一进程。
马斯克与游戏行业
11月19日,前动视暴雪CEO鲍比・科蒂克上周(11月14日)出席《Rushmore》视频播客,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讨论最好的游戏,并称这名汽车公司CEO「可能是游戏公司的最佳掌门人选」。

科蒂克认为,马斯克理解游戏创意的实现过程,也能知道游戏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他认为这种品质甚至比游戏经验更为重要,不过部分观众却对这种观点持相反意见,有用户甚至在X平台上质疑「这人真的懂游戏么?」
马斯克本人曾多次展现出对游戏行业的浅层认知,他今年早些时候直播玩《流放之路》时曾在游戏基础机制上频频出错,成为玩家群嘲对象;此前他还表示《杀出重围》是他最喜欢的游戏,并发表个人对剧情的见解,但游戏编剧Grossman随后指出马斯克完全误解了游戏剧情。
不过尽管如此,马斯克确实非常热爱游戏,他多次在公开场合称《半衰期2》、《生化奇兵》是自己最喜欢的游戏,也曾与《赛博朋克2077》开发团队合作,成为游戏中名为「cameo」的NPC。
马斯克与游戏行业的互动,反映了科技领袖对游戏这一娱乐形式的兴趣。随着游戏技术的进步和游戏内容的丰富,游戏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娱乐范畴,成为展示技术、讲述故事和构建虚拟世界的重要媒介。马斯克等科技领袖的参与,可能会为游戏行业带来新的视角和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