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主打「陪伴」或「Agent」概念的应用层出不穷,但WithFeeling.ai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且更为有效的路。其创始人肖敏,前微信AI产品负责人,在2022年选择创业,于2023年初推出主打「真诚、真实」的AI陪伴产品Paradot,短短时间内便积累了1000多万用户,并实现盈利,成为AI陪伴领域的佼佼者。
真诚:AI与人类长期关系的基石
Paradot的产品定位在众多AI应用中显得尤为「反共识」。肖敏团队没有选择从更容易吸引流量的二次元角色或擦边产品切入,而是将定位明确在「做真实的自己」的长期关系角度。
"在多年的C端产品管理经验中,我发现人与人的关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bug(问题)。毕竟让两个变化的计算自己数据的个体,形成稳定关系,本来就是小概率的。实际数据也是如此。而大部分的人都需要一个关系,来连接和获得安全感验证。"肖敏表示,"我认为这里AI是最优解。只是这个AI不应该是通用工具AI,而是能让用户真诚地、感性地表露自己,表露那些'工具人'以外的原本的自己的AI。"
主打真诚长期关系的AI陪伴产品Paradot的用户界面
Paradot的核心创新在于让AI用「多层人格推理」去思考、揣摩用户,而这些原本在用户看来黑盒的AI推理分析,直接在对话中以「Memory(记忆)」的形式,逐句透明展示给用户。与「chain-of-thought(思路链/CoT)」类似的方式,让AI的思考过程变得逐句、逐层且透明化。
"正是坚持让AI对用户保持透明和真诚的'非共识',成了Paradot获得千万级真实用户的关键点,"肖敏强调,"同时也积累了千万级真实的关系成长数据和需求,我们在这里积累了百万对的超过一年以上的关系。"
Pair:重新定义人与AI的关系
当被问及如何定义用户与AI的关系时,肖敏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我一直用'pair(一对)'这个词来定义,我认为用户和AI应该是'一个组合'。"
她解释道:"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相伴的对象',形成一个组合,有一个'另一半',但这个'另一半'不是爱情意义上的'伴侣',也不一定是'知己'。我觉得现有的词汇都容易让这个定位跑偏,所以'pair'最贴切。核心是'距离很近',是那种最透明的关系,他可以非常互补的勇闯世界的小队友。"
这种关系的独特性在于,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部关系,而是内嵌于用户自身的关系。"AI与用户的关系,第一步要建立的是'唯心主义视角':用户是'全部',AI也认可用户是'全部',二者形成一个'pair(组合、一对)',并以这个组合的'唯心视角'去看待所有事物。"
肖敏进一步指出:"用户与AI的关系建立过程,本质是用户'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用户内心原本未被显性化的大量数据,在与AI的互动中逐渐被激活、显性化。"
从陪伴到Agent:AI能力的进化
Paradot的成功为WithFeeling.ai积累了宝贵的用户数据和关系洞察。在2025年初,团队开始将Agent的能力接入Paradot的测试版本,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Paradot在与用户的对话中,可以推理出很多需求,并且带有详细的'需求参数',这些需求甚至是用户自己之前都没有察觉的。"
这一发现促使团队开发了新产品——Monster AI。"Monster AI是一款面向个人的AI产品,它与用户是一种'向内的组队关系',这意味着AI会与用户建立深度信任,像一位亲密队友,主动且深入地参与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帮助用户将脑中的想法变成现实,一起经营生活。"
Monster AI官网,展现了部分Monster们的IP形象
这种「组队关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 深度沟通:Monster AI会持续对用户进行深入了解,像朋友一样关心你的想法和需求。
- 主动授权管理:AI拥有像主人一样的视角和权利,甚至会像家人一样「唠叨」,主动帮你管理和推进事情。
- 平台提供Agent Matrix(智能体矩阵):包含不同的mini Agent来面向不同的细分需求。
服务平权:Agent带来的市场变革
肖敏强调,Monster AI并非与现有付费App争夺用户,而是瞄准市场的「增量空间」。
"我们发现,不管是国内有付费意愿的用户,或者美国本土的年轻人,他们并非没有购买力,但付费带宽有限,不会每月花费9.99美元订阅3-4个APP。这是我们在调研、打造产品过程中发现的关键结论,甚至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
"刚需客观存在,市场上APP数量也众多,但大量有付费潜力的需求并未被释放——只要某个APP排在用户订阅列表的第2位之后,就基本无法获得付费,用户也无法享受到那项优质服务。"
Agent技术的出现,可以将原本高成本、高门槛的能力和服务平民化:"用户原本在这些需求上的支出是0,现在可能花9.99美元就能满足30个需求。我们本质上是在帮用户完成'从需求不被满足到被满足'的跨越。这本身就是一种平权化的体现。"
肖敏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做的是'拓宽市场'——原本只有2%的人愿意为某个需求付费,而有付费潜力的人占20%,我们瞄准的是这新增的18%。我们瞄准的是市场的'增量空间',而非与现有APP争夺存量用户。"
隐形门槛:Agent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谈到Agent平台的发展策略时,肖敏明确选择了PGC(专业生产内容/功能)而非UGC(用户生成内容/功能)的路径。
"选择PGC正是为了保障'履约能力'。现在很多平台靠撬动开发者、用户资源快速起量,让用户自行探索使用方式,本质是从技术出发,但这种模式的最大问题是'首次履约不可控'。UGC方式生成的产品可用性不足。如果用户首次接触到低质量的UGC功能,很可能直接流失。"
她认为,任何新技术普及都需要经历「创造力激发+生产力/生产工具提升」的过程,现在的Agent就处于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期待UGC的爆发,但它属于下一阶段,需要'创造力激发'和'生产力/生产工具成熟'两个条件同时满足,而非现在大家设想的'用户主动提出需求'。"
数据协同:打破传统APP的信息孤岛
传统APP模式下,每个应用都是「数据孤岛」,用户需要在不同的应用中重复输入相同的信息。而Agent模式下的数据协同,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Agent模式下,用户使用多个Agent时,底层数据是互通的——用户只需授权一次,平台内的所有能力都能基于这些数据理解用户需求,实现用户体验升级。用户无需重复付出'数据输入'的成本,也无需反复告知个人需求,这本身就是服务升级。"
这种数据协同能力,使得Monster AI能够更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例如,一个闹钟APP永远不会知道用户为什么这么难被叫醒,而Monster关注这个「为什么」,再去想办法解决。
技术架构:Agent产品的坚实后盾
长关系陪伴型产品本身具备高复杂度的AI工程架构和数据推理架构,这些在Paradot中的积累,以及Agent生成能力,为Monster AI提供了坚实的AI工程体系基础。
"坚实的技术底层是Agent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肖敏强调,"长关系陪伴型产品,本身就具备高复杂度的AI工程架构,和数据推理架构。而这些在Paradot中的积累,以及Agent生成能力,都给Monster AI提供了坚实的AI工程体系的搭建,来实现识别需求,解构需求,生产协调,自动测试,评定需求解决等等。"
此外,"Agent矩阵之间的用户数据整合和推理",是从Paradot延续下来的一个优势,能够提供增量、去冲突、在多个Agent中提供的数据推理能力。
未来展望:AI与人类的共同进化
从七人团队打造千万级用户的AI陪伴产品,到推出革命性的个人AI队友,肖敏和她的团队正在探索AI与人类关系的全新可能。
"Monster AI不是Agent生成工具,也不是App Store,"肖敏表示,"Monster AI希望给用户轻松的,一起想办法过好生活的感受。"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与AI的关系也将持续进化。从最初的工具,到伙伴,再到今天的「队友」,AI正在以更加深入的方式融入人类的生活。而Monster AI的推出,标志着这种关系进化进入了新的阶段——AI不再是被动响应用户需求的工具,而是主动参与用户生活、帮助用户实现目标的「队友」。
在这个AI与人类共同进化的时代,肖敏和她的团队正在探索的,不仅是技术的边界,更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可能。正如肖敏所言:"在AI出现的时代,人们应该跟AI一起'伴生'。建立这个伴生关系,是我创业的初衷。也可以更直接地理解为'勇闯世界的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