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汽车产业加速迭代、技术边界不断拓展的今天,一个引人注目的跨界合作正在重塑行业格局。市值已跻身国内车企第二的赛力斯,近日正式官宣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达成合作,共同研发智能机器人技术。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赛力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首次明确对外披露,更揭示了传统车企向智能科技企业转型的深层逻辑。
合作背后的技术互补与战略协同
赛力斯最新公告显示,其全资子公司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共同研发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初步合作协议。这一合作采用"技术研发+场景验证"的模式,重点围绕"多模态云边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决策、控制与人机增强技术"展开。
从技术角度看,此次合作体现了明显的互补性:
字节跳动提供AI技术支持:包括AI算法、算力资源和多模态模型等核心技术能力。火山引擎作为字节跳动旗下的AI与云计算服务平台,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推荐算法等领域拥有深厚积累。
赛力斯提供产业场景和落地经验:凭借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多年积累,赛力斯能够提供真实的产业需求、测试环境,并将技术最终落地到汽车、机器人产品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签署的还只是一个框架性协议,等同于意向书,目前尚未披露更多合作细节。赛力斯在公告中也明确表示,协议不会对2025年财务业绩造成重大影响。具体的合作项目、实施路径以及涉及金额,还需等待后续更具体的合同内容。
赛力斯两年来的具身智能布局脉络
尽管此次是赛力斯首次明确对外官宣具身智能进展,但深入分析会发现,这家车企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早已悄然展开。梳理时间线,赛力斯的具身智能战略布局可以清晰地分为三条主线:
1. 实体架构搭建:从公司成立到品牌注册
早在2023年12月,赛力斯就与重庆市财政局共同出资成立了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用于承接机器人业务。这一举措被视为赛力斯布局具身智能的重要一步。
2024年9月,赛力斯申请了"ROBOREX"商标,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这一品牌名称被外界普遍推测为赛力斯机器人产品的潜在品牌名称,显示出公司对具身智能业务的长期规划。
本次合作的主体重庆凤凰,是赛力斯在今年3月17日创立的新公司。成立仅半月后,重庆凤凰便携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资成立了北京赛航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销售,赛力斯通过重庆凤凰持股70%。
2. 人才储备:从招聘信息看战略方向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赛力斯的招聘信息中多次出现具身智能相关的需求,覆盖具身智能控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等岗位。
在今年的春季校招中,赛力斯首次设立了"具身智能大模型工程师"岗位;秋季校招则继续招聘"具身智能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等岗位,这些岗位至今仍可在其招聘官网中看到。这些举措表明,赛力斯正在为具身智能业务积极储备专业人才。
3. 战略合作: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除了自建研发团队和实体架构,赛力斯还积极与外界力量进行战略合作。除了本次与字节跳动的合作外,赛力斯还与重庆市财政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
国内车企集体入局具身智能的浪潮
赛力斯的具身智能布局并非孤例,而是国内车企集体跨界入局的一个缩影。面对智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车企将目光投向了具身智能这一新兴领域。
车企布局具身智能的两种路径
目前,国内车企布局具身智能主要有两种方式:
自主研发路径:已有产品亮相的包括广汽的GoSide、GoMove、GoMate人形机器人"家族",小鹏的PX5和Iron,小米的CyberOne和铁蛋(CyberDog)等。这些车企凭借自身的技术积累,直接投入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
投资合作路径:比亚迪、上汽投资智元机器人,长安携手海尔集团,奇瑞与AI公司Aimoga合作打造墨甲人形机器人墨茵(上半年已完成首批交付,有消息称本月将面向经销商和个人销售)。
车企布局具身智能的独特优势
车企集体跨界入局具身智能,不仅因为这个赛道火热,更因为主机厂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技术共享:汽车,尤其是智能汽车,本身就类似一个搭载了大量传感器和强大计算平台的"机器人"。车企在智能辅助驾驶、环境感知、智能决策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很大程度上共通。
供应链优势:车企拥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能够快速实现机器人相关零部件的量产和成本控制。
场景应用:汽车销售和服务网络为机器人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落地渠道。
品牌效应:知名汽车品牌为机器人产品提供了天然的背书和市场认知度。
赛力斯的逆袭:从濒临破产到市值第二
要理解赛力斯为何如此积极地布局具身智能,需要回顾其近年来的发展历程。赛力斯(前身为小康股份)的经历堪称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奇迹。
在2015年前后,赛力斯曾一度陷入经营困境,濒临破产边缘。正是通过与华为的深度绑定,赛力斯才脱离了至暗时刻。五年间,其市值从200亿元左右暴涨到今天超2700亿元,几乎翻了12倍还多。
如今,赛力斯已在国内车企中位列市值第二,仅次于比亚迪。这一成功转型,为赛力斯提供了充足的信心和资源,使其有底气在具身智能这一新兴领域进行更大胆的探索。
具身智能:车企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传统汽车市场增长放缓、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车企迫切需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赛道的人形机器人,自然成为巨头们争夺的入口,且想象空间无限。
对于赛力斯而言,布局具身智能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技术协同:将智能汽车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形成技术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业务多元化:降低对汽车业务的依赖,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品牌升级: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智能科技企业转型,提升品牌价值。
生态构建:通过机器人业务构建更广泛的智能出行生态,增强用户粘性。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赛力斯与字节跳动的合作,以及国内车企集体入局具身智能的现象,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1. 加速技术融合与创新
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将加速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传统汽车产业的融合,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字节跳动在AI算法、多模态模型等方面的优势,将与赛力斯在汽车制造、场景应用方面的经验相结合,催生新的技术突破。
2. 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随着越来越多车企跨界布局具身智能,行业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车企之间的竞争将扩展到汽车、机器人、AI等多个领域,竞争维度更加多元。
3. 拓展应用场景边界
具身智能技术的成熟将极大拓展智能产品的应用场景,从家庭服务、工业制造到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
4. 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
车企向智能科技企业的转型,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包括零部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商、服务提供商等,形成更加智能、高效的产业生态。
结语:重估赛力斯的战略价值
赛力斯与字节跳动的合作,不仅是两家科技巨头的强强联合,更是传统车企向智能科技企业转型的标志性事件。通过深入分析这一合作,我们可以看到赛力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早已悄然展开,并且形成了系统化的规划。
在智能汽车与机器人技术加速融合的背景下,赛力斯凭借其在汽车制造、场景应用方面的经验,结合字节跳动在AI技术方面的优势,有望在具身智能这一新兴领域占据先机。
对于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而言,现在是重新评估赛力斯战略价值的关键时刻。这家曾经濒临破产的车企,已经成功实现了第一次转型;如今,它正站在第二次转型的起点,向着更广阔的智能科技领域迈进。具身智能能否成为赛力斯的下一个增长引擎,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智能汽车与人形机器人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最终可能融合为统一的智能移动平台。在这一进程中,赛力斯与字节跳动的合作,或许只是众多跨界合作中的一个开始,但无疑已经为行业树立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