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战争,Sora打响了第一枪。当全球科技圈还在为OpenAI发布的Sora 2及其配套应用Sora App而沸腾时,一场关于AI应用未来的深刻变革已经悄然开启。99%的人都搞错了Sora的本质——它不是'AI版抖音',而是'AI版Instagram或朋友圈'。这一判断揭示了AI应用发展的全新方向,也为创业者指明了破局之路。
一、Sora:AI原生超级APP的雏形
Sora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OpenAI战略思维转变的必然结果。正如Lovart创始人陈冕所言:"Sora是继抖音和ChatGPT之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它真正开启了AI的ToC应用时代。"
1.1 技术突破的三重维度
从技术视角看,Sora实现了三重关键突破:
音画同步:当视频模型能同时生成画面和声音时,它越过了C端消费的临界点。过去一年的视频模型大多只能生成无声的GIF式画面,而Sora让AI生成的视频具备了直接的可消费性。
人物ID保持:Cameo功能同时锁定样貌和音色,让AI生成的角色具有一致性和辨识度。这一功能极大增强了内容的可消费性和传播性,解决了AI生成内容中人物形象不稳定的痛点。
叙事属性:Sora生成的10秒视频包含运镜、多镜头切换(最多达8个镜头)和景别设计,从单一的片段进化为具有完整叙事能力的短片。这种以前没有展现过的能力,让AI视频从技术展示转变为真正的内容产品。
Sand.ai创始人曹越指出:"当这三点结合在一起,就爆发出了强大的力量。"
1.2 产品设计的社交基因
抛开技术,Sora的产品设计同样令人赞叹:
邀请机制:严格的邀请制形成了病毒式传播,迅速登上美区App Store总榜第三。这种机制天然适合基于社交关系进行裂变传播。
交互设计:左右滑动的Remix交互方式简单到了极致,降低了创作门槛,鼓励用户在他人作品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熟人关系链:一个人只能邀请四个最亲密的朋友,快速建立"熟人关系链"。所有设计都紧密围绕"社交"展开,而非单纯追求视频质量。
陈冕评价道:"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这些问题我想了一年多,现在有人把答案做出来了,就放在我面前,这太酷了。"
二、为产品打造模型,而非为模型寻找产品
Sora的成功背后,是OpenAI"为产品打造模型,而不是为模型寻找产品"的战略思维。这一思路的转变,标志着AI行业从"模型竞赛"向"应用竞争"的阶段性跨越。
2.1 垂直整合的组织能力
OpenAI展现出了一种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组织内部同时拥有顶尖的模型能力和敏锐的产品洞察力,并且能让产品需求反过来指导模型的迭代方向。
曹越分析道:"OpenAI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将模型能力对齐了普通用户的需求,把它打磨成了一个极其易用、易于传播的产品。这种组织能力是非常高级且稀缺的。"
音画同步功能的开发就是典型案例。从纯技术角度看,把声音做好可能不如把视频或语言做好那么难,但从产品和用户视角看,声音是决定性的。正是这种洞察力——关注用户真正想要什么,而非技术上什么最难——让Sora具备了真正的产品竞争力。
2.2 产品与模型的深度融合
Sora的诞生过程更可能是一个"看菜下饭"的过程:当团队知道现有模型能实现哪些能力后(如音画同步、参考ID生成),再将这些能力与产品场景结合。
曹越认为:"整个过程更像是组织内部紧密耦合、上下文对齐得很好,而不是产品提需求、模型再排优先级的传统流程。"
这种融合体现在多个层面:
- 叙事能力:将"叙事"整合进模型,而非用传统产品方式实现
- 社交导向:基于北美deepfake红线,选择"基于许可"的熟人社交模式
- 极致简化:交互设计仅保留最必要的上下滑、左右滑,鼓励社交行为
2.3 CEO的战略眼光
Sam Altman作为非研究员出身的CEO,展现出了"产品+融资+战略"的复合能力。在研究员主导的"模型竞赛"中,让纯研究员主导的公司率先做出顶级产品是困难的。
陈冕指出:"OpenAI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它既拥有顶尖研究员,又由一位非研究员出身的顶尖产品战略大师领导。同时,它兼具创业公司的高融合度与巨头的雄厚资源。"
这种独特的组合,让OpenAI率先做出Sora变得顺理成章,也预示着整个行业的组织方式和话语权将发生变化。定义应用和产品的能力,其重要性正变得与构建模型同样重要。
三、超越技术:AI时代的组织护城河
Sora的出现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的胜利,更是组织能力的体现。AI时代的竞争,本质上是组织能力的竞争。
3.1 视频生成技术的演进历程
回顾视频生成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关键里程碑:
- Sora(2024年2月):用"扩散模型+Transformer"结构证明了AI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单镜头素材
- 音画同步技术(2024年上半年):以Veo等模型为代表,让AI生成的人物表现力大增,跨越"恐怖谷"
- 自回归模型:如MAGI-1和Genie,逐个Token生成视频,生成更符合物理规律的视频
- Sora 2:叠加"叙事能力",能一次性直出包含有意义镜头切换的短片
- 物理准确性:官方通过体操、跳水等案例强调这一突破
曹越认为:"OpenAI非常关注物理准确性,并认为自己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对我来说是有启发的。"
3.2 组织整合的关键挑战
AI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是组织内部"上下文不对齐"。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如算法与业务)之间沟通带宽很窄,提升组织效率的本质就是如何让大家更快速地对齐上下文。
实现这种对齐需要两个基础:
- 个人EGO要小:更容易接受他人观点
- 善用语言模型:作为"补全上下文的神器",帮助理解复杂概念
曹越分享道:"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AI时代,产品和模型的边界比我想象的要模糊得多。这对组织的要求是:做产品的人要去理解模型,做算法的人也要和产品的人多交流。"
3.3 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
组织整合不仅需要理念上的统一,还需要物理上的贴近。陈冕强调:"根据我的经验,他们必须物理上坐在一起,因为'物理距离也影响心理距离'。"
他描绘了Sora诞生的理想画面:"在一个复合型团队里,一个既懂模型又有产品感的人突然想到一个新玩法,然后整个团队能迅速形成共识并落地。这种组织能力至关重要。"
这种组织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部门墙,实现了研究、工程、产品等职能的深度整合。正如曹越所言:"组织就像一个容器,把不同背景的人'Remix'在一起,最终产生伟大的创意。"
四、AI应用的黄金时代和"最卷"的战场
Sora的出现,不仅是一个产品的成功,更是一个时代的开启。AI应用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但同时也意味着最卷的竞争刚刚开始。
4.1 AI原生的思维转变
陈冕提出了一个关键概念:"AI原生"。如何定义AI原生?"你就想,没有AI,这个业务或内容还存不存在?如果不存在,它就是AI原生的。"
这一思维转变至关重要:
- 从降本增效到创造新体验:AI时代最大的机会不是给好莱坞大片降成本,而是创造过去不存在的新体验
- 从工具应用到原生应用:AI原生应用的核心是"没有AI,业务会直接消失",而非"体验会打折"
- 从技术驱动到产品驱动:定义应用和产品的能力,其重要性正变得与构建模型同样重要
曹越补充道:"这一波AI本质上是一场生产力革命。但关键问题是:到底要改变的是什么供给?这是一个需要从产品侧深入思考的问题。"
4.2 中国创业者的机遇与挑战
Sora的出现对中国创业者和投资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积极的一面:
- AI ToC的想象空间被极大地拓宽
- 创业者能探索的方向更多,能做的事情也更多
- 光有模型能力已经不够,需要更复合的能力加入,这对创业公司是利好
- 能力要求越复合,组织要求越敏捷,创业公司的机会就越多
挑战的一面:
- "要么做大,要么出局"(Go Big or Go Home)的问题
- 头部集中会更明显,因为行业发展太快,竞争趋于白热化
- 资本会更加向头部集中,投资AI会更加疯狂和"FOMO"(错失恐惧症)
陈冕总结道:"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卷'的时代。你必须飞快地做大、变强、找到产品市场契合点(PMF),否则就只能出局。"
4.3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机会
曹越对中国创业者的全球化前景表示乐观:"中国的创业者完全可以放眼全球市场。坦率地说,中国的创业者非常'卷',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非常出色。"
他回顾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
- 2000-2010年:主要聚焦中国市场
- 2010-2020年:顶尖的企业家已经在中国和海外市场都取得了成功
- 新时代:趋势一定会更加全球化
"我相信,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企业家精神红利,能为世界创造巨大的价值。"
五、未来展望:AI社交的帷幕刚刚拉开
Sora的出现只是开始,AI社交的帷幕刚刚拉开。两位创始人都对这一领域充满期待,并已制定了明确的战略方向。
5.1 技术路线的演进
曹越透露:"我们最新的音画同出模型,将在国庆后大家就可以使用了。Sora让大家看到了音画同出最终的ToC机会是什么。"
技术演进将沿着几个方向继续:
- 时长扩展:从10秒到更长叙事内容
- 交互增强:超越简单滑动,提供更丰富的交互体验
- 形态多样化:从短视频到AI短剧,再到交互式游戏
陈冕预测:"我觉得会非常快,第一个产品可能一个月之内就会出来。"他认为,真正的战场在应用侧,而国内互联网大厂应该"睡不着觉了",因为"如果Sora真的做成了社交超级App,将会动摇现有所有平台的流量根基。"
5.2 创业者的战略选择
对于创业者,陈冕给出了明确建议:"不要想着去做AI版微信,因为创业公司做通用社交几乎不可能成功。真正的机会在于,将最好的产品创意和最好的模型进行整合。"
他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 勇敢地做ToC:Sora掀开了AI面向泛C端的帷幕,这件事可以开始认真考虑了
- 加强组织能力的垂直整合:产品需要懂技术,技术也需要懂产品
- Go big or go home:业务要更激进地增长,因为AI时代的机会比互联网时代大10倍甚至100倍
5.3 行业生态的重构
Sora的出现将重构整个AI行业生态:
- 模型能力快速拉平:不论谷歌还是国内公司,很快会发布新模型追赶上来
- 应用层竞争加剧:底层模型的竞争格局已相对集中,但应用层竞争才刚刚开始
- 组织形态变革:复合型团队将成为主流,物理上坐在一起、上下文对齐的组织将更具竞争力
- 全球化竞争:中国创业者将更多地参与全球竞争,输出技术和产品
正如陈冕所言:"只有那些敢于将顶尖产品创意与模型深度整合、并全身心投入于创造全新体验的玩家,才能最终定义下一个时代。"
结语:AI应用时代的黎明
Sora的出现,不仅是一个产品的成功,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标志着AI从实验室走向大众,从工具应用走向原生应用,从模型竞赛走向应用竞争。正如两位创始人所言,AI应用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但同时也意味着最激烈的竞争刚刚开始。
对于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但也极具挑战的时代。AI原生的思维转变、组织能力的垂直整合、全球化视野的拓展,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而Sora,只是这场伟大变革的开始。正如陈冕所言:"Sora掀开了AI面向泛C端的帷幕,这件事可以开始认真考虑了。"
AI应用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谁能在这场变革中抓住机遇,谁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时间将给出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善于整合的玩家,必将在这场AI革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