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具身智能已成为科技巨头和传统企业争相布局的新战场。近日,国内市值第二车企赛力斯宣布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达成合作,共同研发智能机器人技术,正式官宣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赛力斯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科技企业的转型,也反映出整个汽车行业在智能化浪潮下的新动向。
赛力斯与字节跳动:一场意料之外的合作
赛力斯最新发布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关于共同研发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初步合作协议。这一消息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因为在此之前,赛力斯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已使其在智能汽车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重庆凤凰作为赛力斯的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为此次合作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而火山引擎作为字节跳动旗下的AI技术平台,拥有强大的算法能力、算力支持和多模态模型技术,将为合作提供技术保障。
双方计划通过"技术研发+场景验证"的模式,围绕"多模态云边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决策、控制与人机增强技术"展开深度合作。简单来说,字节将提供AI算法、算力和多模态模型等技术支持,而赛力斯则负责提供产业场景、测试环境,并确保技术最终落地到汽车和机器人产品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签署的仅是框架性协议,具体合作细节、项目内容和投资金额等仍有待后续进一步明确。赛力斯也在公告中表示,该协议不会对2025年财务业绩造成重大影响。
赛力斯的具身智能布局:蓄谋已久的转型
虽然此次合作是赛力斯首次明确官宣具身智能进展,但实际上,这家车企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为打造机器人业务做准备。通过梳理时间线,我们可以发现赛力斯的具身智能布局已形成完整体系。
组织架构搭建:为机器人业务设立专门实体
2023年12月,赛力斯与重庆市财政局共同出资成立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专门承接机器人业务。这一举措标志着赛力斯正式将具身智能纳入公司战略版图。
2024年9月,赛力斯申请的"ROBOREX"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外界普遍推测这将成为赛力斯机器人产品的潜在品牌。而本次合作的主角重庆凤凰,则是赛力斯在今年3月17日创立的新公司。
更值得关注的是,重庆凤凰成立仅半月后,便携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资成立北京赛航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销售。赛力斯通过重庆凤凰持有这家新公司70%的股份,显示出其对具身智能领域的重视程度。
人才储备:招聘信息中的具身智能信号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赛力斯的招聘信息中多次出现具身智能相关的岗位需求,涵盖具身智能控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在今年的春季校招中,赛力斯首次设立"具身智能大模型工程师"岗位;秋季校招则进一步扩大招聘范围,增加了"具身智能大模型算法工程师"等职位。这些招聘信息至今仍可在赛力斯招聘官网找到,反映出公司对具身智能人才的持续需求。
战略合作: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除了内部布局,赛力斯还积极与外界力量开展战略合作。除了本次与字节跳动的合作,此前已与重庆市财政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
通过组织架构、人才储备和战略合作三条主线,赛力斯已为具身智能业务搭建了完整的框架体系。此次与字节跳动的合作,更像是水到渠成的官宣,而非突然的战略转向。
车企集体入局:具身智能成为新战场
赛力斯并非唯一布局具身智能的车企。近年来,国内主流车企纷纷跨界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形成了一股"造车+造机器人"的热潮。
自主研发路线
部分车企选择自主研发人形机器人,已推出多款产品:
- 广汽推出GoSide、GoMove、GoMate人形机器人"家族";
- 小鹏展示PX5和Iron机器人产品;
- 小米发布CyberOne和铁蛋(CyberDog)机器人。
理想、蔚来、东风等车企也已明确表示正在加快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这些企业凭借在智能汽车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快速向机器人领域拓展。
投资合作路线
另一些车企则选择通过投资或合作方式进入具身智能领域:
- 比亚迪、上汽投资智元机器人;
- 长安携手海尔集团开展合作;
- 奇瑞与AI公司Aimoga合作打造墨甲人形机器人墨茵,该产品已在上半年完成首批交付,据消息称本月将面向经销商和个人销售。
车企入局具身智能的天然优势
车企集体跨界入局具身智能领域,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自身独特的优势:
技术共通性:现代智能汽车本质上是一个搭载大量传感器和强大计算平台的"机器人"。车企在智能辅助驾驶、环境感知、智能决策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与人形机器人高度相关。
供应链优势:车企拥有成熟的制造供应链体系,能够快速实现机器人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品牌与渠道:车企已建立完善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有助于机器人产品的市场推广。
资金实力:头部车企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支持具身智能这一需要长期投入的研发领域。
赛力斯的转型之路:从边缘到巨头
回顾赛力斯的发展历程,其转型之路颇具启示意义。这家前身为小康股份的企业,曾一度陷入经营困境,市值仅在200亿元左右徘徊。通过与华为深度合作,赛力斯推出了AITO问界系列车型,成功实现逆袭,市值飙升至今天的超2700亿元,增长了12倍以上。
如今,赛力斯已在国内车企中位列市值第二,仅次于比亚迪。而随着具身智能战略的推进,赛力斯正加速向科技企业转型,不再是一家单纯的汽车制造商。
具身智能:车企的第二增长曲线
当前,汽车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传统汽车业务面临增长瓶颈。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成为车企的共同追求。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赛道的人形机器人,自然成为车企们争相布局的新领域。
具身智能市场潜力巨大。据行业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美元级别。这一市场不仅包括硬件销售,还包括软件服务、解决方案等多个维度,想象空间无限。
对于赛力斯而言,具身智能战略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技术协同:具身智能技术可与现有智能汽车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
业务多元化:降低对汽车单一业务的依赖,分散经营风险。
估值提升:科技属性增强有助于提升企业估值,吸引更多投资。
人才吸引:科技企业属性有助于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增强研发实力。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前景广阔,但赛力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仍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壁垒:人形机器人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研发难度大,需要长期积累。
市场竞争: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国际巨头已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竞争激烈。
商业化路径:如何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技术到产品的转化,仍是难题。
人才缺口:具身智能领域高端人才稀缺,招聘难度大。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赛力斯与字节跳动的合作,正是基于双方优势互补的战略选择。字节提供AI技术,赛力斯提供产业场景和落地经验,这种合作模式有望加速具身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未来展望
随着赛力斯正式官宣具身智能战略,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发展趋势:
技术融合加速:AI技术与机器人硬件将更加深度融合,推动产品性能提升。
应用场景拓展:从工业场景向家庭服务、医疗健康等多领域拓展。
产业生态形成:上下游企业将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生态,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标准体系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将逐步建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赛力斯而言,具身智能战略是其从传统车企向科技企业转型的关键一步。通过与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的合作,赛力斯有望在具身智能领域占据先机,为未来发展开辟新空间。
结语
赛力斯与字节跳动的合作,标志着传统车企向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汽车行业面临变革的今天,具身智能成为车企寻求突破的新方向。这一战略布局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发展,也将影响整个智能科技行业的格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智能终端。对于赛力斯这样的传统车企而言,抓住具身智能的机遇,不仅能够实现业务多元化,更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占据有利位置。
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赛力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进展,以及整个车企群体在这一新兴赛道上的表现。这场由汽车巨头引领的具身智能革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