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图的23天奇袭:从导航工具到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蜕变

1

国庆黄金周,高德地图成为了许多人出行期间最先打开、最后才关闭的应用。这一现象背后,是高德地图在短短23天内实现的惊人蜕变——从单纯的导航工具,进化为全面覆盖用户生活需求的超级入口。

国庆期间的高德:用户渗透率接近50%

根据Quest Mobile的数据,高德App的月活跃用户已达8.9亿。而'高德扫街榜'上线仅23天,就积累了4亿用户,这意味着其用户渗透率接近50%。换句话说,有一半的高德用户在打开地图后都会使用'扫街榜'功能。

高德扫街榜用户增长

在社交媒体上,高德成为了国庆期间用户打开频次最高的应用之一。用户不仅依赖高德进行导航,还积极使用'扫街榜'寻找本地人常去的烟火小店、规划citywalk路线,甚至发掘钓鱼点等休闲场所。

这种变化标志着高德成功将用户的习惯从'物理路径'延伸到了'生活路径',实现了从'带你去目的地'到'帮你决定去哪里'的功能升级。用户对高德的认知,也正从出行必备的地图导航工具,逐步转变为生活服务超级入口。

高德:国庆出行的'万能搭子'

黄金周前一天,常台高速苏州段的车速被堵到每小时7公里,一位网友无奈吐槽:'这比散步还慢!'他最终选择遵照高德的提醒,凌晨4点再出发,并利用'未来用时'功能规划路线,避免在高速上'遛娃打麻将'。

这种'堵车又堵心'的焦虑,只是国庆出行诸多挑战中的一个缩影。对许多人而言,真正的挑战并非到达目的地,而是在旅行的各个环节中,用最省心的方式维持秩序感和效率感。

带娃、带宠、找充电桩:高德的全方位服务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如何将高德作为国庆出行的'万能搭子',解决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事:

  • 一位北京的宝妈利用高德'小高老师'功能规划遛娃路线,甚至让AI为孩子讲解景点知识,彻底解放了家长的补课焦虑。
  • 有网友带狗出行时,通过高德叫到宠物友好车辆,司机还一路交流宠物护理经验。
  • 北京转机只有半天时间的旅客,通过'扫街榜'的'附近好店'功能,下飞机就直奔一家小店,品尝了双倍糖油饼配咸豆腐脑。
  • 自驾去西北的车主,在车机地图显示服务区没有充电桩时,通过高德评论区获取了新装快充桩的信息,解决了续航焦虑。

从带娃到带宠,从堵车到找充电桩,高德似乎变成了国庆出门在外的'全能搭子',接住了那些旅途中意想不到的真实需求。

'用脚投票':破解本地生活服务的真实口碑难题

国庆出行,另一个绕不开的难题是找餐馆。各类榜单上的4.8分餐厅令人心动,但许多消费者担心商家是'榜单运营高手'。社交媒体上甚至流行起反向攻略:想吃美食就选评分4.8以下的餐厅。

打击虚假评论一直是本地生活平台的一大难题,难以杜绝'送块甜品就能换条五星好评'的作弊行为。即便有真实评价,也常被少数两极分化的声音主导,无法反映大多数用户的真实选择。

破解'沉默的大多数'

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去的榜单体系过度依赖'显性的声音',而忽略了'沉默的大多数'。根据互联网平台的90/9/1法则,90%的用户只消费不发声,9%会偶尔参与讨论,只有1%会主动产出内容。线下消费同样如此:大多数人吃完就走,很少上网留下评价。但恰恰是这90%的沉默用户,决定了一家店的真实命运。

高德扫街榜真实数据

高德作为10亿级的国民级App,在捕捉这些沉默用户的真实行为上具备天然优势。'高德扫街榜'的评分逻辑不再只看打分和评论,而是将用户的真实行为本身纳入评价体系——让用户'用脚投票'。导航到店、搜索餐厅、反复光顾,这些无声却真实的行为都会被加权计入评分。

换句话说,你可能会忘记给爱吃的小店打高分,但不会忘记导航去再吃一次。

真实口碑的价值

作为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到店行为的榜单,'高德扫街榜'在国庆期间让消费者和商家都感受到了它的真实价值。高德数据显示,国庆期间,上榜'烟火小店'的门店流量增长了300%。

成都味鲜牛腩中餐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家开在街边的社区店,装修简朴,是典型的老川菜馆,门口还有一棵大树遮住了招牌,很容易被错过。店主小颖表示:'我比较佛系,没有啥子营销。平时就是卖点儿周边邻居,更多人觉得好吃,再来就对了。看到高德扫街榜的评分那么高,还觉得挺高兴的。'

还有一家成都杨氏小仙女儿蹄花,以前大多数客人都是熟客,上了'扫街榜'之后,通过高德导航来的新客居多。店主小卢笑称:'国庆期间生意爆了,上半场已经满了,下半场还是忙得不行。'

在节日高峰的烟火里,这种真实口碑的传递,比任何花哨的宣传都来得珍贵。'高德扫街榜'不只是榜单,更像是一张国庆期间的城市生活地图,让游客和本地人都能找到那些被时间和人情浸润过的好店。

高德的下一场进化:从导航转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

9月10日上线的'高德扫街榜'从一开始就带着实验性质:高德能否在本地生活服务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找到一条不一样的路径?而国庆黄金周给了它最快、最现实的一次考验。

地图应用的深层价值

从结果来看,高德不仅顺利通过了这场大考,还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一次战略性的转身。地图作为现实世界的数字投影,天然承载了人们所有的出行与消费决策。而长期以来,国内地图产品对这种潜力的挖掘仍停留在浅层,更多扮演的是路标的角色。

但实际上,用户从打开地图开始,就已经在进行各种生活决策。导航只是用户通往门外世界的'第一步操作'。

高德想做的,是将导航第一步与之后的生活每一步打通。这种转变,并不是新增一个功能,而是重塑了用户的使用心智——高德不再只是'帮你去哪里'的路标,而是'帮你决定去哪里'的生活伙伴。

数据与AI的双重驱动

高德具备转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潜力,这背后依托的是其长期积累的10亿级用户行为数据,以及庞大的生活服务数据网络。迄今为止,高德地图已经覆盖了全国超过700万个餐厅点位,目前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用户每天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

在此基础上,AI能力则成为了高德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转型的加速器。今年8月,高德宣布全面AI化,从单一的地图导航工具升级为'出行生活智能体',具备深度时空理解与自主推理决策的能力。

此次黄金周,高德成为许多用户最频繁使用的App,也与其强大的AI能力密不可分。高德战报显示,10月1日,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原生智能体'小高老师'调用量突破26亿次;'小高老师'当天推荐餐厅、景点、加油站等生活服务类点位超9200万个。

阿里生态的战略支点

用户的行为释放出一个信号:高德未来承载的不仅是'怎么去'的地图问题,而是整套生活方式的规划和践行。这意味着,从出行到消费,从餐饮到娱乐,甚至联结阿里生态中的支付、零售、电商等环节,高德都可能成为流量的一级入口。

借助向'生活服务超级入口'的突破,高德有潜力成为阿里到店业务的一个战略支点。国庆黄金周的26亿次AI调用和9200万个生活服务推荐只是一次集中演示:地图的边界,正在延伸至真实生活中那些无形的轨迹里。

高德的下一场进化,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