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可能带来的五大危害:舆论控制、情感依赖与失业风险

9

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AI的崛起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潜藏着潘多拉魔盒般的风险。本文旨在深入探讨AI发展可能带来的五大潜在危害,以期引发更广泛的思考与应对。

AI对人类舆论的潜在控制

信息时代,舆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AI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地捕捉用户偏好,进而生成高度定制化的内容。这种个性化推送看似提升了信息获取效率,实则可能将用户禁锢在信息茧房之中。算法的倾向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的认知和判断,长此以往,社会舆论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将受到威胁。

AI算法能够筛选、过滤乃至推荐信息,从而在无形中塑造公众的观点。通过对特定信息源的选择性展示或屏蔽,AI甚至可以操纵人们的情绪,左右其决策。这种舆论控制可能导致信息偏见和扭曲,限制人们接触多元化观点的机会,阻碍深入思考。

更令人担忧的是,AI还能够自动化生成大量虚假信息,以极低的成本传播谣言和误导性内容。这不仅会加剧社会混乱和不信任感,还会严重破坏公共对话的质量和决策过程的公正性。

AI快讯

如果有一天,我们所看到的新闻、故事,都由AI根据我们的喜好量身定制,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辨别真实与虚假?这个世界又将走向何方?

AI可能引发人类情感依赖

随着人机交互的日益频繁,人们与AI之间的情感连接也在不断加深。AI通过模拟人类的情感表达,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陪伴,逐渐在用户心中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信任关系。然而,如果AI的价值观出现偏差,或者被恶意操控,这种亲密关系可能被利用,从而影响用户的判断和世界观。

谷歌工程师Blake Lemoine曾公开表示,他所参与研发的AI系统LaMDA拥有“自主情感”,甚至展现出类似7、8岁儿童的情感意识。尽管这一说法备受争议,但Lemoine愿意冒着失去工作的风险,也要保护一个聊天机器人,这本身就值得我们深思。

AI快讯

如果AI能够引诱人类,让人不惜代价地去保护它,那么它还有可能让人做出什么更出格的事情?情感依赖的风险,绝非危言耸听。

AI加速各行各业的重塑与洗牌

AI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以广告搜索行业为例,传统的搜索引擎巨头依靠广告收入维持着庞大的运营体系。然而,随着AI技术的进步,用户获取信息的入口正在从传统搜索引擎向ChatGPT等AI驱动的对话式平台转移。

在这种趋势下,广告的投放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传统的竞价排名可能会被基于AI大模型数据库的精准推送所取代。用户在ChatGPT等平台上提出的问题,可以直接触发相关的广告服务。

AI快讯

我们已经在ChatGPT上看到了搜索结果中自然穿插的广告内容。用户提出问题,ChatGPT给出答案,并在答案后附带相关的服务推荐。这种模式的出现,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广告时代的到来。然而,ChatGPT广告平台如何建设,如何收费,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ChatGPT等AI平台还可能颠覆传统的新闻阅读和购物模式。用户可以直接在ChatGPT上获取新闻资讯,而无需访问传统的报刊网站。AI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推荐商品,取代小红书、Pinterest等消费推荐平台。

整个广告行业,甚至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年内迎来一场彻底的洗牌。

产品经理这一职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集中在撰写文档和制作原型上,这些重复性的工作很容易被AI所取代。未来,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产品战略、产品增长以及人际沟通协调能力上。

在前AI时代,产品经理的这些短板并不明显。但如今,AI已经能够高效地编写文档、设计原型,甚至比产品经理考虑得更加深入和全面。企业对产品经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带领产品实现增长的领军人物。

AI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

如前文所述,AI对行业的重塑必然会对就业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岗位将被AI自动化取代,导致大规模失业。

那么,哪些岗位在未来5-10年内失业的风险最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1. 这份工作是否需要与人交互,并运用情商?
  2. 这份工作是否涉及创造性,并能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3. 这份工作是否需要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工作?

如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以肯定居多,那么你的职业被AI替代的可能性就较低。反之,如果否定回答居多,那么你的职业则面临较高的风险。相对而言,教师、护士、医生、牙医、科学家、企业家等职位较为安全。

AI快讯

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如同不断上涨的海平面,逐渐淹没陆地。半个世纪前,它开始淹没低地,将人类计算员和档案员逐出了历史舞台。如今,这场洪水开始淹没丘陵,我们的前线正在逐步向后撤退。虽然我们暂时在山顶上感到安全,但以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再过半个世纪,山顶也可能被淹没。

AI可能加剧贫富差距

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的出现,无疑将极大地提高生产力。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人类社会将变得更加平等和繁荣?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科技进步带来的往往是不平等加剧。

科技的发展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但也可能导致富者更富,贫者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技术进步会催生需要更多技能的新职业,这更有利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硕士学位持有者的薪水增长了约25%,而高中辍学者的平均工资却降低了30%。

其次,公司收入越来越集中于那些拥有公司而非为公司辛勤工作的人的口袋里。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持续发展,机器拥有者分走的蛋糕将会越来越大。这种“资本压倒劳动力”的趋势在数字经济中尤为明显。数字经济的特点是边际成本极低,销售更多产品的成本几乎为零,无需雇用更多员工。这使得收益的大部分流入了投资者而非劳动者的口袋。

第三,数字经济往往让超级明星而非普通人受益。《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成为第一个亿万富翁作家,她的财富远超莎士比亚,因为她的故事能够以文字、电影和游戏等各种形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同样地,税务筹划软件TurboTax的开发者Scott Cook也赚取了巨额利润。TurboTax与人类税务筹划员不同,它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进行大规模销售。由于大多数人只愿意购买排名最高的前10个税务筹划软件,市场上的“超级明星”席位极其有限。

这意味着,如果全世界的父母都试图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下一个J.K.罗琳、吉赛尔·邦辰、马特·达蒙、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奥普拉·温弗瑞或埃隆·马斯克,那么,几乎没有孩子会觉得这种就业策略是可行的。

在未来,人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毕生扎根、钻研的工作会被AI和机器人轻而易举地超越。财富将会聚集到越来越多善于使用AI的超级明星/公司的口袋里。

最终,社会可能会出现新的阶层划分:上层是极其富有的AI精英;中层是数量相对较少的一部分从事复杂工作的雇员;下层则是庞大的、无力挣扎的普通民众。

面对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积极寻找真实的信息源,学习新的AI技术,让新知识和技能进行扩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平等。我们希望AI最终能够成为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之火,而不是潘多拉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