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动向:反垄断调查、AI突破与行业变革

1

高通反垄断调查:历史重演还是新起点?

10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对高通公司开展立案调查,原因是高通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高通公司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前魅族科技CMO李楠对此发表评论称:"当年高通对压根没有使用他们芯片的魅族瞎收费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垄断并且违法了。"他进一步表示,虽然当时媒体、用户甚至法律界内部人士大多站在高通一边,但历史最终证明"作恶的是高通,不是魅族"。

这一事件并非高通首次面临反垄断调查。早在2015年,中国就对高通处以9.75亿元罚款,理由是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此次调查可能再次引发对高通商业模式和行业垄断地位的深度审视。

张一鸣首次公开亮相:人才过拟合现象引发思考

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于10月9日正式开业,这一由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创始人俞勇教授共同发起的民办非营利性机构,标志着张一鸣近年来首次公开亮相。

张一鸣在开业仪式上表示,自己长期关注人才招聘和培养,注意到很多人才潜力未被充分挖掘。他以机器学习模型中的过拟合现象作为类比:"有的人才可能专业知识扎实,也有高精准的技能,但面对创新任务就不行了。"

这一比喻引发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思考。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专业深度与创新广度,成为企业和教育机构共同面临的挑战。知春创新中心的成立,或许代表了张一鸣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性解决方案。

英特尔开源战略调整:寻找影响力与优势的平衡点

英特尔数据中心业务负责人Kevork Kechichian近期在亚利桑那州Tech Tour活动上表示,公司正在重新思考开源战略:"从基础设施角度看,我们拥有整个开源领域中最大的影响力,我们需要找到平衡点让这种影响力转化为英特尔的优势,而不是让其他人利用我们的成果跑在前面。"

然而,英特尔随后澄清,其意图并非远离开源。公司发言人强调:"英特尔仍深度致力于开源,我们正在思考怎么作出贡献、在哪些平台作出贡献,确保我们的努力能凸显英特尔独特的优势,益于我们几十年来所支持的社区。"

这一表态反映了芯片巨头在开源生态中的复杂处境。一方面,开源为英特尔提供了广阔的技术生态和开发者社区;另一方面,如何将开源贡献转化为商业优势,成为英特尔需要解决的难题。

微软上海裁员风波:N+4补偿与战略重组

10月10日,位于上海微软的部分团队员工收到"重要业务调整"邮件,意味着新一轮裁员开始。此次裁员主要影响Azure云业务团队,补偿方案为N+4,低于7月裁员时的最高N+7方案,且无额外签字费。

据部分员工透露,公司还提供了 relocate到澳大利亚的选项,如不接受则被裁员。Windows Report报道称,微软自2025年5月以来已裁员超过1.5万人,主要波及Azure云、全球销售及工程等核心部门。

微软发言人回应称:"组织和人力的变更是我们管理业务过程中必要且常规的一部分。我们将继续优先考虑并投资于未来的战略性增长领域,以支持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这一系列裁员反映了微软在AI时代的战略调整。随着云计算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迭代加速,微软正在重新配置资源,以应对行业变革。

苹果安全漏洞赏金计划升级:最高奖金达200万美元

苹果在官网"安全研究"板块宣布对安全漏洞赏金计划进行重大升级,引入"终点旗"系统,新计划将于今年11月开始生效。

苹果表示,本次革新将提供"业内最丰厚的奖金",对能达到"雇佣级间谍软件攻击"的复杂漏洞利用链提供翻倍的200万美元奖金;针对锁定模式漏洞及测试版软件漏洞提供叠加奖金,最高可超500万美元。

此外,苹果将对首次成功实现无需交互的完整绕过Gatekeeper漏洞提供10万美元奖励,并从10月31日起向民间安全组织赠送1000部安全研究版iPhone 17。 苹果升级安全漏洞赏金计划

这一升级反映了苹果对用户隐私和安全的高度重视,也显示出公司在安全领域的持续投入。在间谍软件和隐私泄露风险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强化安全研究能力成为科技巨头的重要战略方向。

OpenAI GPT-5:偏见减少30%的AI新突破

据OpenAI最新研究成果,该公司发布的GPT-5模型在政治偏见方面明显低于以往所有同类产品。此项研究由OpenAI团队披露给Axios,显示无论在"即时模式"还是"思考模式"下,GPT-5的偏见水平相比先前产品下降了30%。

研究报告称:"我们的模型在中性或略微倾向性的提问下表现接近客观,在应对具有挑战性、情绪化的提问时,仅表现出适度偏见。"

OpenAI表示,未来将持续公开相关评测结果,以方便业界交流并自我监督。公司计划在未来数月对偏见测试结果进行更完整发布。

这一突破对于AI伦理和负责任AI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AI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减少偏见和确保公平性成为行业共识,也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微信鸿蒙版安装量突破2000万:生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10月10日消息,微信鸿蒙版App安装量正式突破2000万次。在此之前,其安装量在7月27日突破1000万,9月11日突破1500万,9月28日突破1800万。

这一增长曲线显示出鸿蒙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势头。作为华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在逐步构建其应用生态,而微信作为国民级应用的鸿蒙版上线,无疑为这一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微信鸿蒙版的成功,也反映了用户对多元化操作系统的接受度提升。在传统移动操作系统之外,新兴平台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这可能预示着未来操作系统市场的多元化格局。

苹果收购Prompt AI: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新布局

美东时间10月10日,CNBC报道称苹果公司即将达成收购计算机视觉公司Prompt AI的协议。消息公布后,苹果股价短线拉升至平盘,此前一度跌超1%。

Prompt AI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这一领域的收购与苹果在增强现实(AR)、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的战略布局密切相关。通过收购专业技术公司,苹果可以快速获取人才和技术,加速相关产品开发。

近年来,苹果通过频繁收购来强化其在AI、AR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实力。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苹果已收购超过15家技术公司,涵盖AI、芯片设计、图像处理等多个领域。

苹果Health+服务计划:AI医生成最大亮点

彭博社10月10日报道称,苹果计划于2026年推出名为Health+的全新健康订阅服务。该服务将提供一系列付费功能,其中最大亮点是人工智能驱动的"AI医生",可以提供健康建议、精准的食物与卡路里追踪以及专业的健康教育视频课程。

Health+旨在将现有的健康应用从一个数据记录工具升级为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平台。其商业模式将是典型的增值订阅服务,用户需要付费解锁高级功能,并极有可能被整合进Apple One订阅捆绑包中。

目前尚不清楚Health+的具体定价,但市场上同类服务每年收取40至100美元不等。这一计划显示了苹果在健康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也反映了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

苹果Mac芯片路线图:M5年底首秀,M6蓄势待发

科技媒体Appleinsider10月10日报道,通过挖掘macOS 26 Tahoe系统的开发和硬件测试文件,发现了苹果在2025~2026年的Mac产品发布时间线。

根据代码信息,苹果将于2025年年底推出首款M5芯片设备,内部代号为J704,据信为基础款M5 MacBook Pro。苹果正使用macOS Tahoe的特定硬件测试版本(26.0.2)对该型号进行测试。

2026年初,代号为J813和J815的M5 MacBook Air将登场,继续提供13英寸和15英寸两种尺寸,预计搭载macOS 26.2系统。苹果还将推出搭载M6 Pro(代号K114)和M6 Max(代号K116)芯片的新款MacBook Pro,不仅采用更纤薄的机身,还将首次配备OLED显示屏。 苹果Mac芯片路线图

这一路线图显示了苹果在自研芯片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创新。从Intel到自研芯片,苹果不仅实现了技术自主,还在性能和能效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为Mac产品线注入了新的活力。

罗永浩锐评iPhone 17 Pro Max:工业设计二流,拼接设计难看

在最新一期播客中,罗永浩邀请影视飓风Tim进行对话。Tim现场送给罗永浩一台iPhone 17 Pro Max 2TB,请他锐评这款产品。

罗永浩坦言:"我现在不敢骂苹果手机,骂的话别人又说我自己手机都干黄了,我想骂的时候希望我自己没做过手机。"尽管如此,他还是对iPhone 17 Pro Max提出了尖锐批评:"这款手机的工业设计肯定是二流的,拼接设计真难看,比图片都难看,还有相机按键我特别讨厌,确实没什么用,而且它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套上手机壳之后,相机按键的开孔让人膈应。"

罗永浩总结道:"iPhone 17系列这一代反正是越做越难看,我要拍摄一部爽片,乔布斯推开棺材,把这帮人全开除掉。" 罗永浩锐评iPhone 17 Pro Max

作为前手机厂商创始人,罗永浩的评价引发了关于苹果设计哲学的广泛讨论。在智能手机创新放缓的背景下,如何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时满足用户需求,成为苹果面临的重要课题。

极氪CBO关海涛离职:时代变革中的企业高管流动

10月10日午间,针对外界传闻,极氪科技集团CBO(首席商务官)关海涛在朋友圈发文宣布即将离职。

他在朋友圈中写道:"人生天地,过隙白驹。一起奋斗的日子是最难忘的,能经历极氪高速发展、登顶、IPO,再到极氪科技成立、回归吉利,也是职场生涯中最珍贵的荣幸。感谢大家关心,即将结束杭漂,感谢所有一起奋斗的战友、朋友,感恩这个时代,日子绵长,情谊不散。青山绿水,江湖再见。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极氪、支持吉利。"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随后评论:"感谢海涛为极氪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很高兴与你共事,怀念一起战斗的日子,祝未来一切都好,常回来看看!"

高管的离职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变革和激烈竞争。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调整,高管团队也在不断优化,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科技行业趋势分析:创新与挑战并存

回顾本周科技行业的重要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明显的趋势:

  1. 反垄断监管加强:高通被立案调查表明,全球科技行业的反垄断监管正在收紧,大型科技公司面临更严格的合规要求。

  2. AI技术持续突破:从OpenAI的GPT-5到苹果的AI医生计划,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同时也在努力解决偏见等伦理问题。

  3. 战略调整与重组:微软的裁员、英特尔的战略调整、苹果的产品路线图更新,都显示科技巨头正在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趋势进行战略重组。

  4. 生态系统竞争加剧:微信鸿蒙版的快速增长、苹果对计算机视觉公司的收购,反映了科技企业正在加强生态系统建设,通过软硬件结合和平台战略增强竞争力。

  5. 创新与用户体验的平衡:罗永浩对iPhone设计的批评引发了关于如何在创新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的讨论,这也是所有科技产品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快速变化的科技行业中,企业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灵活的战略调整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随着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加深,企业也需要更加重视伦理、隐私和社会责任,实现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