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一项创新尝试正在引发广泛讨论:洛杉矶动漫展(LA Comic Con)即将推出一款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斯坦·李(Stan Lee)全息投影。这一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在粉丝群体和媒体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七年前,这位漫威传奇创作者在95岁高龄离世,如今他的数字化身将以15至20美元的价格,在动漫展的特设展位与粉丝互动。这一项目不仅代表了全息投影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引发了关于数字遗产、名人形象权使用以及人工智能伦理的深刻思考。
技术实现:从概念到现实的跨越
"它不会是完美的,我不确定这类技术能否达到完美,"洛杉矶动漫展母公司CEO克里斯·德穆兰(Chris DeMoul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输入足够的信息并进行充分测试,为粉丝创造一种真实感十足的经验。"
这一项目并非洛杉矶动漫展首次引入互动全息投影技术。早在2019年,该展会就曾使用类似技术呈现了"波福熊"(Boffo the Bear)——一个7英尺高的动画蓝色熊形象,作为现场才艺秀的主持人。与AI斯坦·李不同的是,波福熊由演员马克·德卡洛(Mark DeCarlo)通过实时动作捕捉即兴表演驱动,而非人工智能。
"自波福熊在展会亮相以来,我一直与背后的技术团队保持联系,见证了他们在提升技术和互动性方面取得的飞跃,"德穆兰解释道。如今,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创建AI版本,能够"吸收人们在生前所有的实际评论",制作出"不是直接引用本人,但所说的一切都基于此人真实言论"的互动全息投影。
合作伙伴:从技术到品牌的全方位整合
德穆兰联系到斯坦·李遗产品牌管理人鲍勃·萨博尼(Bob Sabouni),提出了AI斯坦·李形象作为"人们询问漫威宇宙、故事和角色的一种入门方式"的构想。萨博尼对这一想法表示认可,但提出了明确的条件:"它必须非常出色,否则我们都会拒绝。"
获得初步批准后,德穆兰联系到曾开发波福熊体验的Proto Hologram公司,后者又邀请到Hyperreal公司共同开发驱动李形象的AI模型。Hyperreal自述为"在数字生态系统中赋能所有权、控制权、表演和身份变现"的企业。
"Hyperreal利用定制的尖端AI技术生态系统,"该公司CEO兼首席架构师雷明顿·斯科特(Remington Scott)表示,"创建'定制化'和'量身定制'的名人AI版本。"为斯坦·李创建数字形象,德穆兰解释说,他们训练了一个模型,使用了李留下的数十年内容,包括他在数十次漫展上的录像带,以及斯坦·李宇宙品牌管理者收集的书面和口头内容。
斯科特无法分享驱动这些重现的具体技术细节或训练方法,但他指出,这个训练项目"尤其有意义,因为斯坦·李在生前已经开始数字化自己,愿景是创建一个数字孪生体,让粉丝能够更大规模地与他互动。"
训练过程:捕捉斯坦·李的语言特色
在投入"数万到六位数"美元的成本后,德穆兰大约一个月前终于测试了李的全息投影。初版仍需一些调整,以使李的言谈举止更加逼真。
"斯坦说话很有思考方式...他会停顿,有特定的口头禅,当他使用这些短语时,会有特定的表达方式,"德穆兰回忆道,"所以花了一些时间才让全息投影能够以[萨博尼]和我以及与斯坦共事的其他人认为'是的,这听起来更像他了'的方式说出所有这些。"
内容控制:防止AI"胡言乱语"
熟悉大型语言模型(LLM)及其倾向于编造事实(业内称为"幻觉")的读者可能会担心,AI李形象可能会在观众面前偏离脚本或编造内容。德穆兰坦言,他最初确实对此担忧,但随着他和李生前的同事向全息投影抛出了"数百个"问题进行测试,这些担忧已经减轻。
"斯坦口中只会出现斯坦的话,"德穆兰强调,"只是因为我 personally 没有见过模型产生幻觉,并不意味着这不可能,但这不是我的经验。"
尽管如此,项目团队还是设置了"内容监管"系统,确保AI不会回答不适当的问题。例如,如果有人问斯坦对最近一次总统选举的看法,全息投影会回答:"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话题。我们在这里谈论漫威宇宙。"
对于漫威相关的话题,AI形象不会回避争议。德穆兰举例说,如果有人问杰克·科比(Jack Kirby)的问题,全息投影会承认"关于角色或故事线的诚实分歧,这在任何创意企业中都会发生",同时也会说"我对杰克只有尊重",这可能是斯坦如果被问到同样问题会说的话。
伦理边界:尊重与创新的平衡
"我们要确保人们明白,我们不是试图让斯坦死而复生,"德穆兰在整个采访中反复强调,"我们不是说这就是斯坦,我们不是试图替他说话,这个形象不会开始为别人的产品做广告。"
德穆兰将李的形象视为一种未来主义的漫威信息和趣闻指南,以有趣而熟悉的面貌呈现。"在介绍中,形象会说,'我是最新技术发展的结果,让我能够成为斯坦的全息投影,回答你们关于漫威和琐事的问题',"他解释道。
尽管如此,德穆兰理解为什么以这种方式使用李的形象风格化版本可能会让一些粉丝感到不快。"当新技术出现时,就是感觉不对,我尊重这种感受,"他说,"我完全同意,这样的事情——不仅是对斯坦,对任何名人,无论生死——都可以被用于这种技术,并以一种剥削和不幸的方式使用。"
这就是为什么德穆兰表示他和AI李背后的团队感到有责任"确保如果我们这样做,永远不会接近那种境地。"此外,他对人们对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持如此消极态度感到失望。"我不是认为他们的观点无效,我认为无效的是对实际上没有看过的事情持有极端负面的观点。"
斯科特表示,对实际人类名人尊重的担忧是为什么他们"只与授权遗产和权利持有人如斯坦·李宇宙独家合作"的原因。Hyperreal系统创建的"优质、经过认证的数字身份""不是取代艺术家",而是"创造尊重的数字延伸,以纪念他们的遗产"。
粉丝反应:从抵制到接受的可能
一旦粉丝亲自看到AI驱动的李形象,德穆兰相信他们会看到展会背后的团队"以一种实际上会令人愉悦且与斯坦遗产高度一致的方式在做这件事...我们必须明确目标正确地做这件事,做对意味着得到那些了解、热爱并在他职业生涯中与他共事过的人给我们提供建议,然后将其展示给足够多的粉丝,以了解我们是否以符合他标准的方式在做。"
如果他对预期的反应判断错误呢?"我想如果我们做了,数千名粉丝与之互动,但他们不喜欢,我们就会停止做这件事,"他说,"我亲眼目睹了斯坦在[漫展]环境中的影响力,所以我认为我们组建了一个团队,他们热爱和尊重这一点,并试图做一些能够延续这种影响的事情。如果出于某种原因,结果不是这样,我们不会做。"
未来展望:数字遗产的新纪元
斯坦·李AI全息投影项目代表了数字遗产管理的前沿尝试。随着人工智能和全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类似的项目出现,让已故名人以数字形式继续与粉丝互动。然而,这引发了一系列重要问题:我们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已故名人的形象?如何确保这些数字表现尊重原主人的价值观和意愿?技术公司、遗产管理者和粉丝之间应如何建立平衡关系?
德穆兰和斯科特都强调,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尊重斯坦·李的遗产和价值观。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商业利益的驱动,这一领域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行业如何建立明确的伦理准则,以及粉丝如何接受这些创新尝试。
结语: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
斯坦·李AI全息投影项目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展示,它反映了我们与数字世界关系的演变。在一个日益数字化的时代,死亡不再是绝对的终点,而是可能以新的形式延续。这一项目邀请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遗产?我们希望以何种方式记住和致敬那些塑造了我们文化的人物?
无论你对这一项目持何种态度,它都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文化时刻——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创新与传统的碰撞,以及我们对记忆、身份和永生的不断探索。正如德穆兰所言,最终,粉丝将成为"AI驱动的斯坦·李形象是否尊重"的最终裁决者。这一过程不仅关乎一个数字形象,更关乎我们如何在一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保持对人性、尊重和历史的珍视。
斯坦·李在2018年 Wizard World 漫展上的真实形象,这是他去世前不久的最后公开露面之一。
这些在2022年洛杉矶动漫展上见到的粉丝,将成为AI驱动的斯坦·李形象是否尊重的最终评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