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低毛利策略下的新能源突围之路

0

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零跑汽车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2025年,这家成立十年的新势力车企不仅实现了销量的飞跃式增长,更在产品策略、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上展现出独特的思考与执行能力。本文将深入剖析零跑汽车如何通过'技术上做集成、产品上做取舍、定义上低毛利'三大核心策略,在红海市场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蓝海。

销量奇迹:从'小透明'到新势力榜首

2024年11月,零跑汽车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台,跻身新势力品牌前三。然而,在大多数行业观察者眼中,零跑仍被视为新势力中的'小透明'。由于C系列产品主销增程SUV,外界甚至给它贴上了略带调侃的标签——'半价理想'。

短短一年后,情况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曾经的'小透明'已经连续7个月蝉联新势力交付榜第一。2025年9月,零跑月交付量突破6.6万台,同比增长接近一倍,展现出惊人的增长势头。

更值得关注的是零跑的销量构成变化。不同于其他新势力车企对单一产品线的依赖,零跑成功实现了产品多元化。今年推出的纯电B系列迅速上量,根据官方数据,B系列月销量已超过24000台,占总销量的近40%。

零跑销量构成

零跑当前不同系列的销量构成情况

产品策略:先增程后纯电,先SUV后轿车

零跑的产品策略演进路径颇具启发性:先增程后纯电,先SUV后轿车。这一路线恰恰是理想和华为等头部企业近两年重点研究和希望突破的命题。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零跑比这些明星公司更早交出了高分答卷。

零跑B系列包括SUV(B10)和轿车(B01)两款纯电车型,均定位在10-12万的价格区间。这一区间被认为是中国车市最主流也竞争最激烈的战场,长期被合资品牌统治,近年来又被比亚迪分走大量市场份额,但始终没有新势力能够取得实质性突破。

B10定位为车长4.5米左右的紧凑型SUV,上市仅4个月交付量即突破5万台;B01在7月正式发布会后,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破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车型。

朱江明喜欢用'车圈优衣库'来形容零跑,希望传递出产品好而不贵的品牌形象。这一比喻背后,是对零跑产品哲学的精准概括——优衣库价格亲民的关键不仅在于'省',更在于执行'效率高'以及在产品成本和功能上准确'做取舍'。

通过对比B系列与同价位竞品,可以发现零跑关注的核心在于大空间、长续航和智能化三大要素。在参数表上,这体现为:电池容量比友商大几度、充电倍率略高一点、座舱和辅助驾驶芯片全系采用高通芯片,甚至在12万级别的车型上配置了激光雷达。

而在外观设计传播和销售体系(如直营门店等)方面,零跑则相对克制,没有过度投入资源。这种聚焦核心需求的策略,使得零跑能够在有限成本内最大化产品竞争力。

技术创新:80度电池与矢量电机

2025年10月16日,零跑D平台技术发布会上,D系列首款车型D19正式亮相。这款旗舰车型的推出,标志着零跑产品线的全面升级和技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D19将同时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其中,纯电版电池容量达到惊人的115kWh,而增程版也配备了超过80kWh的电池,纯电续航将超过500公里。官方表示,这块电池最快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30%-80%的补能,等效约为4C充电倍率。

零跑D19

零跑D系列首款车型D19:车长超5.2米,轴距超3.1米

对于'大电池小油箱'的增程策略,朱江明表示这代表着零跑对增程技术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过去,消费者认为纯电产品更贵,增程是更经济的选择;而现在'增程是不差钱的消费者,为了少数出行场景做出的选择'。

在智能化和驾控性能方面,D19同样展现出旗舰水准。纯电版最高将配备3电机,且采用双矢量电机技术。根据官方演示,这套矢量电机可以在锁定单侧前轮的情况下,通过分配力矩实现3.6米半径的'圆规掉头'——这一功能此前仅在仰望U8等百万级豪华车型上出现。

D19将搭载两颗高通8797芯片,采用舱驾一体的方案开发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功能,实现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能力。更有意思的是,零跑在D19上还创新性地布置了制氧机,车内将配备原生的鼻吸式吸氧接口,为用户提供更健康的座舱环境。

商业模式:低毛利高周转的'优衣库模式'

尽管D19搭载了许多高端配置,但零跑将其价格区间定位在20万-30万,延续了'产品豪华,但价格不豪华'的策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零跑主要通过两大手段:技术降本和低毛利定价。

在技术降本方面,零跑D19增程版首次采用了驱动发电一体的增程系统,这套方案既能发电也可以参与驱动。据测算,这种设计可以在减少一套电机电控系统的情况下实现四驱,减少几千元的BOM成本,同时也有利于车辆减重和优化线束物理空间。

在定价策略上,零跑保持与现有B系列、C系列同样'按成本定价'的低毛利策略。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零跑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14.1%。朱江明在发布会上强调,D系列不会因为请了代言人就增加产品溢价。

朱江明并不担心低毛利会影响盈利能力,他直接用自己身穿的杰尼亚西装举例:尽管高端品牌杰尼亚的产品毛利比优衣库多很多,但杰尼亚的总利润远不如优衣库——2024年杰尼亚的总利润折合约7.5亿人民币,而优衣库的总利润折合超过185亿人民币,后者是前者的25倍。

这一商业哲学的背后,是零跑对规模效应的深刻理解。朱江明透露,零跑的下一个大目标是突破400万年销量,成为全球TOP10的车企。为此,零跑除了坚持核心零部件自研自造(目前占BOM成本65%零部件自研自造),还在空调压缩机、座椅、保险杠等附加值高但质量良莠不齐的配件上开始自主生产。

据朱江明透露,从2025年开始量产自研的座椅,产量目前已达2-3万台/月。这种垂直整合策略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控制力。

全球化布局:借力Stellantis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零跑采取了务实的策略。依托合作方Stellantis集团的体系,零跑得以在欧洲市场以相对低的成本铺设销售渠道。据透露,仅在德国市场,目前就已经有超过20家门店。在整个欧洲市场,零跑月销量已突破千台,成为销量最高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海外市场的下一步重点,是对主销产品C10进行本地化生产。核心是满足欧盟对于零部件40%本地化生产的要求,进而有望进一步优化定价,提升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这种'借船出海'的策略,使得零跑能够以较低成本快速建立国际销售网络,同时通过本地化生产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创始人哲学: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主义的平衡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是一位典型的技术理想主义者。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他提到在零跑成立的10年中,自己从公司拿到的工资只有大约150万元,而个人的投入已经超过了10亿。

然而,朱江明又展现出商业现实主义的一面。他深谙'优衣库模式'的精髓——通过高周转、低毛利实现规模效应,从而获得远高于高毛利小众品牌的总利润。

朱江明对零跑的定位清晰而坚定:'优衣库只要做对了,也可以和杰尼亚们一样获得该有的回报。'这种平衡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哲学,或许是零跑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未来展望:从中国品牌到全球玩家

站在成立十周年的节点上,零跑汽车已经完成了从'技术驱动'向'产品驱动',再到'商业模式驱动'的进阶。其产品线覆盖了从10万到30万的多个细分市场,技术路线涵盖增程与纯电,车型包括SUV与轿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矩阵。

随着D系列的推出,零跑开始向更高价位市场发起冲击;而A系列的规划则显示零跑将进一步下探价格带,扩大市场覆盖面。在国内市场持续增长的同时,海外市场的本地化生产也将为零跑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朱江明提出的400万年销量目标,看似雄心勃勃,但结合零跑当前的增长势头和产品布局,并非遥不可及。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一增长轨迹,零跑有望在未来5-10年内实现从中国新势力到全球主流车企的跨越。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的探索仍在继续。零跑汽车的实践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自身定位,坚持差异化策略,同时保持对技术和商业本质的清醒认识,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正如朱江明所坚信的,'优衣库模式'在汽车行业同样适用——只要做对产品,控制好成本,实现规模效应,就能在红海市场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