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领域迎来关键转折——AI智能体正式'破圈',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的生产一线,这一年也因此被业界公认为'AI智能体元年'。随着AI应用的井喷式增长,算力需求的底层逻辑正在悄然改变:如果说过去的算力焦点是模型训练的'厚积',那么现在,AI推理的'薄发'正成为驱动算力增长的核心引擎。
对于企业而言,AI大模型的价值不再停留在'能做什么',而是'能做好什么、能低成本做好什么'。如何在推理环节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的三重突破,打通商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所有从业者共同的考题。就在这个关键节点,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的昇腾AI产业峰会上,一则重磅消息为行业带来了新答案。
AI大模型落地难,大EP适配MoE推理带来'最优解'
在全球AI大模型产业化进程中,推理环节作为技术价值转化的核心,直接决定着AI红利能否真正落地。如果说模型训练是'练兵千日',那推理就是'用兵一时'。尤其在DeepSeek推动MoE模型成为主流后,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同时也暴露出传统部署模式与新技术路线的适配矛盾。
在单机部署时,专家权重的高占用率让内存不堪重负,直接限制了并发处理能力;采用PD混合部署,又容易出现资源分配失衡,不仅造成算力浪费,还会导致整体性能衰减;更关键的是,MoE模型的动态路由机制常引发'专家热点不均',部分专家承担过量任务陷入瓶颈,其余专家却处于闲置状态,形成算力资源的结构性浪费。
这些架构层面的问题,最终转化为企业可感知的实操痛点,集中表现为'推不动、推得慢、推得贵'。不少企业即便采购大量算力芯片堆叠,仍难以应对长文本处理、多轮对话等复杂推理需求,硬件资源无法形成有效支撑;输出结果的首Token时延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用户交互体验;单位时间内有效处理的Token数量不足,导致每Token成本高企——直接削弱了企业在'Token经济时代'下的商业竞争力。
面对MoE模型带来的推理瓶颈,昇腾在业界率先探索出以大EP架构创新为核心,结合超节点硬件及昇腾基础加速软件的'一体化破局'方案,成为适配MoE推理的'最优解'。
大EP架构的核心逻辑,是将MoE模型的多个路由专家分散部署于多卡环境,通过动态调度实现算力资源的精准匹配。这既保留了MoE模型'专业分工'的优势,又解决了'协同混乱'的问题,让每卡算力得到充分利用,进而提升系统吞吐率,并降低时延。
而大EP架构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多机多卡的超节点的支撑,因为大EP的分布式特性对设备间通信要求极高,需要大带宽、低时延的互联能力保障专家间的数据传输效率。以昇腾384超节点为例,其依托华为自研的灵衢互联协议,将通信带宽提升15倍,单跳通信时延降至200纳秒以内,为专家协同搭建起'通信高速公路'。
在实际部署中,大EP+昇腾384超节点可实现DeepSeek模型'1卡1专家'的配置,容纳256个路由专家、32个共享专家及96个冗余专家,既保障了系统稳定性,又实现了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六大行业优秀实践齐发,推动昇腾大EP成为'事实标准'
从此次发布的运营商、政务、教育、金融、大模型、电力六大行业优秀实践中也可以看到,依托强大垂直整合能力的昇腾大EP方案,从先行先试到规模落地,已成为MoE模型推理部署的'事实标准',正为各行各业企业带来显著的'降本、提质、增效'价值。
电信行业:AItoC应用的规模化突破
在电信行业,随着智能客服、通话助手、5G消息智能体等AItoC应用的规模化普及,运营商面临着用户请求量激增带来的推理性能瓶颈,同时高昂的调用成本也制约着业务的持续扩张。如何在保证低时延服务体验的前提下,提升吞吐能力并控制成本,成为行业核心挑战。
对此,三大运营商基于自研AI或大模型平台部署昇腾大EP方案,构建高性能推理API服务。方案落地后,不仅实现吞吐提升4倍、时延降低50%,更将相关调用成本降低超50%,有力支撑了移动AI时代新兴业务的高速发展,推动用户体验革新升级。
教育领域:科研与教学的全流程赋能
在教育领域,高校在服务海量师生的AI助教、科研辅助等场景中,常面临长文本输入输出的处理需求,传统推理方案存在吞吐性能不足的问题,难以高效支撑全校范围内AI教学、论文速读、编程辅助等全流程应用,影响师生科研与学习效率。
国内某顶尖985高校引入昇腾大EP方案赋能教学科研AI场景,将2k长文本输入输出场景的吞吐性能提升3倍以上,成功满足了全校数万师生多样化的AI需求,让全校师生及科研人员得以'以AI的方式打开AI时代',加速教学科研创新进程。
金融行业:实时风控与智能服务的双轮驱动
金融行业作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行者,在银行业信贷审批、风险管理、证券业财报点评、智能投顾等众多场景中,对AI推理的实时性、准确性和规模化能力要求极高。然而,传统方案难以在多场景下同时实现推理性能的质变,制约了效率提升与服务面扩大。
本次发布中,多家金融机构在此次发布中集中展示了昇腾大EP方案的应用成果。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例,其在携手昇腾构建千卡训推算力集群、打造'邮智'大模型并开展230个AI场景创新应用后,进一步部署昇腾大EP方案,实现3倍吞吐性能提升。这一突破加速了'邮智'大模型的规模化应用,深度赋能智能客服、审贷助手、后训练数据合成等业务场景,全面推进邮储银行面向AI时代的数智化转型。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昇腾大EP方案已深入上述六大行业的50余家客户核心场景,以'一份投入,多份产出'的高效模式最大化成本效益,助力企业AI大模型从实验室稳步走向生产场景,攀登新一轮数智化发展高地。
技术垂直整合+行业场景深耕,'中国方案'加速AI落地
从以上昇腾大EP的行业实践与发展逻辑中,可清晰看到中国AI产业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即在单卡算力与全球顶尖水平存在差距、企业AI投资预算相对有限的约束下,中国产业界通过'技术垂直整合+行业场景深耕'的组合策略,走出了一条适配自身需求的AI落地之路。
从技术层面看,当国际巨头更多聚焦于'提升单卡算力'以解决推理难题时,中国企业选择从'系统层面优化资源效率'切入,通过大EP+超节点创新,将现有软硬件资源的协同效能最大化,以'群体优势'弥补'个体差距',与中国算力产业发展特点实现了'同频共振'。
从产业层面看,中国AI产业的核心需求是'千行百业的规模化落地',而非局限于特定场景的'AGI梦'。这意味着技术方案必须兼顾'性能'与'成本',既要满足复杂场景的推理需求,又要控制企业的投入门槛。昇腾大EP方案通过'一份投入,多份产出',实现了'低成本高性能'的目标,有力支撑了'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
而面向未来发展,这种差异化路径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随着MoE模型向'更大规模、更多模态'迭代,单卡算力的提升将面临物理极限与成本瓶颈,而垂直整合、系统创新的思路将具备更长期的生命力,持续树立中国AI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重要差异化优势。
结语:中国AI产业的'破圈'之路
昇腾大EP行业应用的规模爆发,不仅解决了AI推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更印证了中国AI产业'在约束中创新'的发展逻辑——不依赖单一硬件的性能突破,而是通过系统层面的整合与优化,将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最终实现AI在千行百业的落地生根。
这种路径不仅为中国AI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全球AI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随着AI智能体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中国AI产业正以更加务实的姿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全球AI产业发展贡献独特智慧。
在AI智能体元年,中国AI产业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破圈'之路,而这条路的起点,正是对'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系统性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