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零跑汽车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2025年,这家成立十年的新势力车企不仅实现了销量的爆发式增长,更在产品战略、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上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本文将深入剖析零跑如何通过"技术上做集成、产品上做取舍、定义上低毛利"三大核心策略,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从"半价理想"到新势力榜首
2024年11月,零跑汽车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台,跻身新势力品牌前三。彼时,在大多数行业观察者眼中,零跑仍被视为新势力中的"小透明"。由于C系列产品主销增程SUV,外界给它贴上了一个略带调侃的标签——"半价理想"。
然而,仅仅一年后,情况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曾经的"小透明"已经不知不觉地连续7个月蝉联新势力交付榜第一。2025年9月,零跑月交付量突破6.6万台,同比增长接近一倍。

更值得关注的是零跑的销量结构变化。早期,零跑的销量高度依赖"增程SUV"这一单一产品线,而如今,其销量构成已经实现了多元化。2025年推出的纯电B系列迅速上量,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B系列月销量已超过24000台,占总销量的近40%。
零跑B系列包含SUV(B10)和轿车(B01)两款车型,均为纯电形式。其中B10定位为车长4.5米左右的紧凑型SUV,上市仅4个月交付量便突破5万台;而B01在7月正式发布后,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破万。
这一成绩的意义远超数字本身。先增程后纯电,先SUV后轿车,这正是理想和华为等头部企业近两年重点研究却尚未完全突破的命题。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零跑比这些明星公司更早地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车圈优衣库"的产品哲学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喜欢用"车圈优衣库"来形容自己的品牌定位,这一比喻精准地传达了零跑的产品哲学——好而不贵。
优衣库作为全球知名的快时尚品牌,其成功不仅在于价格亲民,更在于高效的执行力和在产品成本与功能上的精准取舍。同样,零跑在产品定义上也展现了这种"取舍智慧"。
在B系列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零跑团队明确将资源集中在用户最关心的三大核心需求上:大空间、长续航和智能化。具体体现在产品参数上:电池容量比同价位竞品大几度、充电倍率略高、全系搭载高通芯片的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系统,甚至在12万级别的车型上就配置了激光雷达。

相比之下,零跑在外观设计的传播力度和销售体系(如直营门店数量)等方面的投入则相对克制。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品策略,使得零跑能够在有限成本内最大化满足用户核心需求。
过往,零跑对外多传递出"技术降本"的理工男形象,而B系列的成功则意外地折射出这家并不强调互联网基因的非典型新势力车企,同样在产品定义和用户洞察上有着敏锐的直觉。
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的平衡术
零跑能够在10-12万元这一"最卷价格带"取得突破,其背后是强大的技术整合能力和成本控制体系。目前,零跑核心零部件自研自造的比例已达到BOM成本的65%,这一数字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2025年,零跑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即将推出的D系列旗舰车型D19将搭载多项行业领先技术:
- 超大电池系统:增程版配备80.1kWh电池,纯电续航超过500公里;纯电版电池容量更达115kWh
- 快速充电技术:支持15分钟内完成30%-80%的补能,等效约4C充电倍率
- 矢量电机技术:搭载双矢量电机,可实现3.6米半径的"圆规掉头",这一功能此前仅见于百万级豪华车型
- 智能化系统:采用两颗高通8797芯片,实现舱驾一体化开发,支持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能力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配备了这些高端配置,零跑D系列的预售价预计仍将保持在20-30万元区间。这一"豪华配置,亲民价格"的策略背后,是零跑独特的技术降本思路。
在D19增程版上,零跑首次采用了驱动发电一体的增程系统,这套系统既能发电也可以参与驱动。据测算,该方案可以在减少一套电机电控系统的情况下实现四驱,降低数千元的BOM成本。同时,也有助于车辆减重和优化线束物理空间,为容纳80度大电池提供了工程上的可行性。
此外,零跑在空调压缩机、座椅、保险杠等附加值高但质量良莠不齐的配件上也开始自产自研。仅座椅一项,零跑目前的月产量已达2-3万台,这不仅提高了零部件质量,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低毛利的高盈利逻辑
在传统汽车行业认知中,低毛利往往等同于低利润。然而,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却用一组数据颠覆了这一观念:尽管高端品牌杰尼亚的产品毛利比优衣库多很多,但杰尼亚的总利润(约7.5亿人民币)远不如优衣库(超过185亿人民币),后者是前者的25倍。
这一商业智慧正是零跑汽车的核心战略——通过低毛利、高销量实现规模效应,从而获得可观的总利润。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零跑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14.1%,虽然不及豪华品牌,但其盈利能力却通过规模效应得到了显著提升。
朱江明在媒体沟通会上强调:"D系列产品豪华,但价格不豪华,不会因为请了代言人就增加产品溢价。"这一表态清晰地表明了零跑坚持"按成本定价"的低毛利策略的决心。

在海外市场,零跑依托合作方Stellantis集团的体系,成功以相对低的成本在欧洲铺设销售渠道。仅在德国市场,零跑就已开设超过20家门店,在整个欧洲市场月销量破千,成为销量最高的新势力车企。
接下来,零跑将对主销产品C10进行本地化生产,以满足欧盟对于零部件40%本地化生产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定价,提升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未来展望:400万年销目标
2025年是零跑汽车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朱江明透露,自己从公司拿到的工资累计只有约150万元,而个人投入已超过10亿元。这种长期主义的投入,体现了其对零跑战略的坚定信心。
据朱江明在直播中透露,零跑的下一个大目标是突破400万年销量,成为全球TOP10的车企。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零跑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 产品线完善:已规划的A系列(更经济)和D系列(更高端)将与现有的B系列、C系列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区间
- 技术持续创新: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智能化领域保持领先,通过技术降本维持价格优势
- 全球化布局:依托Stellantis集团资源,加速在欧洲市场的本地化生产与销售
- 供应链垂直整合:进一步提高核心零部件自研自造比例,降低成本并保障供应链安全
朱江明表示:"优衣库只要做对了,也可以和杰尼亚们一样获得该有的回报。"这句话不仅是对零跑汽车商业模式的自信,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不必盲目追求高端和溢价,通过精准定位、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同样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结语
零跑汽车的崛起,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和多元的发展阶段。在"蔚小理"等高端品牌和比亚迪等传统巨头之外,零跑证明了一条"大众化+高品质"的差异化道路同样可行。
通过"技术上做集成、产品上做取舍、定义上低毛利"三大核心策略,零跑不仅实现了销量的快速增长,更构建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随着D系列等新产品的推出和全球化布局的加速,零跑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从"新势力"到"主流玩家"的蜕变。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关键时期,零跑的经验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真正的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先进,更在于如何将技术与市场需求、成本控制有机结合,创造出既好又优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