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开源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2025年9月26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学科建设十二周年纪念活动上,华东师范大学与奇点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奇点智能研究院开源创新与变革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这一强强联合标志着我国在AI开源领域的产学研协同迈入新阶段,将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源创新生态提供重要支撑。

背景与意义:响应国家战略,推动AI开源创新范式
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华东师范大学与奇点智能研究院响应国家关于发展开源生态、加快AI人才培养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领域拥有雄厚的学术积淀和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而由CSDN发起设立的奇点智能研究院,则专注于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与产业变革,以"AI大模型与开源驱动的智能化范式革命"为核心使命。
在揭牌仪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数据学院创院院长周傲英教授强调:"开源创新与开源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关键支撑。新成立的联合实验室不仅要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技术挑战,更应以开源为纽带,推动教育模式与科研范式的深层次变革,探索面向未来的高质量科技人才培养新路径。"
奇点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建忠指出:"人工智能的开源相对于传统软件的开源是全新的范式,我们希望'开源创新与变革联合实验室'通过产学研合作深入研究这一全新范式,打造全球AI开源研究的高地,为推动我国AI开源产业生态的繁荣做出贡献。"

三大方向协同发力,构建AI开源创新生态体系
联合实验室自筹备以来已开展多项实质性工作,并围绕三大核心方向系统布局,形成完整的开源创新生态体系。
1. 开源创新技术研究与战略洞察
依托开源评价科学与工程方法论,联合实验室系统研究与追踪前沿开源技术和创新动态,采集并分析主流开源平台与社区的多源异构数据,通过分层、分类、分领域的动态建模,持续追踪全球开源技术演进与生态格局变化。
相关成果将以智库报告等形式发布,为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与学术研究提供权威参考。在本月举行的GOSIM全球开源创新大会上,联合实验室作为核心编制单位,正式发布了《2025全球开源发展报告(预览版)》。该报告由联合国咨商开源创新专委会指导,首次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ESG框架引入开源生态评估体系,并基于OpenDigger开源项目与OpenRank影响力指标,从活跃度、贡献质量、协作网络等多个维度对全球开源发展格局进行系统性刻画。
这一报告的发布迅速引发学界、产业界及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彰显了联合实验室在开源数据洞察领域的前沿能力与国际影响力。报告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开源生态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为全球开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视角和评估框架。
2. AI开源项目孵化与社区运营
聚焦AI开源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发展,联合实验室构建集开源治理框架、合规工具链、社区运营指南与开发者支持体系于一体的一站式孵化平台。目前,实验室已面向高校师生开展多场开源工作坊、贡献者训练营及师资培训,并启动"AI开源社区运营工具箱"开发工作,旨在系统化赋能高校开源实践,培育开放协作、持续创新的社区文化。
在GOSIM大会期间,奇点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建忠、华东师范大学王伟教授与PyTorch基金会执行董事Matt White举行专题会谈,就联合实验室与PyTorch基金会在AI开源领域的长期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双方初步达成共识,将在AI开源战略研究、技术栈协同开发、开源教育课程共建以及PyTorch中文社区生态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这一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国际主流AI框架的本土化落地,也将加速开源技术在中国教育与产业场景中的普惠应用。通过与国际知名开源基金会的深度合作,联合实验室将更好地融入全球开源生态,同时为中国开源社区发声,促进中外开源技术的交流与互鉴。
3. 开源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
以"教育—实践—产业"闭环为导向,联合实验室协同开发覆盖通识课程、专业实训到高阶研修的开源人才培养体系。首批AI开源课程模块已进入教学试点阶段,配套教材与案例库同步建设中。未来,实验室将推动优秀开源成果向产品化、产业化转化,打通从代码贡献到价值创造的"最后一公里"。
联合实验室已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布《AI大模型技术体系开源开放分级评估规范(解读版)》,围绕代码开放度、数据透明性、训练可复现性等维度构建五级评估体系,填补大模型开源治理空白;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推出《AI大模型许可协议体系(ModelGo参考实现)》,提出全球首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的AI模型许可证框架,推动开源从"技术开放"迈向"制度可信"。

创新价值与未来展望
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华东师范大学与奇点智能研究院在AI开源领域的合作迈入系统化、平台化新阶段。实验室的创新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论创新:将开源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目标、ESG框架相结合,开创了开源生态评估的新范式;
技术创新:提出全球首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的AI模型许可证框架,推动开源治理从技术层面走向制度层面;
教育创新:构建"教育—实践—产业"闭环的开源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生态创新: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形成良性循环的开源创新生态。
凭借扎实的前期积累、清晰的战略路径与国际化的合作网络,联合实验室有望成为我国开源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为构建开放、协同、可持续的中国AI开源生态注入持续动能。未来,实验室将进一步深化与国际开源社区的合作,提升中国在全球开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源创新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