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电动化战略急刹车:裁员1750人,氢燃料项目终止

0

美国汽车工业的电动化进程正在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作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最近的一系列动作震惊了整个行业:在公布超出市场预期的三季度财报后不久,公司宣布大规模裁员1750名电动汽车和电池产能相关员工,同时暂停两座电池工厂的电芯生产。更令人意外的是,通用还终止了价值5500万美元的氢燃料电池研发项目。这一系列决策与公司此前雄心勃勃的电动化目标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业界对美国汽车行业新能源转型方向的深度思考。

裁员风暴:电动化业务的急刹车

据通用汽车官方消息,公司计划在美国范围内大幅缩减电动车和电池产量,并启动新一轮裁员。这场裁员风暴波及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美国汽车工业史上实属罕见。

裁员范围包括美国底特律电动车工厂的约1200个岗位,以及与LG品牌合资的俄亥俄电池工厂的550个岗位。然而,这还不是全部。从明年1月起,通用还将暂停田纳西和俄亥西的两座电池工厂的电芯生产,时间长达六个月,预计将有约1550名电池工厂员工会被临时解雇。同时,底特律电动汽车工厂也将从双班制缩减为单班制,产能预计下调约50%。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工厂生产的是通用的几款重磅纯电皮卡,包括雪佛兰Silverado EV、GMC Sierra EV、以及凯迪拉克Escalade IQ和悍马SUV等。这些车型被视为通用电动化战略的核心产品,如今却面临产能大幅削减的命运。

这一决策的突然性令人意外。就在不久前,通用才刚披露第三季度的财报,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回应。公司Q3营收为486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较市场预期多出近12亿美元;净利润13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4亿美元,均超出市场预期。通用基于此还上调了全年指引:调整后息税前利润预计为120亿130亿美元,高于Q2预期的100亿125亿美元;汽车业务现金流预计为192亿212亿美元,同样远超Q2预期的75亿100亿美元。

具体到业务上,通用汽车透露电动化进展尤为突出,特别是在其两大主力市场——北美和中国,都各自提速明显。在北美市场中,通用汽车的电动车交付量同比大涨45%,创历史新高,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16.5%,仅次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通用的新能源车型也连续十个季度同比增长,另外通用也达成连续四个季度在中国盈利的成就。

转型困境: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既然电动化业务表现如此出色,为什么通用汽车要在此时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裁员和产能缩减?通用CEO玛丽·巴拉(Mary Barra)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了公司的"苦衷"。简单来说就是两方面原因:一是美国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放缓;二是监管环境和联邦激励政策发生变化。

巴拉所说的"联邦激励政策",指的是7500美元的电动汽车购车补贴,这项政策已经在今年9月30日正式取消。通用汽车的预测显示,比起第三季度,接下来公司在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可能会因此受到显著影响。

美国巨头败退新能源:电动血裁1750人,氢燃料也放弃了

回想通用汽车刚宣布进军电动化时的雄心壮志,不禁让人感叹世事难料。公司曾立志要在2035年停售燃油车,实现100%全面电动化,并计划在2025年之前,在全球推出30款电动汽车,为此计划投入超270亿美元用于研发。

通用汽车确实有新能源转型的历史积淀。作为美国最大车企,通用早在1966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燃料电池汽车,1996年发布了电动汽车鼻祖、现代汽车工业史上第一款为大众市场规模化生产的电动汽车——EV1纯电车。这些创新成果曾让通用在新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现实远比预想残酷。美国的电动化普及速度远没赶上通用的计划,而新能源业务带来的不断亏损也让公司倍感压力。通用汽车CFO保罗·雅各布森(Paul Jacobson)坦言,目前仅有约40%的电动车产品能够盈利。

面对这种局面,通用汽车不得不调整战略。公司不再强调"2035年全面电动化"的目标,而是转为"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能"。同时,公司通过缩减过剩产能、采用通用部件和新技术、出售电池工厂及停止部分车型生产等方式降低成本,这一季度已经为电动车业务重组计提16亿美元费用。

氢能梦碎:数十亿投入付诸东流

除了电动汽车业务的大幅调整,通用汽车在氢能领域的战略收缩同样引人注目。不久前,多家媒体报道称,通用汽车决定终止旗下HYDROTEC品牌下一代氢燃料电池研发项目,价值5500万美元工厂的建设计划也被搁置。

在不少人看来,这似乎宣告了通用布局几十年的氢能事业功亏一篑。通用汽车对这个决定作出的解释是,氢能源在备用电源、采矿和重型卡车等特定高需求工业应用领域,仍具有发展潜力。但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是道阻且长,充满不确定性:

美国国内氢能源成本高企,且基础设施有限,这制约了消费者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接受度。

因此,公司打算优先考虑"具有成熟市场吸引力"的领域。不过,与本田汽车合资的Fuel Cell System Manufacturing仍将正常运转,继续生产现有的固定和工业用途的氢燃料电池。

美国巨头败退新能源:电动血裁1750人,氢燃料也放弃了

氢能项目的终止标志着通用汽车在多元化新能源道路上的又一次挫折。事实上,氢燃料电池技术曾被视为电动汽车之外的重要替代方案,特别是在长途重载运输领域具有独特优势。通用汽车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已有数十年历史,此次终止项目意味着公司对这一技术路线的信心已经大幅降低。

行业退潮:美国汽车电动化的集体焦虑

通用汽车的电动化战略调整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反映了整个美国汽车行业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共同挑战。过去一年,不少重心放在美国的车企开始出现"电动焦虑"。随着7500美元的联邦购车补贴到期,大多车企都预测电动车市场的需求将出现显著回落。

部分分析机构甚至预测,电动车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可能会从今年夏季的10%直接腰斩。这种悲观情绪已经蔓延到多家知名车企,日产、Stellantis、保时捷等,都已宣布取消或推迟部分电动车型计划。

研究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副总裁山姆・菲奥拉尼(Sam Fiorani)认为,美国汽车行业的电动车岗位还会进一步减少,产量将回落到几年前的水平,而售价则更高。这种行业性的退潮现象,表明美国汽车市场的电动化进程可能比预期更为曲折。

未来展望:战略调整还是路线转向?

尽管通用汽车在电动化和氢能领域采取了收缩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放弃了新能源转型的方向。事实上,通用汽车CEO玛丽·巴拉明确表示,新能源业务仍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是需要更加务实和灵活的策略。

美国巨头败退新能源:电动血裁1750人,氢燃料也放弃了

通用汽车的困境反映了传统汽车制造商在向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普遍挑战:既要面对技术变革带来的巨大投入,又要应对市场接受度的不确定性,同时还需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战略之间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市场的电动化进程暂时放缓,但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在稳步提高。中国市场继续领跑全球,欧洲市场也在稳步增长。这种区域差异意味着通用汽车可能需要采取更加差异化的全球战略,而非简单地将美国市场的困境投射到全球。

汽车行业的主角似乎正在悄然变化——上一个时代,提到"美国汽车"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通用汽车,但现在说起"美国汽车",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已经变成那家卖纯电车的科技公司了。这种转变不仅是市场认知的变化,更象征着汽车行业权力结构的深刻重构。

通用汽车的电动化战略调整,或许只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在新时代浪潮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成功转型为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型汽车企业,将是包括通用在内的所有传统车企必须面对的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