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竞赛格局重塑:中美技术博弈与全球治理新挑战

1

中美AI语言模型性能对比图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一场没有硝烟的全球AI竞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在这场竞赛中,美国和中国作为两大主角,正沿着不同的技术路径展开激烈角逐。本文将深入分析这场AI竞赛的现状、趋势及其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美国领先地位与中国崛起

尽管美国目前仍处于全球AI发展的领先位置,但中国正以惊人的势头追赶。中国活跃的开源权重模型生态系统以及在半导体设计和制造领域的积极布局,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在创业领域,我们深知增长势头的重要性:即使一家公司规模不大,但只要保持高速增长,经过几年的复合效应,很快就能成为不可阻挡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一个规模虽小但增长迅速的团队,甚至能够威胁到行业巨头。虽然美国和中国都是AI领域的"巨头",但中国超竞争的商业环境和知识快速扩散的特点,使其拥有独特的优势。

白宫AI行动计划的意义

上周白宫发布的《AI行动计划》是一个积极信号,该计划明确支持开源发展等多项措施。然而,仅凭这一举措尚不足以维持美国的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AI并非单一、同质化的技术,不同国家在不同领域各有所长。例如,在生成式AI出现之前,美国长期以来在规模化云AI实施方面领先,而中国则在监控技术领域占据优势。这些差异转化为经济增长以及软硬实力的不同优势。

AI技术的持续演进特性

尽管非技术专家常将"通用人工智能(AGI)竞赛"描述为仿佛AGI是一项有待发明的离散技术,但现实情况是,AI技术将持续发展演进,且没有明确的终点线。如果一家公司或国家宣布已实现AGI,我预期这一声明更多是营销里程碑,而非技术里程碑。

就像奥运会100米短跑中微小的速度优势会导致金牌与银牌的巨大差异一样,AI能力的优势会转化为经济增长和国家力量的相应优势。虽然这种影响不会是赢者通吃的二元结果,但这些优势仍然至关重要。

开源与闭源模型的竞争格局

根据Artificial Analysis和LMArena排行榜的数据,领先的专有模型由美国开发,但顶级开源模型则来自中国。

谷歌的Gemini 2.5 Pro、OpenAI的o4、Anthropic的Claude 4 Opus以及Grok 4都是强大的模型。但中国的开源替代品,如DeepSeek R1-0528、专为智能推理设计的Kimi K2、Qwen3系列(包括在编程方面表现出色的Qwen3-Coder)以及智谱的GLM 4.5(其后训练软件已开源),紧随其后,许多甚至超越了谷歌的Gemma 3和Meta的Llama 4——美国最好的开源权重产品。

知识扩散模式的差异

由于许多美国公司采取保密方式开发基础模型——这是一种合理的商业策略——领先公司投入巨额资金招募彼此的关键团队成员,这些人可能知道竞争对手开发特定能力的"秘诀"。因此,知识确实在流动,但成本高昂且速度缓慢。

相比之下,在中国开放的AI生态系统中,许多先进的基础模型公司在价格上相互竞争,大胆发布公关公告,并互相挖走员工和客户。这种达尔文式的生死斗争将导致许多现有玩家消亡,但激烈的竞争也孕育出强大的公司。

半导体领域的战略布局

在半导体领域,中国也在取得进展。华为的CloudMatrix 384旨在与英伟达的GB200高性能计算系统竞争。虽然中国在开发与英伟达顶级B200相当能力的GPU方面面临挑战,但华为正试图通过组合更多数量(384个而非72个)的低能力芯片来构建有竞争力的系统。

中国汽车行业曾在与美欧内燃机车辆竞争中挣扎,但通过押注电动汽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华为替代架构的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但美国的出口限制已给华为和其他中国企业提供了大力开发自身技术的强烈动力。

供应链安全的战略考量

如果中国发展国内半导体制造能力,而美国继续依赖台湾的台积电,那么美国的AI路线图将更容易受到台湾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封锁或更糟的热战)。

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

随着电力、互联网和其他通用技术的兴起,许多国家都有机会从中受益,且一个国家的收益并非以另一个国家为代价。据我所知,许多企业早在数月前就已规划了由中国主导开源模型未来的情景(事实上,我们已经处于这一时刻,尽管未来取决于我们的行动)。

鉴于AI的变革性影响,我希望所有国家——特别是尊重人权和法治的民主国家——能够清除AI发展障碍,投资开放科技和技术,增加这项技术支持民主并惠及尽可能多的人的机会。

全球AI治理的挑战

AI竞赛不仅是技术能力的比拼,更是治理理念和价值观的较量。如何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确保AI的发展符合人类共同利益,保护基本权利和自由,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民主国家需要在保障言论自由、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AI发展政策。同时,国际合作机制的建设也至关重要,以避免AI发展导致新的技术壁垒和地缘政治紧张。

开放科学的价值

开放科学模式在AI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知识共享、协作创新,可以加速技术进步,同时降低技术垄断的风险。中国开源模型生态系统的崛起,正是开放科学理念的生动体现。

然而,开放与安全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完全开放可能导致技术被滥用,而过度保密则可能阻碍创新。如何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取得平衡,是各国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望未来,AI竞赛的结果将取决于多个因素:技术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体系、政策支持力度、产业生态完善程度以及国际合作深度。各国需要根据自身优势,制定适合的AI发展战略。

对于美国而言,保持创新活力、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政策环境是维持领先的关键。对于中国来说,继续发挥开放生态优势、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提升国际影响力将是重要方向。而对于其他国家,则需要在夹缝中寻找特色发展路径,避免在两大强权竞争中边缘化。

结语

AI竞赛不仅是国家间的技术比拼,更是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选择。在这场变革中,各国需要超越零和思维,共同构建包容、可持续的AI发展生态。只有通过国际合作与协调,才能确保AI技术真正造福全人类,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