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最近为其Copilot语音模式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动画形象——Mico。这个类似黏液球的动画角色是微软Copilot AI人性化重塑的一部分。微软宣称这一举措体现了'技术应服务于人'的理念,坚称其努力'不是为了追求用户参与度或屏幕时间优化,而是构建能让人回归真实生活、深化人际连接的AI'。

Mico的出现立即引发了与90年代微软Office助手Clippy的明显比较。微软甚至通过一个彩蛋让Mico可以变成动画版的Clippy。微软AI企业副总裁Jacob Andreou在接受The Verge采访时开玩笑说:'Clippy为我们铺平了道路,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生活在Clippy的阴影下。'
然而,如果说Clippy的目的是加强我们与生硬的Windows帮助菜单的联系,那么Mico似乎更侧重于强化许多人已经与大语言模型(LLM)发展出的拟社交关系。Clipy的典型互动是'看起来您在写信,需要帮助吗?',而Mico的理念似乎是'看起来您在寻找朋友,需要帮助吗?'
拟社交关系的演变
'拟社交关系'一词最早由50年代的学者提出,用来描述观众与媒体名人之间可能产生的亲密感。通过持续接触,观众可能会感觉认识这位名人,就像认识一个朋友一样,尽管名人根本不认识他们。

广播、电影和电视等大众媒体都能助长拟社交关系,而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革命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感觉与在线陌生人成为亲密知己的机会。从YouTube和播客主持人到Instagram影响者,甚至是您最喜欢的博主/记者,很容易感觉您与每天在线看到的内容创作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智能手机上观看所有这些内容可能会将所有这些媒体和现实生活中的名人扁平化为一种无差别的媒体混合物。很容易将您伴侣的语音信息与播客中陌生人聊游戏的对话放在同一个心理框内。Atlantic杂志上的一篇优秀文章描述了这一现象:'当我的手机发出叮咚的求偶声时,它可能带来我爱的人的更新,或者显示我从未要求过的、渴望我注意力的公司的通知。从手机永无止境的信息流中挑选出我所爱的人需要额外努力。'
这正是Mico似乎想要介入的世界,将Copilot变成另一个通过移动设备介导的、不太真实的关系。但与似乎从不承认您评论的Instagram模特不同,Mico总是带着友好的微笑和温暖舒缓的声音回应。
赢得信任的AI
基于文本的AI界面已经在模拟人类个性方面做得令人不安地好,这种特性鼓励了这种拟社交关系的形成,有时甚至带来灾难性后果。但为Copilot的语音模式添加一个类似皮克斯的友好面孔,可能会更容易让人感觉Copilot不仅仅是一个神经网络,而是一个真正关心人的个性——您甚至可能开始以对待生活中真正所爱之人的方式来思考它。

微软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承认这就是其目的。在其'以人为中心的AI'公告中,公司两次提到希望构建一个'赢得您信任'的AI。特别是Mico'带着个性和温暖出现','像一个真正倾听的人一样反应',使'语音对话感觉更自然...创造友好且引人入胜的体验'。在The Verge的采访中,Andreou表示,有了Mico,'所有技术都淡入背景,您只是开始与这个可爱的球体交谈,并与它建立联系。'
这听起来不像专注于'深化人际连接'的技术,更像是一种'追求参与度或优化屏幕时间'的技术。毕竟,更容易交谈的AI是您更想交谈的AI——并且可能愿意支付更多费用来访问。如果带有温暖友好面孔的AI聊天机器人'赢得您的信任',您就更不可能听取微软所称的'围绕AI产生的大量噪音'的AI怀疑论者。
无论您如何评价Clippy,基于文本的帮助菜单都无法做到这些。
商业动机与心理风险
Mico最终会成为数百万Copilot用户钟爱的拟社交朋友,还是像Clippy一样成为被讽刺记住的烦恼,目前尚不清楚。但它不会是最后一个为不一定值得这种信任的大语言模型赋予可爱、可信赖面孔的尝试。我们都应该警惕这些努力可能助长的拟社交心理学。
微软的营销策略揭示了科技公司如何利用人类心理弱点创造更亲密的虚拟关系。通过将AI设计成具有'个性'和'温暖'的实体,企业不仅增强了用户体验,还可能增加了用户黏性和付费意愿。这种策略在商业上可能是成功的,但在心理层面却可能带来风险。
数字时代的心理依赖
当AI助手开始表现出'理解'和'关心'的特质时,用户可能会产生情感依赖。这种依赖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表现为:
- 减少与真实人类的社交互动
- 对AI建议的过度信任
- 在面临困难问题时优先寻求AI而非人类帮助
- 对AI回应产生情感期待
研究表明,人类天生倾向于将非人类实体拟人化,这是一种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当AI被赋予面孔、声音和'个性'时,这种倾向会被显著增强。
技术与伦理的平衡
AI拟人化技术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它使技术更易于使用和接受;另一方面,它可能模糊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导致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潜在的心理依赖。
科技公司需要在创新与伦理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可能包括:
- 透明度:明确告知用户他们正在与AI交互
- 设计限制:避免过度拟人化可能带来的心理风险
- 用户教育:帮助用户理解AI的能力和局限性
- 监管框架:建立适当的指导方针和限制
未来展望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预见更多类似Mico的拟人化AI助手出现。这些助手将更加先进,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互动,提供更个性化的体验。然而,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我们也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它们对社会和个体心理的长期影响。
最终,技术应该增强而非取代人类连接。AI助手应该作为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而不是成为替代真实人际关系的替代品。用户也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认识到AI的局限性,并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保持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在数字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而不是创造新的心理依赖和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