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寒冬已至,但AI眼镜行业的热情却丝毫不减。10月底,BOLON眼镜与Rokid乐奇联合推出的BZ5000 AI智能眼镜正式开售,这款集拍照、蓝牙耳机、AI翻译与问答功能于一体的设备,仅重38克,却引发了行业对AI眼镜未来走向的深度思考。
在这看似简单的产品发布背后,隐藏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战略选择:手握Ray-Ban Meta全球合作的依视路,为何要在中国市场"另起炉灶",选择与本土AI眼镜公司Rokid乐奇深度合作?这一决策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未来发展,更折射出全球AI眼镜市场的格局演变与战略博弈。
同归殊途:依视路的"中国选择"
同为不带显示功能的AI眼镜,依视路在"国际市场"与"中国市场"的选择上,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战略侧重。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产品定位上,更反映了巨头对不同市场特性的深刻理解。
在"国际市场",依视路与Meta的合作更像是"全球化的时尚社交配件"。2024年发布的Ray-Ban Meta本质上是一款"戴在脸上的智能相机/音箱",其体验核心围绕AI语音交互和即时社交分享,一切服务于Instagram和Facebook的庞大生态。
然而,在中国市场,Rokid乐奇眼镜的路径则截然不同。虽然同样是时尚与AI的融合,但其主要目标并非"社交分享",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真正融入用户生活场景的"随身AI助理"。
这种差异的形成,源于中外互联网生态与用户需求的本质区别。在中国,互联网业务所代表的用户"衣食住行"需求,正在智能眼镜领域寻求新的表达方式。从支付宝到高德地图,从阿里到百度,AI眼镜正被视为下一代智能设备交互入口,成为互联网服务厂商争相布局的赛道。
依视路敏锐地意识到,Meta的AI和生态无法直接接入中国用户的"刚需"。在中国市场,它需要另一个类似Meta的"技术向导"和"生态整合者",一个能将AI能力真正"灌注"到国人日常生活的合作伙伴。
依视路要的不是Ray-Ban Meta的"中国复刻版",而是一个真正扎根中国土壤的"新物种"。这种选择背后,是对中国市场特性的深刻洞察,也是对AI眼镜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为什么是Rokid?
站在2025年的岁末,智能眼镜行业已从最初的野蛮生长阶段,逐步迈向理性发展的新阶段。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AR设备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消费级市场占比超过60%。然而,行业洗牌也在所难免,真正有技术底蕴且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玩家将脱颖而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Rokid乐奇并非AI硬件浪潮下的"暴发户",而是一个已在AR光学、人机交互和操作系统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先锋。这种从复杂"AI+AR"产品中锤炼出的工程化能力、产品定义经验和OS研发实力,使其在打造AI眼镜时展现出"降维打击"的优势。
作为Meta与Ray-Ban合作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依视路对中国市场合作伙伴的选择标准明确:寻找一个真正懂"下一代交互"的长期主义者,而非短期的硬件"组装厂"。
技术壁垒:从AR到AI的技术积累
Rokid乐奇的技术积累并非一蹴而就。在AR光学领域,公司已拥有多项核心专利,能够解决智能眼镜面临的显示、续航与舒适度等关键问题。在人机交互方面,Rokid通过多年用户研究,开发出适合眼镜场景的语音控制和手势识别技术。
更为关键的是其自研操作系统YodaOS。这套系统不仅支持AI眼镜的基础功能,更能整合各类服务应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体验。这种技术深度和广度,是许多新兴AI眼镜厂商难以企及的。
生态壁垒:本土化服务的深度整合
如果说硬件只是载体,那么AI眼镜的灵魂就在于OS和生态。Rokid乐奇眼镜的YodaOS打通了中国用户离不开的服务——高德地图的实时导航、支付宝的便捷支付,以及更多围绕智能眼镜开发的应用。
在Rokid乐奇与BOLON眼镜合作之前,Rokid乐奇眼镜就已经是一款围绕全天候佩戴使用而设计的全功能智能眼镜,成为全球首款实现支付功能的智能眼镜。这种深度本土化服务,是Meta无法提供的,也是依视路在中国市场选择合作伙伴最看重的部分。
市场验证:从极客圈到大众市场的跨越
市场验证是Rokid乐奇的另一大优势。就在2025年10月,Rokid乐奇眼镜在Kickstarter上创下45天突破361万美元的全球智能眼镜品类历史新众筹纪录,远超原定目标。
作为业内最先锋的科技产品众筹平台,Kickstarter的核心受众集中在IT、金融、广告等领域,这些用户对产品细节要求极高,尤其看重创新性与痛点解决能力。Rokid乐奇能获得如此成功,证明其产品已获得专业用户的认可。
在这次合作中,依视路选择的是一个已被市场验证的"成熟玩家",而非一个需要大量培育的"概念产品"。这种选择降低了市场风险,提高了合作成功的概率。
从"极客玩具"到"随身助理"
依视路"重仓"Rokid乐奇的真正目的,是在中国市场打造一个超越Meta的本土化标杆。智能眼镜的"旧时代"并不光彩:笨重、丑陋、功能鸡肋、续航拉垮……这些"原罪"让其长期停留在"极客玩具"的尴尬定位上。
而Rokid乐奇与BOLON眼镜的合作,可能给"野蛮生长"的中国AI眼镜赛道带来新鲜空气。BOLON作为中国第一的时尚眼镜品牌,最有潜力从时尚角度解决智能眼镜"戴不出去"的根本问题,使其成为日常配饰的选择。
体验革新:解放双手的智能生活
Rokid乐奇为端侧眼镜应用准备的开放操作系统平台YodaOS,让眼镜不再是手机的"传声筒"或"带摄像头的蓝牙耳机",而是真正能帮助中国用户感知周围环境并解决问题的"助理"。
想象这样的场景:出行时,你不再需要一边骑车一边掏出手机看导航,语音唤起高德地图后,耳机中传来"前方50米左转"的清晰指令,全程解放双手。在生活与工作中,无论是实时通话翻译、会议纪要,还是即时信息查询,AI助理都能即时响应。
这种体验上的革新,将AI眼镜从"配件"推向"必需品",这正是依视路看中的广阔C端市场。
生态构建:从单一产品到平台战略
Rokid乐奇的生态构建不仅限于硬件本身,更着眼于平台战略。通过开放API和开发工具包,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共同丰富智能眼镜的应用场景。
从健康监测到语言学习,从导航助手到信息中心,AI眼镜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这种平台化的生态构建思路,使Rokid乐奇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持续迭代产品功能,保持竞争优势。
产业协同: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Rokid乐奇与BOLON眼镜的合作,代表了传统产业与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BOLON在眼镜设计、制造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方面的优势,与Rokid在AI技术、操作系统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专长形成互补。
这种产业协同模式,不仅加速了AI眼镜的市场普及,也为传统眼镜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依视路通过这种合作,既保留了在时尚领域的传统优势,又成功切入AI眼镜这一新兴赛道。
未来展望:AI眼镜的全球格局演变
依视路"重仓"Rokid乐奇的意义已超越"联姻Meta"的商业对标,它更像是在中国市场打造一个超越Meta的"本土化样本"。这一选择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AI竞争格局中,凭借本土生态整合能力和被市场验证的产品力,从"追随者"转变为"定义者"。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体验的持续优化,AI眼镜有望在3-5年内实现从"小众极客玩具"到"大众智能终端"的跨越。在这个过程中,谁能更好地理解本地用户需求,谁能构建更开放、更丰富的生态系统,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Rokid乐奇与BOLON眼镜的合作,只是这场变革的开始。未来,随着更多传统行业巨头与AI技术公司的深度融合,智能眼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塑人类与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
在全球AI眼镜的棋局中,依视路通过"双面下注"的策略,既保持了与国际科技巨头的合作,又深度布局本土创新力量,展现了传统眼镜巨头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远见卓识。而Rokid乐奇则凭借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能力,成功跻身全球AI眼镜第一梯队,成为中国科技企业"走出去"的新名片。
在这场AI眼镜的全球竞赛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创新、持续进化的参与者。而Rokid乐奇与依视路的合作,或许正是这场竞赛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