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而电商作为距离AI落地最近的场景之一,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2025年的双11成为了这场变革的见证者,AI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融入商家经营全链路的实用工具。据调研数据显示,双11期间已有500万商家采用AI辅助经营,经营效率平均提升1.5倍,商品点击率提升10%,部分品牌ROI同比增长甚至翻倍。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商业革命,它重新定义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会做生意」。
从工具到伙伴:AI重构电商经营逻辑
纵观淘宝在商家侧产品的演进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从「工具」到「伙伴」的转型路径。AI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功能,而是演变为一路陪伴商家的「数字店长」和「数字员工」,真正融入到商家的日常经营中。
今年,淘宝天猫商家工具平台已将各种AI能力内化为1个「AI店长」和六大场景的「AI员工」的Agent组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AI经营生态系统:
- AI店长:双11专属能力「大促AI小助理」,为商家提供大促经营策略
- AI数据分析师:负责数据和洞察分析
- AI营销工具运营人员:负责活动的配置和价格计算
- AI人群运营:负责寻找和圈定最精准的目标人群
- AI美工专家:负责素材的批量生产
- AI订单助理:负责发货前的自动化处理
- AI客服:负责售前导购、售中答疑、售后服务
这些角色对应着商家经营的不同核心环节,标志着AI从单点工具向全链路智能伙伴的关键转变。无论是头部品牌,还是两三人的小店铺,都能在后台体验到这些AI「数字员工」的强大能力。
以「大促小助理」为例,这是淘宝在2025年双11期间上线的AI经营秘书。它能自动监测店铺流量、转化、库存、价格、促销等核心指标,并实时提供经营解读,诊断经营流失风险,给出精准建议。
想象一下,在凌晨时分,AI小助理可能会弹出这样一条提醒:「您的加购件数仅为50件,落后同行同层10%。建议优化引流款素材或调整推广出价。」在过去,这样的分析需要运营人员花费数小时在生意参谋上拉数据、算指标。如今,AI只需几秒钟就能完成同样的工作,并根据平台统计,今年双11期间,AI策略帮助商家节省了约30%的工作量。
淘宝天猫商家工具与开放平台业务总经理晓穆提到:「大促期间「大促小助理」已为商家生成500万条大促经营策略,帮助效率提升1.5倍。」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电商效率正在被「智能协作」重新定义。
晓穆认为:「AI的价值,不在于替代人,而在于帮人更会做生意。」这种转变带来的连锁反应显而易见:经营门槛降低,小商家不再需要懂数据分析、会设计、写文案;增长机会扩大,AI可以帮商家捕捉过去人可能「看不到」的蓝海;生意节奏加快,决策、生产、反馈几乎都在实时进行。
商家AI应用的三大实战维度
深入分析淘宝在商家侧的AI落地实践,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核心维度:经营分析、创意营销和智能客服。这三个维度涵盖了电商经营的主要环节,展现了AI如何全方位赋能商家。
经营分析:让数据分析成为一句话
在经营分析维度,AI带来的最直观改变就是:让复杂的数据分析变得像说一句话一样简单。商家告诉我们,过去要花几个小时拉报表、做对比。而现在,只需简单的一句话:「帮我看一下最近的竞争流量变化。」
后台会自动生成详细报告,例如:「上周支付金额微增2.3%,主要由核心商品转化率提升4.53%;搜索与付费流量下滑18%,但转化效率远超同行。」这样的分析过去人工操作需要2小时,如今缩短到2分钟。

AI不仅能告诉商家「发生了什么」,还能深入解释「为什么」。当流量下降时,它会自动分析竞争对手的出价、人群重合度,甚至精确指出是哪个单品在「拖后腿」。
中小商家纳艾森家具的店主彭怀安对此感受尤深:「过去我每天要点几十个页面做复盘。现在只要看一眼AI日报,它就告诉我哪些商品环比暴跌、哪些存在资损风险,还能一键直达处理页面。今年双11,我第一次觉得做店是轻松的。」
创意营销:AI赋能的营销革命
在营销创意端,AI带来的改变同样令人瞩目。据介绍,在淘宝的AI美工工具里,图片和视频都能自动生成。商家只需上传基础素材,AI就会自动生成主图、视频,甚至根据不同人群展示不同风格的内容。
数据显示,今年淘宝的AI在经营场景已帮商家生成1.5亿个素材,制作成本降低90%,而AI生成素材的点击率比人工制作提升30%-150%。在营销场景,阿里妈妈AIGC双11期间日均可为商家节省制作成本超4000万元。

晓穆透露,淘宝团队在测试中发现,一个经过AI自动生成与A/B测试优化的主图,能显著提升商品支付转化率。AI甚至能帮商家自动挑出「最有卖相」的那张图。「同样一件皮夹克,年轻人看的是时尚感,中年男性关注的是做工和保暖。AI知道怎么分人群展示。」
在大促方案上,AI也进入了决策环节。过去商家需要自己计算满减、折扣、优惠券组合;现在,AI能根据利润率自动推荐优惠幅度,甚至发现组合销售的新机会。「有家电商通过AI建议,把油烟机与电热器打包成『满件打折』,支付转化率明显上升。」
智能客服:从成本中心到创收中心
最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客服环节的变革。AI让客服从一个成本环节,转变为创收环节。
以一个简单的咨询为例,顾客问:「你好,我想问一下,这个鞋子6岁男孩能穿吗?」
过去,机器人只会机械地回答「支持4-8岁小孩穿」。现在,接入大模型之后,它会接着问:「能告诉我孩子的身高体重吗?我帮你推荐尺码。」

这就是淘宝推出的AI客服店小蜜5.0的不同之处。它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关键词匹配,而是能够把握语义、上下文、逻辑和情感。
截至11月2日,在双11期间,店小蜜累计接待了3亿人次,其中1亿人次全自动承接。售前转人工率下降50%,转化率提升30%。
「传统客服靠人工配置知识库,现在店小蜜能自动学习商品详情、客服对话、消费者反馈,自主更新知识。」淘宝天猫客户运营部店小蜜业务负责人开锋介绍。
以鞋履品牌奥康为例,他们从2017年开始使用店小蜜,今年已升级到5.0版本。
奥康客服负责人林晶晶介绍:「我们的解决率从72%提升到80%以上,错误率降到0.3%。更重要的是,我们双11不会再出现因人手不足无法处理大量客户咨询的情况了。」
奥康的经验显示,AI客服并没有取代人工,而是让人工能够专注于更高价值的挽单与用户体验。「AI帮我们做了80%的重复性工作,人可以投入到更有情感温度的环节。」她说。
AI重构电商:未来已来
淘宝天猫的实践表明,好用的AI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特质:
- 懂业务:AI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真正理解业务逻辑
- 全链路:不是单点工具的突破,而是经营全流程的优化
- 易上手:不需要学习成本,自然融入工作流程
以阿里妈妈为例,他们已构建了完整的AI技术矩阵——AIGI(索引)、AIGT(定向)、AIGB(出价)、AIGA(拍卖)、AIGD(数据)、AIGC(创意)。这套系统覆盖了广告投放的全链路,实现了从创意到转化的全流程AI赋能。
未来的电商竞争,将会是AI应用深度的竞争。从平台和商家两个角度来看,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对于平台来说,能否提供「好用」的AI能力,将成为吸引商家的关键。以数据融合能力为例,阿里妈妈市场部及商业化运营中心品牌业务总经理虎豹透露,他们的LMA2大模型,参数已从「电商知识」升级到了「世界知识」。
这意味着AI不仅懂电商,还懂旅行、懂餐饮、懂娱乐,了解天气、经纬度、社会热点对购物选择的影响。这种跨场景数据融合,让AI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提升到了新维度。
淘宝天猫的AI策略,正在将传统的电商运营从一个需要大量人力、依赖经验、反应迟缓的「慢思考」系统,转化为一个由AI实时洞察、且全面深入的「快决策」即时战略游戏。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这是巨大的代际差异。
对于商家来说,如何与AI协作,会成为做好生意的关键。AI像是电商系统中的「外挂」,被嵌入了淘宝的每一个经营节点——它像一个隐形的合伙人,在每一次运营决策、每一个客户交互中,默默推动生意前进。
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在AI时代,生意的竞争力,可能不再取决于你的员工有多能干,而在于你能够配置多少个专业、高效、永不疲倦的「AI数字员工」。那些能够率先采纳和用好这套「AI经营操作系统」的商家,将是第一批跑赢大盘、抓住新一轮效率红利的赢家。未来的竞争,就是一场与「AI数字员工」协同作战的竞争。
2025年的双11,是淘宝AI全面落地的第一个节点。虽然时间尚短,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更多商家正在学会和AI共事。这不是一场技术秀,而是真正的商业进程——AI重构淘宝,AI重构电商的故事,已经开始了,势如破竹。
在这场变革中,AI不仅改变了商家做生意的方式,更在重新定义「会做生意」的本质。从依赖经验直觉到数据驱动决策,从单打独斗到人机协同,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测,AI正在为电商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那些能够拥抱变化、善用AI的商家,将在新的商业格局中占据先机,引领行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