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德时代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呈现出一幅充满矛盾的图景:一方面,净利润同比大增41.21%,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增幅达到惊人的36.2;另一方面,营收增速明显放缓,第三季度同比增长仅12.9%,前三季度累计增速更是降至个位数,仅为9.28。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反常现象,揭示了这家全球动力电池巨头正在经历的深刻战略转型。
利润狂飙背后的秘密
翻开宁德时代的最新财报,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收入与利润之间巨大的"剪刀差"。在电动车行业普遍陷入"内卷"和价格战的背景下,宁德时代却能实现利润的"逆天"增长,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收入确认的时滞效应
宁德时代的收入增速放缓,首先源于收入确认的口径差异。第三季度,宁德时代实际出货的电池量约为180GWh,但财报上确认的收入仅对应约165GWh,中间有十几GWh的货值存在时滞。这是因为电池产品需要运到客户处进行复杂的安装、调试,并等待客户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确认为收入。这一过程最长可能需要半年时间。
产品组合的升级
尽管第三季度制造电池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上涨,但宁德时代的电池平均售价(约0.56元/Wh)基本保持稳定。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源于产品组合的显著升级。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不再满足于仅销售"电芯"这样的核心部件,而是越来越多地交付整个储能系统,实现了从"卖发动机"到"卖整车"的价值跃升。
在动力电池方面,以神行、麒麟电池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出货占比已攀升至六成,这些产品带来了更高的品牌溢价,显著提升了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
财务与投资收益的贡献
财报中最惊人的一项是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它不仅不是开支,反而变成了超过70亿元的巨额净收益,同比增长142%。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其高达3242亿元的现金储备通过购买理财产品创造了可观利息;二是在全球版图扩张过程中,通过运用金融工具从汇率波动中获取正向收益。
此外,宁德时代前三季度高达52.37亿元的投资收益,同比增长近七成,表明其早期布局的参股公司正开始贡献可观的利润。
行业变革与挑战
宁德时代增速放缓和市场份额下滑的背后,是一场更为深刻的产业变革。过去,宁德时代凭借先发优势和对三元锂的押注,为不同车型"量身定制"电池,构筑了强大的技术壁垒。而今,随着大电芯技术和CTP(无模组技术)等集成方案的普及,动力电池正从高度定制化的精密部件,演变为一种标准化、模块化的商品。

这种转变使得车企基于成本控制和供应链安全考量,开始扩大二供、三供。蔚来、理想等宁德时代昔日的合作伙伴,开始将订单分流给其他电池厂商,甚至亲自下场组建电池团队。这种"去宁德化"的趋势,对宁德时代的市场地位构成了直接挑战。
新增长引擎:储能与商用车
面对主营业务的压力,宁德时代正全力押注"第二增长曲线":储能与商用车电动化,已成为它的新战场。
储能业务的爆发式增长
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已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根据官方数据,其第三季度总出货量约180GWh,其中储能业务占比已达20%,与动力电池形成"二八开"的格局。特别是推出的587Ah大电芯产品,凭借在能量密度和安全边界上的显著优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然而,高涨的需求也带来了产能瓶颈。宁德时代管理层表示:"目前储能的出货受制于交付,今年产能利用率打得太满了。"为此,宁德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山东济宁、广东瑞庆、江西宜春等多地扩产,仅济宁基地2026年的新增储能产能预计就将超过100GWh。
商用车电动化的经济性拐点
与此同时,商用车电动化市场正迎来关键的"经济性拐点"。数据显示,卡车市场的电动化增速高达100%,物流车也超过60%。目前,重型卡车的电动化渗透率虽仅为23%左右,但预计到2030年将跃升至60%以上。这片广阔的蓝海市场,为宁德时代提供了另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
宁德时代的下半场战略
目前,宁德时代那个依靠单一市场、单一业务就能实现野蛮生长的"黄金10年"已经过去。它正开启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进入全球化、精细化的新时代。

从单一业务到多元矩阵
过去的黄金十年,宁德时代的增长故事几乎完全围绕"动力电池"。而现在,储能业务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与动力电池并驾齐驱的"第二增长极"。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这是一个不亚于电动汽车的万亿级赛道。
从本土市场到全球版图
过去的黄金十年,宁德时代的主战场在中国。而现在,它的征途是全球市场。匈牙利、西班牙等海外超级工厂的建设,意味着它正在将自己在中国验证过的模式,系统性地复制到全球。当国内市场从"增量"变为"存量"博弈时,海外市场才是其未来十年最大的增长来源。
从产品竞争到生态竞争
更深远的变革,是从产品竞争到生态竞争的升维。当电池不再只是车的一个部件,而是能源网络的一个节点,竞争重点将不只是装机量,而是连接数、资产运营效率。换电模式(如EVOGO)、光储充检一体化网络、电池银行与资产运营……这些都不是单一企业能通吃的战场。
未来挑战与机遇
宁德时代的下半场,其真正的对手早已不是比亚迪、LG等传统竞争者,而是其自身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洞察力、对全球化复杂性的驾驭能力,以及在多元化业务矩阵中实现精细化运营的执行力。
一方面,随着车企"去宁德化"趋势加剧,宁德时代需要重新思考与车企的合作模式,从单纯的供应商转变为价值共创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在储能和商用车领域,宁德时代将面临来自专业厂商的激烈竞争,需要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更为关键的是,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宁德时代需要构建一个涵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能源管理、金融服务的完整生态系统,才能在未来的能源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结语
宁德时代的185亿利润,不是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战略转型的结果。面对行业的深刻变革,宁德时代正从"中国动力电池巨头"向"全球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丽转身。这一转型过程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巨大的机遇。正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所言:"我们正在杀死过去的自己,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新能源产业的下半场,宁德时代的战略转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命运,也将深刻影响全球能源格局的演变。这场由利润数据引发的思考,或许正是宁德时代开启"第二人生"的最佳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