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正见证着一个重要转折点的到来——人工智能正从单纯的信息提供者,逐渐演变为能够直接影响我们消费行为的决策伙伴。豆包近期悄然上线的商品卡功能,正是这一转变的标志性事件。这一看似微小的功能迭代,却可能预示着电商领域即将迎来一次深刻的范式转移。
从Chatbot到Agent:AI的进化之路
2025年,AI应用领域最显著的趋势之一,便是从Chatbot(聊天机器人)向Agent(智能体)的演进。过去,AI的核心能力局限于语言交互,能够生成文字、输出内容、提供反馈。而现在,无论是AI产品的拍照识图、语音对话,还是腾讯元宝等新型AI设备的出现,AI正在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工具属性。
这种转变背后有着清晰的商业逻辑:仅提供信息交换的价值是有限的,AI必须更深度地介入真实世界,帮助人类完成更复杂的任务。豆包的「商品卡」功能,正是这一宏大趋势中的一个关键落点。
当用户在豆包中搜索「剃须刀怎么选」或「万圣节去哪里玩」等问题时,AI不再仅提供信息列表,而是以图文并茂的卡片形式展示相关商品信息,包括产品内容、特色、价格以及用户评价等。点击卡片后可无缝跳转至抖音商城完成交易,实现了从「智能问答」到「一键购物」的闭环。
这种功能创新解决了传统电商中信息获取与购买决策分离的问题,让AI拥有了「交易」这一新工具。而「交易」的特殊性在于,它直指互联网最核心的商业闭环,这使得AI电商的想象力远超其他小工具应用。
消费决策的新范式:AI作为消费代理人
豆包商品卡的出现,本质上是在构建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用户不再需要打开电商APP,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瀑布流中筛选商品,而是通过与AI的自然对话来完成购物决策。
想象以下场景:
- 「我最近失眠,推荐一款助眠产品。」AI不仅能分析你的需求,还能直接推荐一款褪黑素,并附上购买链接。
- 「我周末想放松一下。」AI也不只是搜索信息,而是直接推送一个附近评分最高的SPA团购券。
在这个图景中,AI不仅是你的助手,也是你的「消费代理人」。它可能会深刻影响从商品推荐、比价到最终支付的整个交易链路。就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淘」这样的APP替代了PC时代的网页网购;在AI时代,以对话为入口的「Agent交易」也极有可能成为电商的下一个形态。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其个性化和便捷性。AI可以基于用户的对话历史、偏好和行为模式,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推荐。与传统电商平台的算法推荐不同,这种推荐基于自然语言交互,更贴近人类的思考方式,能够捕捉到用户未明确表达的需求和潜在兴趣点。
面临的三大挑战:比价、信任与围墙
尽管前景广阔,但AI电商从「起点」走向「范式转移」,仍面临多重挑战。
用户比价习惯的挑战
中国消费者的购物决策过程极其复杂。一个广为流传的行业洞察是:欧美用户在使用Airbnb或Booking时,有极高比例会直接预订搜索结果的第一条,他们更愿意相信机器的推荐。但中国用户完全不同。
当AI推荐一款冰箱时,用户更可能的真实路径是:先获取AI的推荐结果,随后打开小红书去搜「种草贴」以及反向看「避雷贴」;然后再去淘宝、拼多多「比价」,在复杂的促销规则中研究谁家的优惠券最划算,最后才完成下单。
「比价」早已成为中国消费者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AI推荐的商品卡,充其量只是这场复杂决策链路的「参考」之一,很难成为「终点」。这个闭环,在用户侧就极易断裂。
信任问题的挑战
与决策习惯并行的,是信任问题。用户凭什么相信AI推荐给你的,是「最适合你」的,而不是「广告商最希望你看到」的?
一旦AI推荐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就必然面临「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灵魂拷问。今年上半年开始,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生成式引擎优化)已经在广告圈流传起来。这是一种专门针对AI聊天大模型的新型营销方式,试图通过生产AI「喜欢」的内容,并将其投放到AI「喜欢」的平台,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AI,让商家的品牌或产品更容易出现在AI的回答中。
如果用户搜索「安眠药」,AI频繁只推荐某一个付费品牌,那么AI作为「智能助手」的信任感就会迅速崩塌。用户会怀疑:到底是真的基于需求和信息搜索做出的推荐,还是被植入了广告?
平台围墙的挑战
从平台的角度看,一个新的问题已经浮现:AI Agent是否会成为互联网大厂之间「新的护城河」与「新的割据」?
目前,豆包的商品卡只能导向抖音的商城和本地生活。未来,阿里的夸克,它的AI搜索结果页也可能是优先导向淘宝和天猫。这似乎是商业上的必然选择,但对用户而言,这却是一种「新的封闭」。
用户想要的,是在全网范围内最好的商品和最低的价格。而平台给你的,只是「自家生态内」的最优解。当每个大厂都试图用AI将用户更深地圈在自己的「围墙花园」里,AI带来的究竟是效率革命,还是一种更高级的流量分配游戏?
更值得关注的,不是「接不接入」的物理围墙,而是「如何推荐」的算法围墙。未来真正让人担心的问题是:当AI站在推荐的十字路口时,它的第一性原则是什么?是如用户所愿的「站在对用户最优和最客观合理的有效推荐的视角」,还是会优先「去服务商业的闭环」?
GEO营销:AI时代的新商业规则

AI电商的兴起,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营销范式——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生成式引擎优化)。与传统的SEO(搜索引擎优化)不同,GEO关注的是如何让品牌或产品被AI「理解」和「认可」。
在传统电商模式下,品牌方需要理解平台算法,优化关键词、点击率等指标,以提高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而在AI电商时代,品牌方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AI真正理解产品的价值、特点和适用场景?
这要求品牌方从「如何让用户点击」转向「如何让AI推荐」。产品描述、用户评价、使用场景等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都可能成为AI评估和推荐的基础。这种转变将深刻影响品牌的营销策略和内容创作方向。
GEO的出现,意味着营销视角的一次重要转向。品牌需要让自己的产品、服务和价值观,被AI「理解」和「认可」。这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品牌本质价值的重新审视。
未来展望:AI电商的无限可能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豆包商品卡的出现,无疑为AI电商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AI影响我们「花钱」这件事,已经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起点」。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多平台整合: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可能会被打破,AI能够跨平台比较商品价格、评价和特性,为用户提供真正最优的选择。
个性化程度提升:基于更精细的用户画像和需求理解,AI推荐将更加精准,甚至能够预测用户尚未意识到的需求。
购物体验革新:从简单的商品推荐,到完整的购物旅程规划,AI将成为用户的专属购物助手,提供从发现、比价、购买到售后的一站式服务。
新型商业模式:基于AI的推荐和交易,可能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如基于AI评估的订阅制服务、按需定制的产品等。
结语
豆包的商品卡,不是这场变革的「答案」,但它可能是AI Agent商业化探索中,被抛出的第一个有分量的「问题」。它让我们看到,AI影响我们「花钱」这件事,已经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起点」。
尽管前路必然充满挑战,但这个关乎未来商业形态的宏大实验,已经拉开了帷幕。从Chatbot到Agent,从信息到交易,AI正在重塑我们与商业世界互动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商业和用户需求将不断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电商生态。
作为这一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既拥抱技术创新带来的可能性,也不忘审视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用户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AI电商的新时代中,找到技术与人文的平衡点,创造真正有价值的商业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