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发布《大模型安全白皮书》:构建全链路AI安全防线应对智能时代新挑战

2

大模型安全示意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金融、政务、能源等关键领域。然而,这种智能化进程也带来了严峻的安全挑战——"越智能,越危险"的安全悖论正引发行业广泛警觉。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360数字安全集团正式发布国内首份《大模型安全白皮书》,为这一新兴领域提供了系统性安全解决方案。

大模型安全威胁:多维度的复杂挑战

白皮书深入分析指出,大模型的安全威胁已形成跨层级、强耦合的复杂矩阵,不再是单一维度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多个层面的系统性挑战。这些威胁主要涵盖五大核心维度,共同构成了大模型安全防护的完整图景。

基础设施层:算力与训练平台的安全隐患

大模型的训练和运行依赖于庞大的算力集群和专用训练平台,这些基础设施已成为攻击者的重要目标。一旦算力集群或训练平台遭受攻击,可能导致模型被投毒或窃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攻击者可以通过篡改训练数据、植入后门程序或直接窃取模型参数,从根本上破坏大模型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算力安全示意图

内容层:虚假信息与"AI幻觉"的社会风险

大模型生成内容的能力既是优势也是风险。一方面,它可以创造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另一方面,也可能生成虚假信息、违规内容或"AI幻觉",这些内容一旦传播,将引发严重的社会风险。特别是在新闻、媒体、教育等敏感领域,大模型生成的内容若未经严格审核,可能误导公众、传播错误观点,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数据与知识库层:可信根基的动摇

大模型的性能和可靠性高度依赖于训练数据和知识库的质量与安全。然而,训练数据泄露、知识库被污染等问题正日益凸显。一旦敏感训练数据被窃取或知识库被恶意篡改,不仅会损害企业利益,更将动摇整个大模型的可信根基。在金融、医疗等高度依赖数据准确性的领域,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智能体层(Agent):自主决策的潜在威胁

随着大模型向智能体(Agent)方向发展,自主决策的AI代理若被操控,可能执行恶意任务,带来新的安全挑战。智能体能够自主规划、执行复杂任务,这种能力一旦被恶意利用,可能造成远超传统攻击的破坏。例如,在工业控制、交通管理等关键领域,被操控的智能体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用户端层:直接操控模型的攻击手段

用户端是大模型与用户交互的界面,也是安全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提示注入、越权访问等攻击手段可直接绕过防护机制,操控模型行为。这些攻击往往利用大模型的漏洞或设计缺陷,通过精心构造的输入诱导模型执行非预期操作,可能导致敏感信息泄露或系统功能异常。

双轨治理框架:"外挂式"与"平台原生"并行

面对这一多维威胁,360数字安全集团在白皮书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外挂式安全+平台原生安全"双轨治理框架,为大模型安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外挂式安全":外部监测与防护

"外挂式安全"强调在模型外部部署监测、过滤与审计系统,构建全方位的外部防护网。这一策略主要包括内容合规网关、异常行为检测、威胁情报分析等组件,能够在大模型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异常行为,过滤有害内容,并对模型输出进行合规性审计。

安全防护示意图

"外挂式安全"的优势在于实施相对简单,能够快速部署,适用于大多数现有大模型系统。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在不修改模型本身的情况下,显著提升大模型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风险。

"平台原生安全":安全能力内嵌

与"外挂式安全"不同,"平台原生安全"主张将安全能力内嵌至大模型研发、训练、部署、推理各环节,实现"安全即代码"。这一策略要求在模型设计之初就考虑安全因素,将安全机制与模型架构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提升大模型的安全性能。

"平台原生安全"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保护,有效应对各类高级威胁。通过将安全能力内嵌至大模型全生命周期,可以实现从数据输入到模型输出的全程防护,大幅降低安全风险。

全链路解决方案:七大核心能力构建安全屏障

基于双轨治理框架的理念,360数字安全集团已构建了覆盖大模型全生命周期的七大核心安全能力,形成了完整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数据脱敏:保护训练数据安全

数据脱敏是保障大模型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训练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360的数据脱敏技术采用多种先进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和转换敏感信息,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数据价值。

模型加固:提升模型抗攻击能力

模型加固技术通过优化模型架构和参数,提升大模型的抗攻击能力。这一技术能够有效抵御模型投毒、后门攻击等多种威胁,确保大模型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60的模型加固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关键行业,显著提升了大模型的安全性。

内容过滤:防止有害信息传播

内容过滤技术能够实时检测和过滤大模型生成的内容中的有害信息,防止虚假信息、违规内容的传播。360的内容过滤系统采用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精准识别各类有害内容,确保大模型输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

Agent行为审计:监控智能体活动

随着大模型向智能体方向发展,Agent行为审计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该技术能够实时监控智能体的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活动,防止智能体被操控执行恶意任务。360的Agent行为审计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智能体项目,有效保障了智能系统的安全运行。

API防护:保障接口安全

API是大模型与外部系统交互的重要接口,也是安全防护的重点。360的API防护技术能够有效防止越权访问、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确保大模型API的安全可靠。该技术采用先进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机制,能够有效抵御各类API攻击。

红蓝对抗:主动发现安全漏洞

红蓝对抗是一种主动的安全测试方法,通过模拟攻击者行为,主动发现大模型系统中的安全漏洞。360的红蓝对抗团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全面评估大模型系统的安全性,并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客户构建更加安全的大模型系统。

安全合规:满足法规要求

随着AI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安全合规成为大模型发展的重要考量。360的安全合规服务能够帮助客户了解和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确保大模型系统的合规性。该服务涵盖风险评估、合规咨询、认证支持等多个方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合规保障。

行业实践:从理论到落地的安全解决方案

360的全链路安全解决方案已在金融、制造、政务等多个行业落地实践,为客户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安全保障。

金融行业:保障金融AI应用安全

在金融领域,大模型被广泛应用于风险评估、智能投顾、反欺诈等多个场景。360的安全解决方案帮助金融机构构建了全方位的AI安全防护体系,有效防范了数据泄露、模型操纵等安全威胁,保障了金融AI应用的安全可靠。

制造行业:提升工业AI系统安全性

在制造业,大模型被用于智能质检、预测性维护、生产优化等关键环节。360的安全解决方案帮助制造企业提升了工业AI系统的安全性,有效防止了生产数据泄露、系统被操控等安全风险,保障了生产安全和数据安全。

政务领域:确保公共AI服务可信

在政务领域,大模型被用于智能问答、政策解读、政务服务等多个场景。360的安全解决方案帮助政府部门构建了可信的公共AI服务体系,有效防范了虚假信息传播、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开放生态:共建AI安全未来

360数字安全集团强调,单靠企业防护远远不够。未来将联合产学研各方,推动大模型安全标准制定、威胁情报共享与开源安全工具共建,打造开放、协同、可信的AI安全生态。

推动安全标准制定

随着大模型应用的不断深入,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变得尤为重要。360将积极参与大模型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推动行业形成统一的安全规范和评估体系,为大模型的安全发展提供指导。

威胁情报共享

威胁情报是防范大模型安全威胁的重要资源。360将建立大模型威胁情报共享平台,促进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不断演变的安全威胁。通过威胁情报共享,可以提前预警潜在风险,提高整体防御能力。

开源安全工具共建

开源安全工具是提升大模型安全性的重要手段。360将积极贡献开源安全工具,并与社区共同开发和完善这些工具,为大模型安全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通过开源合作,可以加速安全技术创新,降低安全防护成本。

未来展望:AI安全新基建的路线图

在大模型从"技术秀场"迈向"生产基础设施"的关键节点,360的白皮书不仅是一份风险预警,更是一张AI安全新基建的路线图。当智能成为生产力,安全必须成为底线——这场由360发起的防御战,关乎的不只是技术,更是AI能否被社会真正信任与托付的未来。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安全问题将变得越来越重要。360数字安全集团将继续深耕大模型安全领域,不断创新安全技术,完善安全解决方案,为客户和社会提供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推动AI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智能时代,安全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社会的责任。只有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安全、可信、可持续的AI未来,让AI技术真正造福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