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破4万月销:从ICU到盈利目标的惊天逆转

1

引言:无人相信的「大翻盘」

2025年6月,蔚来汽车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令人忧心忡忡:60亿元的巨额亏损,叠加季度交付量仅4万台的惨淡表现,让市场对这家高端电动车品牌的未来充满质疑。正是在这样的低谷期,蔚来创始人李斌提出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第四季度实现盈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时只有不到1%的人相信蔚来能够做到这一点。

然而,仅仅四个月后,蔚来交出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成绩单:10月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台,几乎与第一季度整季度的交付量持平。其中,乐道L90连续3个月交付破万,全新蔚来ES8在发布41天后即迎来第10000台交付。这一系列数据不仅让蔚来从ICU状态「重获健康」,更让李斌的盈利目标从天方夜谭变为可能实现的现实。

蔚来销量增长趋势

蔚来自7月乐道L90上市以来,整体交付数量持续上涨 | 数据来源:蔚来汽车

产品突破:大三排SUV市场的颠覆者

蔚来近期的销量奇迹,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两款战略车型的成功推出:乐道L90和全新蔚来ES8。这两款纯电大三排SUV,精准解决了这一细分市场长期存在的「坐得下人、装不下行李」的核心痛点。

市场认知的重塑

在乐道L90和全新ES8推出之前,行业普遍认为燃油车和增程式电动车才是大三排SUV市场的主销产品。蔚来通过这两款纯电产品的成功上市,彻底改变了这一市场认知。数据显示,这两款车型累计贡献了蔚来10月销量的近一半,直接推动了公司销量从7月的2.1万台攀升至10月的4.0万台。

全新蔚来ES8

全新蔚来ES8凭借空间设计和价格优势,迅速成为市场爆款

产品成功的背后逻辑

从市场反馈来看,这两款车型的成功并非偶然。以全新ES8为例,早在2025年9月下旬,就有媒体根据蔚来App上显示的提车时间推测,其首销周期内的订单量已突破4万台。这一数据预示了产品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蔚来的产品策略体现了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在大三排SUV这一家庭用车核心市场,消费者不仅需要宽敞的乘坐空间,更重视实用的装载能力。乐道L90和全新ES8通过创新的内部空间设计,实现了7座布局下的超大后备箱空间,完美满足了这一需求。

交付革命:从「领先」到「开门红」的关键跨越

回顾蔚来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曾多次痛失好局。2022年的ET5和2024年的乐道L60,这两款产品均在上市初期获得良好市场反馈,但受限于产能等因素,未能将订单优势转化为实际销量,导致公司错过了两次重要的「上岸」机会。

交付效率的全面提升

吸取教训后,蔚来在此次新车上市过程中对交付环节进行了全面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打破了以往「绝不提前备车」的执念,在产品发布第二天即开始交付新车。这种转变体现了蔚来管理层对「落地交付」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个细节足以说明问题:在NIO Day发布新车的第二天,蔚来特意将媒体沟通会设在杭州萧山机场旁边的酒店,李斌在11点结束媒体采访后,便立即搭乘12点航班前往北京为首批车主进行交付。这种高效的工作节奏,展现了蔚来团队实现目标的决心。

李斌亲自参与交付

蔚来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表示:ES8产能将持续爬坡 | 来源:马麟微博

转化率的显著提升

在2025年10月中旬的一次蔚来内部管理层会议上,李斌对全新ES8的交付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大定到锁单转化率和以前相比还是显著提高」。这一数据直接反映了蔚来在销售流程优化方面的成效。

交付量的提升也直接反映在资本市场。截至11月4日美股收盘,蔚来股价达到7.160美元,相比本年最低点上涨超过2倍。这一股价表现,让李斌提出的「年底月交付突破5万,四季度实现扭亏为盈」目标更具说服力。

季度盈利:财务与执行的双重挑战

「季度盈利」已成为李斌2025年第四季度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可以从财务和执行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每个维度都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蔚来实现突破的关键。

财务层面的成本优化

在财务层面,核心任务是优化成本结构。过去,投入过大、效率不高一直是外界对蔚来的主要批评点。

据内部消息,蔚来已将第四季度的营销、研发、管理费用设定了明确上限。具体措施包括:将NIO Day等大型活动集中在第三季度举办,以降低营销成本;在CBU(基本经营单元)管理模式指导下,缩减不必要的研发开支,目标是把研发费用从以往的每季度30亿元控制在20亿元左右,同时维持原有的产出效果。

执行层面的交付压力

从执行层面看,核心挑战是将订单转化为实际交付,以提高整体收入。根据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的推算,蔚来第四季度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是完成约15万台的交付目标。基于10月4万台的交付量,接下来的11月和12月,月均交付需要达到5.5万台。

在这一过程中,全新ES8的交付尤为关键。作为平均售价更高、单车毛利率也更高的车型,ES8的交付数据将直接影响蔚来的平均单车销售价格和整体毛利率。据管理层透露,ES8在11月的交付量预计将有70%的提升,如果按照除ES8和L90外的其他车型维持在每月2万台,两款主力车型各自提升到1.5万台以上计算,5万台的月交付目标是可以预期的。

蔚来产能爬坡计划

蔚来管理层对12月全新ES8 1.5万台的产能「非常有信心」

政策窗口期:购置税退坡前的冲刺

2025年第四季度,蔚来面临的市场环境既有难得的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最大的变数来自于即将在2026年1月1日实施的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调整——从全免变为减半。

消费端的「抢购潮」

这一政策变化直接刺激了消费端的购车需求。许多原本处于观望期的消费者希望赶在年底前完成购车,以享受购置税全免的政策红利。从销售端来看,包括蔚来在内的各厂商都采取了「兜底策略」:只要在今年年底前锁单,若无法在12月31日前完成交付,厂商将为消费者补贴购置税差额。

这一政策变化更加凸显了现阶段产能爬坡的重要性。据测算,今年年底每多交付一辆ES8,就可以为公司节省约1.2-1.4万元的「兜底经费」,这对提升单车利润率有直接帮助。

供应链端的压力测试

与此同时,需求的集中上涨也给上游供应链带来了巨大压力。据《晚点》报道,近期已有数家车企的采购人员前往宁德时代总部「抢电池」。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产能保障,成为决定能否抓住政策窗口期的关键因素。

从李斌此前的内部讲话来看,蔚来管理层对12月全新ES8 1.5万台的产能「非常有信心」,这表明公司已为应对供应链挑战做好了全体系准备。据汽车自媒体「车FANS」透露,蔚来公司近期周销量已连续破万,这一成绩更像是一个效率加速的信号。

未来展望:从「上半场领先」到「下半场决胜」

行百里者半九十。蔚来在2025年前三季度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只是「上半场领先」的阶段性成果。真正的考验集中在最后两个月,这不仅是蔚来公司内部的一场战役,也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政策变动前的一次大考。

内部挑战:持续提升交付效率

从内部来看,蔚来团队需要继续保证每一台新车的交付质量与速度。虽然ES8和L90的产能正在爬坡,但如何维持这种增长势头,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是管理层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

李斌在内部会议中明确表示「一定不能懈怠、一定不能松劲」,这种危机意识对于保持组织活力至关重要。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任何松懈都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流失。

外部挑战:政策变局下的市场应对

从外部市场来看,蔚来需要面对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退坡前,产业链以及消费市场的各种变数。政策窗口期带来的短期销量增长之后,如何应对政策调整后的市场变化,将是蔚来2026年需要提前布局的战略重点。

此外,随着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以及小米、华为等科技巨头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蔚来需要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同时,持续创新,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结论:从「逆转」到「可持续」的跨越

蔚来近期的表现,展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困境中求变、在挑战中突破的典型样本。通过产品创新、交付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三大策略,蔚来不仅实现了从ICU到盈利希望的逆转,更在高端电动车市场建立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从「逆转」到「可持续」,蔚来需要在产品力、品牌力、服务力和组织力四个维度持续发力,构建更加健康、更加稳健的发展模式。正如李斌所言,「行百里者半九十」,2025年最后两个月的表现,将决定蔚来能否真正迈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蔚来的案例也提供了宝贵启示:在政策红利逐渐退潮的背景下,只有真正以用户为中心、持续创新、高效执行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从「逆转」到「领先」的最终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