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科技的前沿领域,MIT研究人员近日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微型无线生物电子设备,这些微小的装置能够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自主移动并精准植入目标脑区域,为多种脑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可能。这项名为"循环电子学"(circulatronics)的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脑植入手术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精准且经济的新选择。
颠覆传统的脑植入技术
传统脑植入手术通常需要高风险的开颅手术,费用高达数十万美元,且可能引发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MIT研究团队开发的微型电子设备,仅需通过手臂注射即可进入人体,这些比一粒米还小十亿倍的装置能够自主导航至目标脑区,无需手术即可实现精准治疗。
"如果临床医生能够通过简单的手臂注射,将微型电子芯片植入大脑,对特定目标进行电刺激,这会有多神奇?"这项技术的首席研究员Deblina Sarkar教授表示,"这有一天可能帮助治疗致命或致残的脑部疾病,同时消除手术相关的风险和成本。"
技术原理:细胞与电子的完美融合
循环电子技术的核心在于将电子设备与活体细胞巧妙结合,创造出"细胞-电子混合体"。这些微小的电子设备由有机半导体聚合物层和金属层交替堆叠而成,形成电子异质结构,在MIT纳米中心的CMOS兼容工艺设施中制造。
关键突破在于研究人员通过化学反应将电子设备与单核细胞(一种免疫细胞)结合。这些单核细胞能够自然靶向体内的炎症区域,为电子设备提供了天然的"导航系统"。同时,研究人员还应用了荧光染料,使这些设备能够被追踪,观察它们如何穿越完整的血脑屏障并自我植入目标脑区。
"我们的细胞-电子混合体融合了电子设备的多功能性与活体细胞的生物运输和生化传感能力,"Sarkar解释道,"活细胞伪装了电子设备,使它们免受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并能无缝通过血液循环。这也使它们能够挤过完整的血脑屏障,无需侵入性地打开它。"
精准治疗:超越传统电极的精确度
与传统脑电极相比,循环电子设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确度。由于这些设备极其微小,它们能够自我植入,形成数百万个微观刺激点,精确匹配目标区域的形状。
在针对小鼠的实验中,研究团队成功展示了这项技术如何靶向大脑炎症——这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这些植入物能够在脑内部深处实现局部神经调控,精确度达到目标区域周围几微米的范围内。此外,这些生物相容性植入物不会损害周围的神经元。
"因为循环电子设备如此微小,它们比传统电极提供高得多的精确度,"Sarkar强调,"它们可以自我植入,形成数百万个精确匹配目标区域形状的微观刺激点。"
安全性保障: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
血脑屏障是保护大脑免受血液中有害物质侵害的重要生理结构,传统治疗方法常需要暂时打开这一屏障,可能带来风险。而循环电子技术的一个关键优势是,它们能够穿越血脑屏障的同时保持其完整性。
"电子设备与活细胞结合后,不会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能够无缝通过血液循环,同时能够挤过完整的血脑屏障而无需侵入性地打开它,"Sarkar解释道,"这维持了屏障对大脑的关键保护作用。"
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生物相容性测试发现,循环电子设备可以安全地与神经元整合,不会影响认知或运动背后的脑部过程。
多功能应用:从脑肿瘤到阿尔茨海默病
虽然这项研究主要关注大脑炎症,但研究团队希望使用不同类型的细胞,并工程化改造这些细胞以靶向大脑的特定区域。Sarkar实验室目前正致力于开发这项技术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脑癌、阿尔茨海默病和慢性疼痛。
这些微型设备的自植入特性使它们特别适合治疗多发性脑肿瘤,如胶质母细胞瘤,这类肿瘤可能在多个部位形成,其中一些可能太小而无法通过成像技术识别。它们也可能为治疗特别致命的癌症提供新途径,如弥漫性内生性脑桥胶质瘤,这是一种通常无法手术切除的侵袭性脑干肿瘤。
"这是一个平台技术,可用于治疗多种脑疾病和精神疾病,"Sarkar表示,"此外,这项技术不仅限于大脑,未来也可以扩展到身体其他部位。"
无线供电与远程控制
循环电子设备的高效无线电源转换效率是其深脑工作的关键。设备植入目标区域后,临床医生或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外部发射器提供电磁波(以近红外光形式),为技术供电并实现神经元的电刺激。
这种无线供电方式消除了对内置电池的需求,进一步减小了设备尺寸,并提高了生物相容性。研究人员还正在探索将额外的纳米电子电路集成到他们的设备中,实现包括传感、基于芯片数据分析的反馈以及创建合成电子神经元等功能。
未来展望:临床转化与技术创新
研究团队希望通过最近成立的Cahira Technologies公司,在三年内将这项技术推向临床试验。他们还在探索将额外的纳米电子电路集成到设备中,以实现传感、基于芯片数据分析的反馈以及创建合成电子神经元等功能。
"我们微小的电子设备与神经元无缝整合,与脑细胞共同生活和共存,创造独特的脑-计算机共生关系,"Sarkar表示,"我们正致力于将这项技术用于治疗药物或标准疗法无效的神经疾病,减轻人类痛苦,并展望一个超越疾病和生物学限制的未来。"
这项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神经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为治疗多种脑疾病提供了全新思路。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临床转化的推进,我们有望在不远的见证这项革命性技术如何改变无数患者的生活。

循环电子技术示意图:微型生物电子设备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自主导航至目标脑区域
技术挑战与突破
研究团队在开发循环电子技术的六年多时间里,面临了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如何在将电子设备从硅晶圆上剥离后保持其功能。
"电子设备附着在基板上时工作完美,但当我们最初将它们剥离时,它们不再工作了。解决这一挑战花费了我们一年多的时间,"Sarkar回忆道。
另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非侵入性地自主穿越血脑屏障。研究团队花了大约四年时间尝试多种方法,才完善了这种细胞整合技术。
产业转化与社会影响
这项技术的潜在影响远超医学领域。通过消除手术需求,循环电子技术有望大幅降低脑植入治疗的成本,使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先进的治疗方案。同时,其高精度特性可能为个性化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
MIT已通过Cahira Technologies公司推进这项技术的商业化,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一转化过程不仅涉及技术验证,还需要解决监管、生产规模化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可能会看到循环电子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慢性疼痛等多种领域的应用拓展。这项技术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治疗范式,即通过微创或无创方式实现精准的神经调控,为未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伦理与监管考量
尽管这项技术前景广阔,但也引发了科学伦理和监管方面的思考。微型电子设备在脑部的长期影响、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可及性等问题都需要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得到充分讨论和解决。
研究团队表示,他们正与伦理学家、监管机构和医疗政策专家合作,确保这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符合最高的伦理标准,并确保其公平分配,避免加剧医疗不平等。
结论:开启脑治疗新纪元
MIT研究人员开发的循环电子技术代表了脑植入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通过将微型电子设备与活体细胞结合,这项技术实现了无创、精准的脑部治疗,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转化的推进,这项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改变脑疾病治疗的格局,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的治疗选择。这不仅是一项科学突破,更是医学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预示着一个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医疗新时代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