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人类气候未来实验室:跨学科协作应对气候变化新范式

1

MIT人类气候未来实验室参与者合影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麻省理工学院(MIT)的Living Climate Futures Lab (LCFL)开创了一条独特路径——将人类置于气候解决方案的中心。这个跨学科实验室汇集了MIT各领域的专家,致力于探索气候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建立社区导向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促进校园内关于气候变化的跨学科对话。

以人为本的气候研究新范式

"LCFL有三个主要目标:解决气候变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关注以社区为导向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鼓励校园内关于气候变化的跨学科对话,"麻省理工学院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SHASS)的院长杰出人类学教授、LCFL负责人Chris Walley表示。"我们认为这是MIT的关键发展方向,将就应对这一问题所需的那种以人为本的跨学科工作发出强有力的声明。"

Walley与19位教职员工和研究人员共同领导LCFL。该实验室始于2022年,当时MIT已与面临气候变化问题的社区合作开展工作的教职员工和附属人员组织了一次研讨会,邀请城市农民、基于地方的环境组织等人士来到MIT。自那时以来,LCFL整合了代表SHASS和学院各学科的教职员工和附属人员的努力。

连接学术与现实的桥梁

文化人类学家、LCFL执行主任Amah Edoh指出,实验室与社区组织的合作以及体验式学习课程的开发旨在弥合课堂与现实世界之间可能存在的差距。

"有时我们可能会陷入一个泡沫中,只与学术界或自己实践领域的人交流。学生所学的内容与问题的'现实世界'体验之间可能存在脱节,"Edoh说。"通过体验式学习可能实现的多维方法来探讨主题,学生学会将复杂性视为既定事实,这可以帮助培养他们更批判性的思维,并以深刻的方式影响他们未来的实践。"

Edoh强调,气候变化的影响在众多领域显现:健康、粮食安全、生计、住房结构和治理结构等。

"人类气候未来实验室支持MIT研究人员与社区伙伴建立长期合作,这对于充分识别和应对气候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挑战至关重要,"她表示。

跨学科合作的创新实践

人类学教授、LCFL参与者之一Manduhai Buyandelger开发了21A.S01课程(人类学-工程学:百万人规模的脱碳),该课程又催生了相关课程。目标是"将技术创新与以人为中心的环境相融合"。Buyandelger与核科学与工程系的1941级教授Mike Short密切合作,帮助开发了一种熔盐蓄热罐作为可重复使用的能源。

"我与Mike Short在蒙古能源和替代供暖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培养新一代创造性强、有社会责任感的工程师,他们在思考技术解决方案时优先考虑人的需求,"Buyandelger说,补充道:"在我们的课程中,我们合作创建跨学科方法,将人类学方法与工程创新相结合,从而扩展和深化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

气候变化研究视频

学生参与与全球视角

化学工程专业学生Iselle Barrios '25表示,21A.S01是她第一门人类学课程。她前往蒙古,亲身体验了空气污染和供暖问题比在麻省理工学院剑桥校区所看到的要大得多、复杂得多。

"这是我首次接触人类学和科学技术研究(STS)对科学和工程的批判,以及国际发展方面的内容,"Barrios说。"它从根本上重塑了我看待技术及其工程师在更广泛社会背景中作用的方式。它真的帮助我学会以更全面、以人为本的方式思考问题。"

LCFL参与者Alvin Harvey是MIT媒体实验室Space Enabled研究小组的博士后,也是纳瓦霍(Navajo) Nation公民,他致力于将传统知识融入工程和科学,以"支持地球和太空生态系统的全球管理"。

"我将人类气候未来实验室视为一个协作空间,可以成为关系的点燃者和维持者,特别是MIT与那些对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土地和空间有着世代和文化联系的人之间,"Harvey说。"我认为我们实验室中的每个人都明白,保护我们的气候未来是一段集体旅程。"

城市粮食主权与历史视角

历史科学Thomas M. Siebel杰出教授Kate Brown也是LCFL的参与者。她目前的研究兴趣是城市粮食主权运动,在这项运动中,城市工薪阶层利用废物创造了"有记录以来最高效的农业生产"。Brown在从事这项工作时,与俄亥俄州曼斯菲尔德、华盛顿和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农民建立了关系并合作。

Brown与环境研究化学Lee and Geraldine Martin教授Susan Solomon共同教授一门名为STS.055(危险生活:1900年至今的环境项目)的课程,该课程介绍了20世纪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一些"解决方案"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更多问题。Brown还计划一旦获得校园内的一小块土地作为实验场地,就教授一门关于全球食品生产历史的课程。

"人类气候未来实验室为我们提供了结构和灵活性,与那些正在努力寻找气候危机所产生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社区合作,"Brown说。

资助与未来发展

今年早些时候,MIT人类洞察协作(MITHIC)选择人类气候未来实验室作为其首个教师驱动倡议(FDI),该倡议附带5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

MIT教务长、MITHIC联合主席Anantha Chandrakasan表示,LCFL展示了我们如何通过与受影响最大的社区真正合作来应对气候危机。

"通过将科学洞察与文化理解和生活经验相结合,这一倡议为MIT的气候工作带来了更深层次的维度——一种基于协作、共情和实际影响的维度,"Chandrakasan说。

SHASS院长、MITHIC联合主席Agustín Rayo表示,LCFL正是FDI计划旨在支持的跨学科合作的典范。

"通过汇集MIT各领域的专业知识,我相信人类气候未来实验室将在学院应对气候危机的努力中做出重大贡献,"Rayo说。

Walley表示,种子基金将支持2026年第二次研讨会,该研讨会将与社区团体共同设计,一系列体验式学习课程、研讨会、演讲系列和其他项目。在整个发展阶段,实验室将寻求捐赠支持,将其发展成为持续的MIT倡议,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中发挥领导作用。

结语:气候行动的新路径

人类气候未来实验室代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新方法——不再将气候问题视为纯粹的科学与技术挑战,而是将其视为需要人类理解、文化敏感性和社区参与的综合社会挑战。通过将学术研究与现实世界的需求相结合,LCFL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教育体验,还为社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这种以人为本、跨学科合作的模式为其他研究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它证明了只有将科学专业知识与人类经验和智慧相结合,我们才能找到真正可持续的气候解决方案。

气候解决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