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播工厂:150亿产业背后的年轻人新舞台

1

在抖音或者小红书,你现在很难不刷到他们:灯光闪烁,音乐鼓点震耳,一群妆容精致的帅哥美女正在整齐划一地跳着舞。你甚至来不及看清动作,镜头就忽然拉近,怼到一张扑闪着睫毛的白皙脸庞上。

这是「团播」,一种多人在同一直播间进行舞蹈、唱歌等才艺表演的新型直播形式。从2022年开始的模糊地带,如今已发展成年产值突破150亿的庞大产业,日均开播房间数达到约8000个,同比增长超20%。

百万级灯光,一座「内容工厂」的诞生

团播已从最初几个帅哥美女在排练室里简单表演,发展成对标专业舞台的存在。重庆长鲸公会打造的「鲸·渝」直播间,更像是一个小型晚会现场。

团播直播间

走进长鲸为「鲸·渝」厂牌打造的直播间,炫目的灯光、专业的摇臂以及众多幕后工作人员令人印象深刻。单个直播间配置200多台专业灯具,按「面光+轮廓光+染色光+追光」层级布局,3台固定摄像机和1台专业摇臂组成拍摄矩阵,配合导播实时切换镜头,还有线阵列音响系统还原乐器细腻音色。

行业调研显示,一个团播直播间的硬件成本「少则30万,上百万的也有」,其灯具标准基本是和央视的演播厅看齐。

技术升级的背后,是团播行业对「视听体验」的重新定义。抖音直播业务代表余暖暖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采用专业演播设备的团播直播间数量同比增长230%,这类直播间的观众平均停留时长是普通直播间的2.8倍。

「观众的审美阈值在提升,手机直播的模糊画质和单一视角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余暖暖解释道,抖音平台推出的「优质团播计划」中,专门将「硬件专业化」作为流量扶持的重要标准。

长鲸传媒的技术中台团队为主播配备了演播室、化妆间、服装间、新人训练营、一对一加练的小舞蹈室等。由妆造、运镜、灯光、中控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后台团队,人数是前台主播的1.5倍。

团播现场

灯光师会根据不同舞蹈风格定制灯光方案——比如跳国风舞蹈时用暖光营造典雅氛围,跳现代舞时用冷光突出线条感。服装部门从不直接买成衣,而是找专业设计师根据主题设计专属服装,确保主播既好看,又方便完成大幅度动作。

长鲸运营总监李超鹏详细描述了这套内容生产线:

  1. 策划(提前两周):运营团队先梳理数据,分析「观众离开率高的时间段」,然后与主播、指导老师一起开策划会,确定主题和互动环节。
  2. 排练(提前一周):专业老师带队,每天练习2-3小时。团队会录下视频,一起看回放,逐帧调整「动作的整齐度、队形的合理性和情绪的表达」。
  3. 彩排(直播前一天):全团队进行全流程彩排。主播穿好服装、化好妆,运镜、灯光、音响全部跟上。彩排中发现的任何问题,都「必须当天解决」。
  4. 复盘(直播结束后):直播结束不能马上散场,全体成员立刻观看回放。复盘结果被整理成文档,制定改进计划,确保「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穿上「新长衫」的年轻人

为什么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人——那些来自艺术院校的学子——愿意成为团播的一环?做团播,会像很多人想象中的「孔乙己脱下长衫」吗?

长鲸主播林不染是从模特转型到团播的。他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的模特专业,12岁开始系统学习。毕业时,他收到了几家模特公司的offer,但最终选择了长鲸。

「起初是不想来到团播这个行业的,因为不是很关注互联网。但深入了解后,他发现传统的模特行业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发展前景窄。相比之下,团播公会提供的,则是一个「多栖发展」的新起点。」

林不染的日常工作是每天9小时:2小时舞蹈训练,1-2小时妆造,5小时直播,以及1小时的下播复盘。这是一个高强度、高标准、持续精进的过程。在公会,他从只擅长民族舞,到现在学会了现代舞、爵士舞和街舞,专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新人排练

不只是林不染这样从模特转行来的,还有舞蹈专业的学生、出道艺人以及练习生等。据长鲸工作人员透露,新人训练营的培训周期通常在15天左右,从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都有课程安排,内容包括形体、律动、基本功等。

对于这些院校的学生而言,团播提供了一个能即时变现、拥有稳定曝光的舞台,解决了传统艺术行业「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公会与吉林艺术学院、南京传媒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等专业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目前长鲸百分之七八十的主播都来自高等院校。

团播也为他们提供了更清晰的「上升通道」。公会不仅提供培训和保险,它们也会主动拓展主播的发展途径,比如为主播对接短剧、商演等资源,以及支持主播的个人成长。林不染提到,有编排天赋的主播,公司会支持他成立自己的编排小组,负责部分内容创作。

「孔乙己」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解答。这群穿上「新长衫」的年轻人,并没有被「工厂」磨灭个性,反而在这个新舞台上,找到了比更广阔的职业可能。

「无形之手」:平台治理与内容升级

团播已经突破了跳舞机器的刻板印象,成为跟普通直播一样被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娱乐内容。从表演形式也相对单一,到演变为才艺秀场,说唱battle、杂技绝活、魔术戏法等轮番上阵,甚至衍生出国风传承者、二次元破壁者等品类。

当公会重金投入、专业人才涌入团播赛道,这场小众文化「入侵」主流背后,是抖音直播的内容生态升级逻辑。平台正在推动团播从野蛮生长的草莽阶段,走向标准化、精品化的工业时代。

底线监管:清理门户

团播的「草莽期」充斥着高风险的运营模式。低俗擦边、公会不合理压榨主播、未成年人直播等问题,不仅是行业生态的隐患,也是平台不能忽视的监管红线。

抖音直播业务代表余暖暖在交流会上谈到,「一定不要任何违规内容」,「如果有机构想通过擦边低俗的方式获取流量,那么一定是会被这个行业淘汰」。

具体治理措施包括:

  1. 清退公会:定期发布公示,清退涉嫌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诈骗或为未成年人提供经纪服务的违规公会。
  2. 规范合约:发布《直播机构与主播合作签约与履约规范》,约束公会不得设置高额违规金或不合理要求,保障主播权益。
  3. 责任绑定:实行「健康分」制度。主播的违规行为会直接影响分值,0分将被永久回收直播权限。同时,主播的「健康分」与所属公会绑定,倒逼公会履行管理责任。

顶层扶持:定义优质内容

在划定底线之后,平台的另一手是「定义顶层」,定义优质内容。抖音直播的运营逻辑是用流量分配机制,引导公会生产平台所定义的「优质内容」。

平台主动下场扮演「星探」的角色,从供给侧寻找新的增量。比如引入「国家队」,包括吉林省歌舞院团、陕西省歌舞院团等专业院团。甚至杨丽萍也曾带着孔雀舞团来抖音做团播。这些专业力量的入场,客观上拉高了行业的内容制作门槛。

抖音平台还推出了多个扶持计划:

  • 「艺播计划」:面向专业院团,从源头上确保内容的专业性
  • 「爱播星途计划」:面向专业舞蹈生,培养新生代人才
  • 「优质团播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培育超过100个「精品化」、「专业化」的优质团播

三方共赢的新生态

最初,团播的兴起伴随着草莽的标签,并不被主流文化圈广泛接纳和认同。而现在,「团播」正在经历一个从「小众文化」向「主流文化」融入的过程。

这一转变背后,是三方目标的达成一致:

  1. 抖音平台通过「底线监管」和「顶层扶持」,摆脱了低俗内容的风险,获得了一个更安全、更优质、更具商业价值的精品内容生态。
  2. 公会比如长鲸通过「重投入」的工业化流程,打造出「鲸·渝」这样的厂牌,建立起「慢」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安心地去接短剧、商演和品牌联动。
  3. 创作者也在这条流水线上找到了比传统艺术行业更广阔的舞台。他们获得了稳定的工作、专业的培训和「多栖发展」的未来,穿上了一件更体面的「新长衫」。

团播的崛起,不仅是直播行业的一次内容升级,更是年轻人职业选择的一次重新定义。在这个新舞台上,艺术与商业、个性与集体、小众与主流找到了平衡点,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