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上海进博会上,一场汽车产业的悄然变革正在上演。当特斯拉以其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和Optimus机器人吸引全场目光时,一个更为深远的战略转变正在传统汽车巨头大众集团内部发生。这家拥有近90年历史的德国车企,正以破釜沉舟的姿态,向中国的新能源与智能驾驶技术"师夷长技"。
从"雪国人枷锁"到开放合作
作家徐浩峰曾评价陈凯歌的《无极》,片中的"雪国人"传说行走如飞,却被一根绳子轻易拴住,暗示束缚往往来自精神而非物质。这一隐喻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传统车企面临的困境——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遗产"反而成为转型的包袱。

在2025年的进博会上,大众集团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与日系、美系传统车企展门可罗雀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大众不仅带来了A6L e-tron、AUDI E5 Sportback等新车,还展示了ID Aura、ID Era等一系列新能源概念车,更宣布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自研智驾芯片。
"垂死梦中惊坐起,列强竟是我自己",这句网络流行语如今在汽车行业有了新的解读——中国企业在智能驾驶、新能源技术上的突破,已让曾经的"技术追随者"变为"引领者"。大众集团的战略转向,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注脚。
自研芯片:大众的"技术破局"
在大众展台上看到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并不令人意外。早在三年前,地平线就获得了大众集团10亿美元的投资,以及13亿美元建立合资公司的邀约。如今,这段"马拉松式"的合作终于修成正果——大众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正式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并宣布在中国自研系统级芯片。

据大众集团公布,这款系统级芯片拥有单颗500至700 TOPS的算力,专门针对中国复杂多样的道路和出行环境优化,旨在提升智驾系统在实时决策、安全冗余与稳定运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从算力水平来看,这款芯片目前处于中高端智驾芯片行列。英伟达Thor芯片号称1000TOPS算力,中国新能源车企如小鹏的图灵芯片号称700TOPS,而地平线去年发布的征程6P芯片据说单颗算力能达到560TOPS。大众与地平线的合作产品,正好处于这一技术梯队的中高端位置。
"通过与地平线的合作,我们共同发布的系统级芯片(SoC)将进一步提升整体性能、质量与成本控制水平,使车辆在智能驾驶体验和成本效率上实现平衡。"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齐泽凯博士在采访中表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酷睿程这款芯片预计要在3-5年内才能交付量产。届时智驾芯片算力竞争将更为激烈,但至少从合资公司终于启动可以看出,大众集团已明确技术方向,不再犹豫观望。
多元合作:"朋友圈"战略的价值
就在进博会开展的同一天,小鹏汽车也在广州新总部举办科技日发布会,不仅展出了机器人、飞行车等未来产品,还特别提到了与大众的合作——两年前,大众集团向小鹏投资7亿美元,获得小鹏约4.99%的股权,双方在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展开合作。
大众的新一代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CEA),正是由VCTC及CARIAD中国携手小鹏汽车联合开发,这也是大众集团首个在中国本土开发的架构。这一架构内嵌先进AI能力,实现更灵活、高效的整车控制,赋予车辆强大的思考和感知能力,同时提供能和新势力车企相媲美的AI智能助手系统。

大众集团透露,从2026年起,首批搭载CEA架构及酷睿程研发的高级驾驶辅助功能的车型将陆续交付中国消费者。虽然这些新车目前还未面世,但进博会上展出的ID系列概念车(AURA、ERA、EVO)已展示出量产潜力,从小型轿车到全尺寸SUV,这些概念车与量产车的差距已大幅缩小。
在2026年全面转型之前,大众集团仍需一些过渡车型满足市场需求。展台上展出的A6L e-tron和AUDI E5 Sportback就是这样的"急先锋"。A6L e-tron保持"行政风"设计,而去掉"四环"标识的AUDI E5 Sportback则更显年轻,跨界车定位与科幻感外型有望吸引年轻消费者。
传统车企的转型启示

在大众集团进博会的展台上,新车AUDI E5 Sportback和保时捷911 Turbo S的身后,分别"伫立"着传奇车型奥迪100 Coupé S和诞生60周年的保时捷911 Targa。这种新旧并置的展示方式,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传统车企面临的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
大众集团的转型战略,为整个传统汽车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封闭自守已无出路,开放合作才是正道。通过与中国领先的技术企业合作,大众不仅加速了自身转型,也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融合开辟了新路径。

从2025年进博会上的表现看,大众集团似乎已经抛开了"雪国人"的精神枷锁,开始迈步向前。通过与地平线、小鹏等中国企业的深度合作,大众正在构建一个开放的技术生态,这不仅有助于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提升,也将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范式。
在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大众集团的转型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但其战略转向已经证明: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放下身段、开放合作,才是传统车企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