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蔚来汽车用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证明了自己的韧性——2025年10月,蔚来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台大关,几乎与其第一季度整季度的总交付量持平。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蔚来从年初的'ICU状态'逐渐恢复,更彰显了这家新势力车企在产品战略和运营效率上的重大突破。
从'1%相信'到市场信心重燃
今年6月,当蔚来公布第一季度财报时,60亿元的巨额亏损叠加单季仅4万台的交付量,让市场对这家公司的未来充满了疑虑。正是在这个低谷时刻,蔚来创始人李斌首次提出了'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个时候只有不到1%的人相信蔚来可以做到。'
李斌当时的底气,来源于即将在第三季度推向市场的两款战略车型——乐道L90和全新蔚来ES8。这两款纯电大三排SUV,精准解决了这一细分市场长期以来'坐得下人、装不下行李'的核心痛点,加上极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成功带动了蔚来订单量和销量的迅速攀升。

自7月乐道L90上市以来,蔚来整体交付数量持续上涨
41天交付破万:ES8的'开门红'
2025年10月的交付数据显示,蔚来品牌交付17,143台,乐道品牌交付17,342台,萤火虫品牌交付5,912台。相比年初单月1.3万台的低谷,蔚来仅用三个季度就实现了近三倍的交付量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
在这4万台的月度交付量中,全新蔚来ES8和乐道L90累计贡献了约一半的销量。这两款产品的热销改变了市场对纯电大三排SUV的认知,直接推动了蔚来公司销量从7月的2.1万台攀升至10月的4.0万台。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在这次产品投放中吸取了过去的教训。2022年的ET5和2024年的乐道L60都曾因产能问题错失良机,而这次蔚来特别重视'落地交付'工作,打破了以往'绝不提前备车'的执念,在发布第二天即开始交付。

NIO Day第二天,李斌前往北京进行用户交付
财务与运营的双重变革
'季度盈利'成为李斌第四季度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从两个维度展开:财务层面优化成本结构,执行层面保证订单转化为交付。
在成本控制方面,蔚来已将第四季度营销、研发、管理费用设为上限。其中,大型活动如NIO Day提前至第三季度举办以降低营销成本;研发费用则从每季度30亿元控制在20亿元左右,同时维持原有产出效果。
根据管理层推算,蔚来第四季度实现盈利的关键是实现约15万台的交付目标,这意味着11月和12月的月均交付需达到5.5万台。蔚来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表示,ES8产能将在11月提升70%,12月力争突破1.5万台。

蔚来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表示:ES8产能将持续爬坡
政策变动下的市场机遇与挑战
第四季度,新能源车市场面临政策变局——从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车购置税补贴将从全免减半。这一变化促使大量消费者希望在年底前购车,各厂商纷纷推出'兜底策略',承诺为年底前锁单但无法按时交付的消费者补贴购置税差额。
据测算,每提前交付一辆ES8,可为公司节省约1.2-1.4万元的'兜底经费'。这也凸显了现阶段产能爬坡的重要性。同时,需求集中上涨给上游供应链带来压力,多车企已前往宁德时代总部'抢电池'。
从'领先'到'上岸'的关键一步
仔细拆解蔚来近5个月的变化,可以发现:蔚来不仅在产品层面释放出两个'爆款'车型,更重要的是,终于填上了'交付'这个过去踩过两次的坑。在交付、产能、供应链等方面的全面提效,将开局阶段的订单优势兑换成了'上半场领先'的阶段性成果。
行百里者半九十,2025年'下半场'的真正考验集中在最后两个月。从内部看,蔚来团队需要继续保证每一台新车的交付;从外部市场看,他们需要面对政策退坡前产业链和消费市场的各种变数。
随着蔚来股价从年内最低点上涨超过2倍,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但正如李斌在内部会议上强调的:'一定不能懈怠、一定不能松劲。'这场关乎企业命运的'下半场'竞争,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