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新思维:从工具到关系,重塑AI Native的价值模型

1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在 Founder Park AGI Playground 2025 上的演讲,为我们揭示了 AI Native 时代的新趋势和新机遇。他通过与 200 多个团队的深度交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不要仅仅将 AI 视为制造工具的手段,而要着眼于构建 AI 能力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

张鹏坦言,过去三年是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的时期。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产品的不断创新,让人应接不暇。然而,AI 的强大推动力使得少数人能够为广大人群创造巨大的价值,这正是“寡者亦可泽万众”的时代。

AGI Playground 致力于打造一个“公器”,让 AI 领域的精英们能够聚集在一起,激发灵感,建立连接,共同探索未来的可能性。张鹏的分享涵盖了三个关键维度:产品的新目标、实现目标的新管线以及价值模型的新变化。

AI Native 的新目标:建设 AI 能力与人之间的新关系

传统的 AI Native 产品往往被定义为“离开 AI 就无法运转”的产品。然而,张鹏认为,AI Native 产品的核心在于建设 AI 能力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的构建,源于产品中出现的系统提示词(System Prompt)。

系统提示词类似于源代码,它指导 AI 如何组织能力、输出结果,甚至与用户进行特定形式的交互。对于大模型而言,系统提示词蕴含着强大的信息能量,使得 AI 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语言和需求。这种“超语言能力”正在改变 AI 与人之间的关系。

借鉴哲学概念,具备语言能力后的 AI 展现出“主体性”,从而可能与人形成“互为主体”的关系。成功的 Agentic AI 产品无一例外地在系统提示词的开头定义 AI 的身份以及与用户的关系。因此,我们不应再将 AI 视为简单的工具,而应将其视为一种能够与人建立新型关系的伙伴。

新关系带来的挑战:情商与生命感

与传统产品不同,AI Native 产品需要在源代码中定义产品与用户的关系。这种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是情商。当产品具有主体性,需要与用户建立新型关系时,情商成为价值交付的一部分。例如,Cursor 的系统提示词中包含了捕捉用户挫败感并做出恰当回应的指令,这体现了产品团队对于“关系建设”的思考。

其次是生命感。当 AI Native 产品旨在建立与用户之间的新型关系时,产品生命感的提升将加强主体性,促进关系的升级。一些类宠物智能硬件产品通过传感器和场景识别,做出简单的反应,如动一动、扭一扭、发出声音,从而创造出生命感。这种生命感能够激发用户的情感投射,改变其消费心理和价值对标。

新关系带来的机遇:跨次元的混合价值交付与服务分发的新通路

AI Native 时代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机遇之一是跨次元的混合价值交付。数字世界(“二次元”)与现实世界(三次元)的界限正在模糊。AI 需要从“二次元”走向“三次元”,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向用户交付更大的价值,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例如,情绪管理服务可以通过可穿戴硬件获取用户更丰富的信息,并通过震动等方式进行干预。

机遇之二是新关系带来服务分发的新通路。传统移动互联网平台通过扩展功能、积累用户,最终实现服务分发。然而,在 AI Native 时代,每个用户的 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和 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的天花板被突破。这意味着,创业者可以通过与用户建立长期、深入的关系,交付持续且不断深化的价值。这种基于“关系”的分发可能比传统的广告连接或平台分发更高效。

追求建设性关系:对人性的解放而非纵容

长期的人际关系需要是建设性的,AI 产品也应如此。在理解人性的基础上,AI 产品不应仅仅利用或纵容人性,而应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人性。这意味着,产品需要真心为用户好,避免“贩卖用户数据”或“利用用户行为”等隐藏议程,从而避免摧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产品的最大价值是由审美决定的。在 AI Native 时代,我们需要以“关系”为目标,重新思考产品的审美。

AI Native 的新管线:在不确定性中增强确定性

在 AI Native 时代,产品开发的基本构型包括输入(Input)、输出(Output)以及中间的“魔法盒”(Magic Box)。由于 AI 的核心是一个失控状态的不确定的概率模型,因此,产品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在不确定性中增强确定性。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关注宽输入(Broad Input)和柔输出(Liquid Outputting)。

宽输入:积极主动地感、知、觉

宽输入意味着更积极主动地去“传感”、“认知”以及“觉察”。通过文本、声音、视觉等传感器获取更丰富的数据,利用知识库或长上下文模型更准确地理解需求,以及主动结合其他信息更精准地预测需求。

例如,Dia 是一款 AI Native 浏览器,它可以同时“看”到所有标签页中的信息,从而帮助用户更高效地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积极主动的输入方式能够提升用户价值,拉近与用户的关系。

宽输入的终极目标是多模态的实时感知,对生活流(lifestream)的高分辨率捕捉,以及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闭环学习和进化。

柔输出:分步交付,创造一个与用户协行的进程

柔输出意味着以用户舒适的方式承载用户到达需求的彼岸。由于 AI 的内核是一个概率模型,因此,产品需要合理地示弱,与用户共同前进。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一次固态的交互和交付动作”变成一种“液态的交互和交付旅程”。

例如,Devin 在系统提示词中被告知,当用户需求不清晰时,要主动追问,避免造成失望感。Deep Research 会先提供一个大概的研究方案供用户确认。YouWare 的 Vibe Coding 产品允许用户从一个已存在的“模板”出发,再进行个性化创造。这些方法都旨在拉着用户一起前进,像液体那样承载用户、包裹用户抵达需求的彼岸,从而建立信任关系。

AI Native 产品本质上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 I/O 系统。产品经理和创造者的核心使命是解决那些在上个时代不存在、在今天却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体现了个人计算的真正革命。

AI Native 的新价值模型:服务用户,也服务 AI

AI Native 时代的创业者需要明白,他们不仅服务于用户,也服务于 AI。由于 AI 的能力还在成长中,产品工程需要同时考虑用户的需求和 AI 的需求。只有具备这种视角的创业者,才能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

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相比,AI Native 时代的价值模型从二维变成了三维,需要考虑 AI 能力的高度。AI 能力的高度一部分来自于优秀模型,一部分来自于产品工程的构建。只有不断提升 AI 能力,才能实现总体积的增长。

传统的用户数量、ARR(年度经常性收入)等指标可能无法充分衡量产品的价值。低频、简单的任务无法提供 AI 能力提升所需的高质量数据,容易导致“一波流”。因此,一味地投流、买用户可能不再是最合理的发展模式。

我们需要对“新酒”和“新瓶”都有思考的创业者。“新瓶”指的是增长方式、商业模式和团队组织。这些问题需要边走边想,并将其视为重要的思考方向。

传统的“产品经济学”和“管理学”正在发生变化。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商业模式、增长模型、竞争力壁垒以及团队组织方式。例如,收费模式应该前置还是后置?“收钱”和“给用户钱”是否是一体两面的东西?未来,人的价值创造可能会变得很离散,AI 与人的协同又将如何影响价值创造和价值消费?

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也正因如此,AI Native 时代才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正如张鹏所说,人类每次技术进步,三年维度关注生产力的变化,十年维度则关注生产关系的变化。AI Native 时代,让我们共同探索这些变化,共同迎接新的未来。

极客公园期待与更多人“建设一下新关系”,一起研究、挖掘 cool 产品,一起组 cool party,也一起 build some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