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创新模式:Proto Ventures如何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应对全球挑战?

1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域,麻省理工学院(MIT)凭借其前沿研究和创新精神,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了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MIT设立了Proto Ventures,这是一个独特的内部风险工作室,专注于从零开始创建全新的初创公司。与传统的创业支持项目不同,Proto Ventures着眼于将MIT的突破性研究与现实世界中迫切的需求相结合,主动构建能够应对高影响力行业挑战的初创企业。

Proto Ventures 的运作模式围绕着“渠道”展开,这些渠道是预先确定的领域,例如清洁能源、核聚变或医疗保健中的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MIT 拥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Proto Ventures 聘请全职的“风险建设者”,这些具有深厚技术背景的创业者深入 MIT 实验室,与教师建立联系,寻找有前景的发明,并探索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这些风险建设者与来自 MIT 各个领域的学者和有抱负的创始人合作,他们通过 Proto Ventures 的奖学金计划加入,共同组建新的团队,塑造商业理念,并推动早期阶段的验证。

一旦某个项目准备好从 MIT 剥离,Proto Ventures 会将其与 MIT 更广泛的创新生态系统连接起来,包括孵化项目、加速器和技术许可。David Cohen-Tanugi SM '12, PhD '15 自 2023 年以来一直担任核聚变和清洁能源渠道的风险建设者。他分享了他对于 MIT 如何通过风险工作室来应对世界所面临的挑战。

David Cohen-Tanugi stands in front of equipment in a lab at MIT

MIT 设立风险工作室的原因

MIT 一直致力于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挑战,例如重工业脱碳、预防未来疫情以及适应极端气候。然而,尽管 MIT 在研究方面拥有深厚的实力,但只有少数技术突破能够转化为成功的初创企业,从而解决这些问题。Cohen-Tanugi 认为,MIT 需要一个风险工作室,以促进更多的技术突破转化为商业成果。

他指出,目前 MIT 的技术或想法转化为创业项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遇。伟大的初创公司不仅仅源于伟大的技术,而是源于伟大的技术、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有奉献精神的人的结合。许多 MIT 研究人员缺乏将技术商业化的时间和技能。他们通常需要一个合作伙伴,这个人既要有足够的技术知识来理解技术,又要有将技术推向市场的经验。

此外,虽然 MIT 擅长支持已经启动的创业团队,但缺乏一种主动发现和发展尚未成型的创业机会的途径。风险工作室通过打破壁垒,将深厚的技术人才与经过验证的市场需求联系起来,从而弥补了这一差距。

风险建设者如何为 MIT 研究人员增加价值

作为一名风险建设者,Cohen-Tanugi 充当了研究人员的转化伙伴。他主动探索与实验室合作的商业途径,填补了那些认为自己的工作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但没有时间、创业专业知识或有兴趣的研究生来追求这些应用。Cohen-Tanugi 本人十年前曾在 MIT 完成博士学业,他亲眼目睹了许多研究人员对学术界以外的影响感兴趣,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他帮助研究人员战略性地思考他们的工作如何适应实际市场,打破战术障碍,例如知识产权对话或寻找第一个商业伙伴,并积极参与客户发现、识别潜在的联合创始人或寻找新的资金机会。即使结果不是一家初创公司,这个过程通常也会揭示新的合作者、用例或研究方向。Proto Ventures 不仅仅是在寻找知识产权,而是在 MIT 建立一种更深层次的技术转化文化。

如何衡量成功

到目前为止,Proto Ventures 已经在两个渠道中推出了五家初创公司,其中包括一家为卫星提供节能推进系统的公司,以及另一家为数据中心开发先进电源装置的公司。然而,衡量影响力的标准不仅仅是初创公司的数量。Cohen-Tanugi 在 MIT 等离子体科学与聚变中心工作期间,与 75 位研究人员进行了转化活动,其中许多人是第一次参与此类活动。

例如,他帮助研究科学家 Dongkeun Park 为下一代 MRI 和由高温超导磁体驱动的飞机发动机制定资金提案。与 MIT Sloan Executive MBA 项目的 Mike Nour 合作,他们还为 Michael P. Short 教授及其防污涂层技术制定了一项创新的许可战略。有时,像 Cohen-Tanugi 这样的局外人可以将跨部门的研究人员联系起来,提出新的合作建议,或发掘被忽视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验证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将创业科学家嵌入实验室会改变研究转化的方式。

Proto Ventures 已经看到,研究人员渴望转化他们的工作,他们只是需要一个结构和一个合作伙伴来帮助他们做到这一点。这在 MIT 擅长的硬科技领域尤其如此。根据早期的结果,他们相信这种模式不仅对 MIT 具有变革意义,而且对所有研究机构都具有变革意义。

Proto Ventures 的未来展望

Proto Ventures 的成功案例和积极影响已经证明了其在推动 MIT 技术转化和创业方面的价值。未来,Proto Ventures 将继续扩大其影响范围,探索新的渠道和技术领域,并与更多的研究人员和创业者合作。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其运作模式,Proto Ventures 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风险工作室,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MIT Proto Ventures 通过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和专注于高影响力领域,正在改变研究转化的方式。David Cohen-Tanugi 作为一名风险建设者,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不仅帮助研究人员将技术商业化,还在 MIT 建立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创新文化。随着 Proto Ventures 的不断发展,它有望为 MIT 乃至整个研究机构带来更大的变革。

Related Links

Related Topics

Related Articles

Lucia Tian sits between two others on a stage and is speaking.

Taking the “training wheels” off clean energy

Headshot of Luis Soenksen

MIT Proto Ventures program readies new startups for launch

Leaders of the MIT Innovation Initiative say the new Proto Ventures Program will be unlike anything else in higher education.

With new Proto Ventures Program, MIT Innovation Initiative turns ideas into impact

The aim of their new wristband is to make “temperature personal,” says Embr Labs co-founder David Cohen-Tanugi PhD ’15. “We want people who are often uncomfortable and have little control over temperature to have more control and more relief in everyday life,” he says.

“Personal thermostat” startup heats up for commerci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