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能否在小米YU7的阴影下突围?
小鹏G7的上市,无疑给竞争激烈的智能汽车市场再添一把火。面对小米YU7上市即爆单的盛况,小鹏G7能否凭借其差异化优势,成功突围,延续小鹏汽车的高增长势头?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20-30万价格区间的SUV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特斯拉Model Y无疑是这个市场的标杆。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小鹏G7并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另辟蹊径,将重点放在了“硬核科技”和“空间舒适”两大差异化优势上。
“硬核科技”:2200 TOPS算力的AI汽车
小鹏G7在智能化配置上毫不妥协。702km CLTC超长续航、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5C超充AI电池、追光全景抬头显示AR-HUD、天玑系统等配置,无一不展现着小鹏在技术上的实力。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
小鹏G7的Ultra版本搭载了3颗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总算力高达2200 TOPS,官方称其为“具备L3级别算力”的AI汽车。相较于行业主流旗舰芯片,G7的算力是它们的3到28倍,为运行更复杂、更智能的AI程序提供了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这2200 TOPS的算力并非全部用于辅助驾驶。在辅助驾驶方面,两块图灵AI芯片替代了双英伟达Orin-X芯片;而在座舱方面,小鹏采用了图灵AI芯片+高通8295P的组合,有效AI算力是行业旗舰的26倍。
如何将这2200TOPS的算力转化为用户体验,避免重蹈“堆料”的覆辙,是小鹏面临的挑战。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
在软件层面,小鹏采用了VLA-OL+VLM双架构,无需依赖云端即可完成复杂场景的决策。VLA (Vision-Language-Action) 模型,可以理解为“行动决策大脑”。它通过摄像头感知周围环境,利用AI技术理解环境,并做出合理的驾驶决策。VLM (Vision-Language Model) 模型,则可以看作是“理解世界的大脑”。VLA负责车辆的运动和行动决策,VLM则负责理解和交流,是整车与人交互的入口。
“空间舒适”:将家用SUV打造成“移动客厅”
小鹏汽车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偏科生”到“全能选手”的转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小鹏曾凭借其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脱颖而出。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全面。一辆车仅仅“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空间、舒适性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小鹏G7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保留了硬核科技的优势,还在空间和舒适性上下足了功夫,力求成为一款全能的车型。
对于一款家用车来说,空间是至关重要的。小鹏G7通过缩短车头、拉长车尾的设计,在保证车辆动感造型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内部空间。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非常宽敞,甚至可以轻松地跷二郎腿。G7的后备厢容积达到了819升,比以“能装”著称的特斯拉Model Y还要大。将后排座椅放倒后,后备箱空间可扩展至惊人的2277升。无论是日常购物、放置婴儿车,还是搬运小冰箱、携带露营装备,都能轻松应对。
此外,小鹏G7在空间设计上还有许多巧思,全车共有39处储物空间,其中最有趣的是电子密码手套箱,为储物格增加了一道安全保障,方便存放隐私或贵重物品。
在舒适性方面,小鹏G7同样表现出色。全车标配通风、加热、按摩和电动调节功能的座椅,提供了非常舒适的乘坐体验。此外,小鹏G7还配备了“太极AI底盘”,能够根据路况自动调节悬挂的软硬程度,从而提升车辆的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
小鹏G7还配备了20个扬声器的音响系统,能够根据音乐类型自动匹配最佳音效,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听觉体验。
小米YU7的挑战与小鹏G7的机遇
在小鹏G7上市前,小米汽车YU7的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其订单量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面对小米YU7的强势来袭,小鹏G7能否突出重围?
小鹏汽车P/G系列产品负责人Nick认为,小米YU7是一款长板非常长的车,而小鹏G7与之定位不同,G7主打硬核科技和舒适性,小米YU7则更侧重于颜值和操控。他表示,市场上的产品大多是均衡的“水桶车”,而95后、00后等年轻消费者更青睐于具有鲜明特点的车型。
小鹏G7能否延续小鹏汽车当前的增长势头?
根据小鹏汽车公布的数据,6月份交付新车34,611台,同比增长224%,连续8个月月销量稳定在3万台以上。今年上半年的累计销量达到19.7万台,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总销量。
尽管小鹏汽车尚未公布G7的销量数据,但对于当前的小鹏汽车而言,短期的销量数据并非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成为“全球领先的AI汽车公司”的道路上,小鹏汽车能否稳扎稳打,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技术实力。
在中国市场竞争的下半场,组织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