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AI创新加速器:如何构建高效“沙盒”环境?

2

在人工智能时代,大型企业不应仅仅羡慕初创公司的敏捷性,更应该积极寻求自身变革,打造快速适应AI发展浪潮的能力。我经常与大型企业的管理层和董事会探讨人工智能战略与实施,在此分享一些适用于大型企业的观点。关键在于创建一个环境,让小型精干的团队无需层层审批即可进行创新。

大型企业在创新速度上通常不及初创公司,原因有很多。即使是大型企业内部的3人精干团队,也可能比同等规模的初创公司慢。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型企业需要顾虑更多,一个小团队构建和发布的功能可能会泄露敏感信息、损害公司品牌、减少收入、招致监管审查或以其他方式损害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许多公司要求团队在发布任何内容之前,必须经过隐私审查、市场审查、财务审查、法律审查等。如果工程师在推出MVP(最小可行产品)进行实验之前,需要获得5位副总裁的批准,他们又如何发现客户的需求、快速迭代或创造任何有意义的新产品呢?

得益于AI辅助编码,如今我们能够快速构建软件原型。然而,许多大型企业的流程——旨在防范合法的下行风险——使其无法充分利用这种能力。相比之下,没有收入、没有客户、没有品牌声誉的小型初创公司,下行风险有限。事实上,倒闭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大,因此,快速行动比缓慢行动以防范下行风险更有优势。在最坏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创造出一种新的倒闭方式,但在最好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变得非常有价值。

幸运的是,大型企业有办法摆脱这种困境。他们可以创建一个沙盒环境,让团队在严格限制下行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实验。这样,团队就可以更快地行动,而不必为了获得批准而放慢速度。

沙盒环境可以是一套书面政策,而不一定是沙盒的软件实现。例如,它可能允许团队仅在公司员工和可能签署了保密协议的alpha测试人员身上测试新兴产品,并且不允许访问敏感信息。它可能只允许在新创建的、与公司没有直接联系的品牌下启动产品实验。也许它必须在预先分配的计算预算内运作。

在这个沙盒中,可以有广泛的实验范围,而且重要的是,团队可以自由地进行实验,而不需要经常请求许可,因为他们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此外,当一个原型显示出足够的潜力可以将其扩大规模时,公司就可以投资于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并适当地处理敏感信息,并与公司的品牌保持一致等等。

在这种框架下,更容易建立一种鼓励学习、构建和实验的公司文化,并庆祝即使是不可避免的失败,因为现在的成本很低。可以构建并快速丢弃几十个或数百个原型,作为找到一两个最终成为全垒打的想法的代价。

重要的是,这也能让团队快速行动,因为他们需要经历几十个原型才能找到有价值的原型。我经常与大型企业讨论人工智能战略和实施。我快速考虑的清单包括人员、流程和平台。这封信只涉及流程的一部分,重点是快速行动。我乐观地认为,初创公司和大型公司都能在人工智能方面有所作为,我将在以后的信中谈到人员和平台的作用。

那么,大公司究竟该如何构建这样一个AI创新“沙盒”呢?

1. 明确沙盒边界,控制风险敞口

首先,要制定清晰的沙盒政策,划定实验范围的边界。例如,初期只允许内部员工或签署NDA的测试者参与,避免触及用户隐私数据;产品实验需要在新品牌下进行,与主品牌隔离,防止对现有品牌造成冲击;为实验项目设定预算上限,避免资源过度消耗。

2. 赋予团队自主权,减少审批环节

在沙盒范围内,充分授权团队进行自由探索,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流程。团队可以自主决定技术选型、功能设计和迭代节奏,无需事事请示汇报。这种高度的自主性能够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加快实验速度。

3. 快速迭代验证,拥抱试错文化

沙盒环境的核心价值在于“快速”。团队应充分利用AI辅助开发工具,快速构建原型,并进行小范围测试。通过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不断迭代优化产品。同时,企业应鼓励试错,容错,允许团队从失败中学习,为未来的创新积累经验。

4. 建立评估机制,适时扩大规模

当原型产品在沙盒中取得一定进展后,企业需要建立一套评估机制,对其商业价值、技术可行性和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如果评估结果积极,则可以考虑将产品推广到更大范围,并逐步整合到现有业务体系中。

5. 持续优化流程,提升创新效率

“沙盒”并非一成不变,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流程,提升创新效率。例如,可以引入自动化工具,简化开发和测试流程;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促进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定期组织创新竞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大型企业构建AI创新“沙盒”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企业在战略、组织、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变革。但只要企业能够真正拥抱创新,敢于试错,就一定能在AI时代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