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艺术:解析模式如何重塑我们的认知与审美体验

1

重复之美:剖析艺术作品中令人着迷的模式

艺术作品常常以其独特的创意和表达方式吸引着我们。然而,在这些作品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强大的力量——重复。麻省理工学院(MIT)荣休教授 Samuel Jay Keyser 在其新书《再奏一遍,山姆》(Play It Again, Sam)中,深入探讨了重复主题如何增强我们对艺术作品的体验。这本书不仅是一次对艺术的全新审视,也是对我们认知机制的一次深刻探索。

The book cover, left, and a portrait of Keyser with trombone, right. The book cover of “Play it Again, Sam” shows a looping image of Keyser holding a poster of himself holding a poster.

“相同/例外”结构:解构《缎娃娃》的魅力

Keyser 以爵士乐标准曲《缎娃娃》(Satin Doll)为例,揭示了“相同/例外”结构在艺术中的应用。这首由 Duke Ellington 和 Billy Strayhorn 创作的歌曲,其微妙的结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Keyser 认为,《缎娃娃》完美地诠释了艺术中的“相同/例外”结构。正如“rent”和“tent”这样的基本韵脚,它们共享相同的韵律,却以不同的辅音开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变化。

在《缎娃娃》中,音乐和歌词都呈现出“相同/例外”的结构。例如,前两小节的节奏与后两小节相同,但后两小节的音高却提高了一个音阶。这种精妙的模式贯穿了整首歌曲,Keyser 将其称为“音乐韵律”。

当 Johnny Mercer 为《缎娃娃》创作歌词时,他巧妙地匹配了音乐的韵律。第一段歌词“Cigarette holder / which wigs me / Over her shoulder / she digs me”便遵循了 A-B-A-B 的韵律模式。随后的段落也延续了这一模式。

“歌词和旋律在各自的媒介中都具有相同的韵律,即 A-B-A-B,”Keyser 解释道。“如果你理解了音乐的韵律,并创作出与之匹配的歌词,你便引入了一个全新的重复层次,从而增强了听众的体验。”这种精妙的结构不仅让歌曲更加动听,也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源于 Margulis 实验的灵感

《再奏一遍,山姆》的创作灵感源于音乐学家 Elizabeth Margulis 的一项实验。在实验中,Margulis 对现代无调性音乐作品进行修改,增加了重复元素。结果显示,无论是普通听众还是音乐理论家,都更喜欢经过编辑的版本。

“Margulis 实验真正促使这些想法成形,”Keyser 说道。他随后开始研究各种艺术形式中的重复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认知活动,尤其是在音乐、诗歌和视觉艺术领域。例如,大脑中存在专门负责识别面孔、地点和身体的区域。Keyser 认为,这解释了为什么在现代主义出现之前,绘画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性的。

他提出,理想情况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研究大脑如何处理艺术——例如,观察重复是否会触发内啡肽的释放。目前,Keyser 假设重复涉及 4 个 P:启动(priming)、平行(parallelism)、预测(prediction)和愉悦(pleasure)。本质上,听到或看到一个主题会为它的重复出现做好准备,当观众发现这种重复时,便会感到满足。

跨越艺术的深刻剖析

Keyser 以其广博的知识,深入分析了艺术家如何运用重复,以及他们对此的思考,从《贝奥武夫》到 Leonard Bernstein,从 Gustave Caillebotte 到 Italo Calvino。有些艺术作品采用完全相同的元素重复,例如荷马史诗;另一些则使用“相同/例外”技术。

Keyser 对展示“相同/例外”概念的视觉艺术特别感兴趣,例如 Andy Warhol 的著名作品《坎贝尔汤罐头》。这幅画由四行八列的汤罐头组成,它们都相同——除了每个罐头上的汤的种类。

“在艺术作品中发现这种‘相同/例外’的重复会带来愉悦,”Keyser 说道。这种愉悦感源于我们大脑对模式的识别和对预测的满足。

重复与愉悦:大脑的秘密

为什么重复会带来愉悦感?多项实验研究表明,主体反复接触一个图像——例如婴儿反复接触母亲的脸——有助于建立情感联系。这就是社会心理学家 Robert Zajonc 提出的“仅仅暴露效应”。Zajonc 详细研究了“任意刺激的重复以及人们最终对其产生的轻微喜爱”。

这种倾向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产品制造商会在广告中只展示产品名称:观看者看到足够多的次数后,便会与该名称建立联系。无论连接重复与愉悦的机制如何运作,也无论其最初的功能是什么,Keyser 认为,许多艺术家都成功地利用了它,他们明白观众喜欢诗歌、绘画和音乐中的重复。

阿尔伯克基的影子狗

在书中,Keyser 对重复的强调产生了一些独特的解释。在一个章节中,他深入探讨了 Lee Friendlander 的著名照片《阿尔伯克基,新墨西哥》。这幅街景照片充满了各种标志、电线和建筑物,通常被解读为象征性的:美国西部边疆正在被战后混凝土和商业所淹没。

Albuquerque, New Mexico

然而,Keyser 对 Friendlander 的照片有不同的看法。照片中间附近有一只狗;右边是街道标志的阴影。Keyser 认为阴影类似于狗,并在照片中创造了有趣的重复。

“这张特殊的照片实际上是两张押韵的照片,”Keyser 说道。“它们是相同的,只是一个是狗,一个是阴影。这就是这张照片令人愉悦的原因,因为你看到了这一点,即使你可能没有完全意识到它。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重复会带来愉悦。”

艺术界的赞誉

《再奏一遍,山姆》受到了艺术从业者的好评。波士顿流行乐团的首席鼓手兼编曲 George Darrah 称这本书“非凡”,因为它“展示了诗歌、音乐、绘画和摄影如何通过利用大脑检测重复的能力来激发观众的愉悦感”。他补充说,“Keyser 具有简化复杂想法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因此即使是困难的材料也容易理解。”

语言学家的视角:寻找艺术的结构

在某些方面,《再奏一遍,山姆》包含了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家的经典知识观。几十年来,与麻省理工学院相关的语言学研究已经确定了人类语言的普遍结构,揭示了重要的相似之处,尽管全球语言的差异看似很大。在这里,Keyser 也发现了有助于组织看似无限的艺术世界的模式。《再奏一遍,山姆》是对结构的探索。

当被问及这一点时,Keyser 承认了他长期研究领域对当前智力探索的影响,同时指出他对艺术的见解是对我们作品和思想的更广泛调查的一部分。

“我正在将一种语言学的思维习惯带入艺术,”Keyser 说道。“但我也将分析的镜头指向大脑的自然倾向。其目的是研究我们的审美感如何取决于大脑从非艺术相关功能中产生愉悦感的方式。我试图展示艺术如何利用大脑的能力,从非艺术相关的功能中产生愉悦感。”

结语

Samuel Jay Keyser 的《再奏一遍,山姆》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它挑战了我们对艺术的传统认知,并揭示了重复在艺术体验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音乐、诗歌、绘画和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深入分析,Keyser 证明了重复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也是一种能够激发我们大脑愉悦感的强大力量。这本书将改变你欣赏艺术的方式,并让你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与认知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