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计量标准缺失?两部门联手填补监管空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0

人工智能计量标准缺失: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应用已渗透到智能制造、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各个关键领域。然而,与此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I计量标准的缺失,这已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了填补这一监管空白,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旨在通过建立跨领域的人工智能计量测试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AI计量标准缺失:产业发展的隐忧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相关计量标准体系的完善却相对滞后。以自动驾驶为例,不同厂商对车辆感知精度、决策响应时间的测试方法各异,导致性能评估缺乏可比性。这种不一致性不仅影响了技术的迭代效率,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例如,部分AI医疗设备因算法性能评估不统一,存在误诊风险;工业机器人若缺乏精准的运动控制计量,可能导致生产事故。因此,建立统一的AI计量体系,已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计量标准的缺失也给AI大模型领域带来了诸多挑战。算法偏见、数据隐私等问题因缺乏标准化测试手段而难以量化监管。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AI技术的可靠性,还可能引发伦理和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AI计量标准体系,对算法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估。

两部门协同:攻克关键技术,填补监管空白

为了应对AI计量标准缺失的挑战,《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聚焦人工智能算法性能评估、模型安全性测试等核心环节,开展计量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具体措施包括:

  1. 构建跨领域测试平台:整合算法、传感器、无人系统等资源,开发通用性计量工具,提升评估效率。这一平台的建设将有助于打破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实现AI技术的标准化评估。
  2. 建立风险等级体系:针对AI应用场景差异,划分风险等级并制定差异化测试标准,如金融风控模型需满足更高安全性要求。这种分级管理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应对不同场景下的AI风险。
  3. 推动成果转化:通过项目库征集需求,联合企业、科研机构攻关,加速技术落地。这种产学研合作的模式能够加速AI计量标准的研发和应用。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表示,该方案首次系统梳理了AI产业的计量需求,尤其在自主无人系统、智能制造等方向提出了量化指标设计路径,有望解决“测不准、评不一”的痛点。

全链条产业赋能:多领域协同发展

《行动方案》不仅关注人工智能领域,还涵盖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等10个重点领域,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全链条计量支撑。例如,在新能源领域,将完善电池性能衰减计量方法;在生物医药领域,建立基因测序设备校准标准。这种多产业协同布局,有助于避免计量体系碎片化,实现整体产业的协同发展。

市场分析认为,此次两部门联手,既是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响应,也是我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基础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80%的AI标准由欧美主导,中国通过填补计量空白,可为技术话语权争夺提供支撑。

案例分析:AI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与挑战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AI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影像识别、病理分析等工作,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计量标准,AI医疗设备的性能评估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误诊风险。例如,不同厂商的AI诊断系统对同一张X光片的解读可能存在差异,这给医生的决策带来了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AI医疗设备计量标准体系,对算法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估。这套体系应包括对影像识别准确率、病理分析精度、诊断报告一致性等指标的量化评估。同时,还应考虑到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估标准。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AI计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AI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至关重要。AI算法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如个人身份、医疗记录、金融交易等。如果这些数据泄露或被滥用,将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AI计量标准应包括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评估。这包括对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匿名化处理等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同时,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合规体系,确保AI技术的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提升中国AI话语权

在全球范围内,AI技术的标准化工作正在加速推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制定AI相关的标准。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中国AI标准走向世界。

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中国可以提升在AI领域的话语权,确保中国的技术和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中国的AI计量标准体系。

政策建议:推动AI计量标准体系建设

为了推动AI计量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AI计量标准研发的资金投入,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开展相关研究。
  2.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备AI、计量、标准化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AI计量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3. 完善法律法规:完善AI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为AI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4.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组织的活动,推动中国AI标准走向世界。

AI计量标准的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日益广泛,AI计量标准将不断完善。未来,AI计量标准将更加注重对算法的透明性、可解释性、公平性等方面的评估。同时,还将更加注重对AI技术的社会影响、伦理风险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建立完善的AI计量标准体系,可以促进AI技术的健康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