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早知道:AI、电商与科技前沿洞察
在快速变化的科技领域,新动态层出不穷。本文将深入探讨近期备受关注的科技事件,包括电商平台的补贴策略、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与收购传闻、科技公司的人事变动,以及其他值得关注的行业趋势。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幅清晰、全面的科技图景。
MiniMax 新股东曝光:上海国资入局,估值攀升至 300 亿
人工智能公司 MiniMax 近期完成了一轮近 3 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也随之水涨船高,超过 40 亿美元(约 300 亿元人民币)。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融资引入了新的股东——上海国资,显示出政府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视和支持。此前,MiniMax 曾获得阿里巴巴和腾讯资本的投资,但未有国资背景的资方参与。完成本轮融资后,MiniMax 与智谱并列成为国内估值达到 300 亿元的大模型公司。
MiniMax 由前商汤科技副总裁闫俊杰在 2021 年创立。该公司专注于大模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致力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 AI 产品和服务。有消息称,MiniMax 正在筹备赴港上市,如果成功,将进一步提升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
分析:上海国资的入局,为 MiniMax 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国资背景的加持,有助于 MiniMax 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同时,这也反映出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布局,以及对具有潜力的人工智能企业的扶持。
饿了么惊现极端补贴:倒贴 4 元让你吃上
在电商平台的补贴大战中,饿了么推出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优惠活动:用户不仅可以免费享用商品,甚至还能获得 4 元的补贴。这一极端补贴策略,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据了解,用户在饿了么平台领取红包和优惠券后,可以享受到「满 18.8 减 22.8」的优惠,从而实现「-4 元购」。这种「倒贴」式的补贴,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但也引发了人们对平台补贴可持续性的担忧。
这场补贴大战的背后,是电商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京东外卖高调入局,以「零佣金+品质外卖」的策略搅乱市场;阿里将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加入战局,扬言要砸 500 亿补贴;美团则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配送体系坚守阵地。各方势力都在试图通过补贴来吸引用户,抢占市场份额。
分析:电商平台的补贴大战,短期内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但也可能导致恶性竞争,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平台应该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用户体验,而不是单纯依靠补贴来吸引用户。此外,政府也应该加强对电商行业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苹果或收购 Mistral,估值 58 亿欧元
据报道,苹果正在认真考虑收购法国 AI 初创公司 Mistral。Mistral AI 是一家欧洲的 AI 初创企业,通过七轮融资总共筹集了 11 亿欧元。该公司正在与投资者谈判,希望筹集高达 10 亿美元的资金。
Mistral 推出了一系列大型和小型语言模型,其 OCR 功能取得了显著成功。此外,其聊天机器人「Le Chat」以快速响应用户查询而闻名。目前,它是欧洲估值最高的 AI 初创公司,估值达 58 亿欧元。如果苹果真的能够收购 Mistral,将远超苹果 2014 年收购 Beats 的 30 亿美元纪录,成为其史上最大并购案。
分析:苹果收购 Mistral,将有助于提升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Mistral 在语言模型和 OCR 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与苹果的硬件和软件生态系统相结合,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此外,收购 Mistral 也有助于苹果拓展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
阿里集团副总裁、前钉钉总裁叶军已离职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前钉钉总裁叶军已离职。今年 4 月,钉钉创始人、前 CEO 陈航回归钉钉掌舵,当时叶军则从钉钉调回阿里巴巴集团。陈航回归后,钉钉近期加码 AI,已推出 AI 表格,并在钉钉平台上为企业打造妇科大模型等垂直行业模型。
分析:叶军的离职,可能与钉钉的战略调整有关。陈航的回归,意味着阿里巴巴对钉钉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规划。钉钉加码 AI,反映出其在智能化办公领域的 ambition。未来,钉钉将如何发展,值得关注。
黄仁勋雷军合照曝光
英伟达 CEO 黄仁勋与小米创始人雷军会面的照片曝光。照片中,两人面带微笑,十分亲密。英伟达方面回应称「不是我们发的照片,不清楚。」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照片是路人拍摄的,与雷军会面是拜访客户,属于非公开行程,但该知情人士未透露具体拍摄时间。
此前,有消息称,黄仁勋将于近期第三次来华,并将于 7 月 16 日召开媒体沟通会。而此前的两次来访,同样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4 月,黄仁勋再次来华,行程更为引人瞩目,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大陆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希望能够继续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黄仁勋与雷军的渊源颇深。2013 年,黄仁勋就曾雷军同台。当时,在小米 3 的发布会上,黄仁勋亲自登台推销英伟达的 Tegra 芯片。为了拉近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他全程用中文发言,甚至笑称自己是「米粉」。
分析:黄仁勋与雷军的会面,引发了人们对英伟达与小米合作的猜测。英伟达是全球领先的 GPU 厂商,小米是中国领先的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厂商。如果双方能够加强合作,将有助于提升各自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Google Chrome 将终止对 macOS 11 Big Sur 的支持
Google Chrome 浏览器将停止对旧版操作系统 macOS 11 Big Sur 的支持。Chrome 138 将是支持 macOS 11.0 的最后一个浏览器版本。该操作系统于 2020 年 6 月发布,并于同年 11 月在全球推出。macOS 12 Monterey 于 2021 年取代了它,而苹果公司已于 2023 年 11 月终止了对该操作系统的支持。
Google 在其 Chrome 139 版本(预计于 7 月 30 日发布)的发行说明中确实强调了苹果本身已经终止了对 Big Sur 的支持,因此 Chrome 实际上还支持该操作系统近两年。该公司强调,在受支持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Chrome 至关重要。虽然 Chrome 将继续在 macOS 11 Big Sur 上运行,但它不会收到任何新的更新、安全补丁或功能。
分析:Google Chrome 停止对 macOS 11 Big Sur 的支持,是为了更好地优化浏览器性能和安全性。随着操作系统的不断更新,旧版本操作系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和性能问题。停止对旧版本操作系统的支持,有助于 Google 集中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浏览器体验。
AI 面试官正重塑招聘市场,职场中年人被机械沟通劝退
AI 面试正在招聘圈兴起,美英已有约 1/5 企业采用 AI 面试,70% 雇主使用 AI 招聘工具,却仅 38% 要求求职者具备 AI 技能,更看重沟通等软实力。
AI 面试涵盖招聘多环节,66% 企业用其写职位描述,61% 用于简历初筛,52% 用于人才搜寻。97% 美企和 92% 英企认可其提升效率,但 30% 企业持观望态度,主要顾虑包括必要性、成本及数据安全。
但 AI 面试也引发了两极反应。Z 世代如 22 岁的惠特利虽然觉得 AI 机械,却能接受;职场里的中年人则难适应,对机械沟通、信息缺失感到不适。
目前 AI 主要为筛选工具,最终用人仍需人类决策。企业更注重评估求职者软技能、价值观等。
分析:AI 面试的兴起,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招聘领域应用的体现。AI 面试可以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械沟通、信息缺失等。企业在使用 AI 面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关注求职者的感受,避免过度依赖 AI,忽略了求职者的 soft skills。
理想 i8 纯电 SUV 黑武士版亮相,新车 7 月 29 日上市
理想汽车 CEO 李想在微博发布了一张理想 i8 黑武士版本的图片,同时向网友征集关于理想 i8 黑武士版本的意见。
理想 i8 定位为高端纯电中大型 SUV,车内采用六座布局。根据官方规划,理想 i8 将于 7 月 17 日开启预订,并于 7 月 29 日正式上市。从市场定位来看,新车预计售价有望达到 35 万元以上。
黑武士版本的理想 i8 整体采用全黑涂装,搭配车身同色外后视镜、黑色车窗装饰条以及黑 / 银拼色轮辋,展现出极具运动感。此前曝光的官图显示,理想 i8 还提供灰色和白色外观配色。
在设计语言上,理想 i8 与理想增程 SUV 有所不同,其前包围造型风格与理想 MEGA 类似,前机舱盖增加了隆起的筋线,并融入了理想标志性的星环灯设计,极具辨识度。此外,理想 i8 将全系标配新一代 ATL 激光雷达,提供自动紧急制动(AEB)和自动紧急转向(AES)功能。
分析:理想 i8 的上市,将进一步丰富理想汽车的产品线,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理想 i8 的外观设计、智能化配置,都体现了理想汽车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未来,理想 i8 将如何表现,值得期待。
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 S9T 无伪装实车图曝光
微博博主 @ 未来的学习笔记 分享了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 S9T 的无伪装实车图。
从该博主分享的图片来看,享界 S9T 提供有深色车漆,整车的车身较为修长,配备流线型车顶,整车线条较为圆润,与享界 S9 轿车版风格相近。
此前,享界系列产品总监彭磊表示,鸿蒙智行享界 S9T 旅行车适合一家人开着出游,将于今年秋天发布。
分析:享界 S9T 的曝光,预示着鸿蒙智行将进军旅行车市场。旅行车具有空间大、舒适性好等优点,适合家庭用户。享界 S9T 的推出,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未来,享界 S9T 将如何定价、如何推广,值得关注。
人类探测到史上规模最大的黑洞合并事件,挑战现有宇宙演化模型
全球引力波探测网络 LIGO-Virgo-KAGRA(LVK)宣布,人类已探测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黑洞合并事件。这一事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被命名为 GW231123,两个质量分别约为 100 倍和 140 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猛烈碰撞,合并后形成了一个重达 225 倍太阳质量的「子代」黑洞。这一质量纪录不仅远超此前的最高纪录,也对现有宇宙演化模型构成了挑战。
据 IT 之家了解,此次合并事件于 2023 年 11 月 23 日在 LVK 的第四次联合观测期中被探测到,该网络由位于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三大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组成,曾于 2015 年首次实现人类对引力波的直接探测,验证了爱因斯坦在 1915 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中的预言。
此前通过引力波观测确认的最重黑洞合并事件,是 2021 年记录的 GW190521,合并后黑洞的质量为 140 倍太阳质量。而 GW231123 刷新了这一纪录,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通过引力波在时空中掀起涟漪,跨越亿万光年被探测器「听见」。
分析:人类探测到史上规模最大的黑洞合并事件,是天文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我们对黑洞合并事件的认知,也对现有的宇宙演化模型提出了挑战。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研究黑洞合并事件,以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