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AI应用崛起:飞书领跑,重塑未来办公新模式

2

企业级AI应用:超级应用生态正在形成

在企业级人工智能(AI)市场中,一个超级应用生态系统正在迅速形成。从ChatGPT引发的第一波浪潮,到DeepSeek以及更多中国大型AI模型应用的涌现,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从智能AI助手到AI陪伴应用,再到各行各业的AI产品,应用层正迎来全面爆发。

然而,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备受关注的领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企业级AI应用市场。随着全球AI市场的蓬勃发展,企业级应用正成为新的风口。企业级AI应用的代表——飞书,最近推出了一系列AI产品,涵盖办公、业务效率提升、项目开发和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无疑在企业端AI落地方面抢占了先机。

生产力工具:转向AI全能助手

摩根大通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25年,中国生成式AI应用将跨越临界点,推动互联网服务消费规模实现指数级增长,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消费端智能体验升级有望形成双向驱动。

从文案创作到图像生成,从视频剪辑到演示文档制作,生成式AI已悄然转变为人们的“全能伙伴”,深度融入工作场所协作和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数字化生产力工具。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到2.49亿,占总人口的17.7%。

今年,生成式AI迎来了爆炸式增长,加速向产业场景纵深渗透。在内容生产领域,AI已深度融入搜索问答、文案创作、代码生成和艺术设计等核心环节;在服务场景中,法律咨询、医疗问诊和智能客服等正在实现“人机协作”升级。

此外,智能体的发展也备受关注,因为它能够成为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并执行任务的智能助手。Gartner预测,到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将通过智能体自主完成,33%的企业软件也将包含智能体。有观点认为,2025年将成为智能体商业化的元年。

以飞书和夸克为代表的企业级和消费级AI超级应用正在重构数字化时代的协作和服务范式。它们的实践表明,AI超级应用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深度、场景广度和生态厚度的有机统一。在企业级市场,飞书通过“智能协作+行业赋能”重塑组织效率;在消费级市场,夸克以“超级框+垂直场景”重新定义个人信息交互。两者共同推动AI从工具向伙伴的角色转变。随着大型模型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行业需求的深入挖掘,这类超级应用将在更多领域催生颠覆性创新,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

飞书

企业级AI应用赛道

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型模型领域的发展一直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更智能、更划算。由此带来的成果是,大型模型不仅具备更强的推理能力,而且API价格也大幅下降。这恰好满足了大型模型AI应用大规模落地的首要条件。

长期以来,企业对智能化转型都有强烈的需求。经历了数字化转型浪潮,企业构建了自己的IT系统、数据库和湖仓数据平台,但内部数据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挖掘。大型模型的出现,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AI不仅可以优化现有工作流程、提高效率,还可以创造新的业务价值。例如,电商行业可以基于AI实现“千人千面”的广告投放,提高广告点击率并降低单次获客成本;零售行业可以通过AI优化仓储调度和预测销售趋势;电力行业可以基于AI实现动态按需供给,节省资源的同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Gartner的报告预测,到2026年,超过80%的企业将在生产环境中采用生成式AI的API和模型,并部署启用生成式AI的应用。也就是说,未来企业使用AI应用将像使用OA软件一样普遍,没有AI应用的企业将处于竞争劣势。

然而,有了模型并不意味着就能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企业的需求通常具有复杂性和灵活性,单一模型难以直接契合多场景需求,即使多个单一模型的简单叠加也无法串联成精准高效的价值链条。

例如,异构系统整合困难、行业知识迁移成本高昂、端到端部署流程复杂等难题,在金融、制造、零售等重场景行业中尤为突出。此外,诸如数据孤岛、算力分配、安全合规和幻觉率高等问题纵横交织,更是让许多企业的AI转型陷入“空有技术难落地”的困境。

换句话说,企业对AI的需求正呈指数级增长,但技术落地能力还无法跟上需求进化的速度。正是这样的矛盾,人们才意识到,纯粹的AI大型模型作为IT技术组件,始终与企业场景存在一个中空地带,无法做到直接无缝衔接。将AI能力封装为可即插即用的智能体应用,以组件的方式通过标准化接口对接业务场景,或许效果更佳。

毕竟,应用本身就是功能的集成载体。功能在IT架构中又能像插件一样即插即用,并且完全能参考场景实际需求进行对应的开发。这一点,即使是在当下以AI大型模型驱动技术发展的时代,仍然没有改变。

提供这类新商业模式的企业,通常被称为企业级大型模型AI应用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它们通过端到端的AI全流程落地服务,以及更深度地切入企业场景、更迅速地配合行业专业知识价值凸显等优势,帮助企业无需组建庞大的技术团队就能快速获得AI能力,并从根本上改变了AI应用的边际成本结构。

这种新商业模式凭借轻资产落地与场景化适配的核心优势,精准击中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效率痛点,其商业价值正迅速转化为市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按收入计,企业级大型模型AI应用解决方案市场在2024年的规模已达到386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2394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4%。

国泰海通研报

企业级AI应用突围实践

如果说可持续迭代是AI保持价值的关键,那么场景化落地则决定AI价值释放的程度。国泰海通的研报指出,生成式AI在B端市场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代码生成和辅助工具、聊天机器人、企业搜索、数据转换和会议纪要成为B端市场最广泛的五大AI应用场景。

在企业纷纷加大生成式AI投入、积极推动其场景化落地的浪潮下,协同办公软件领域也借助AI东风不断革新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协同办公软件市场中,飞书与钉钉、企业微信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财务数据显示,钉钉2025年上半财年(2024年4月至9月)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为2亿美元。钉钉曾表示,计划在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企业微信则在2024年初透露,有信心在飞书、钉钉、企业微信三者中率先实现盈利。腾讯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企业微信收入翻倍,腾讯会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

去年,飞书CEO谢欣预计当年的ARR将超过3亿美元。此前数据显示,飞书2022年的ARR为1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2.7倍。

7月9日,飞书虽未公布最新财务数据,但披露了在多个细分行业中对头部客户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为飞书商业化的标杆领域。数据显示,销量前30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有60%使用飞书,涵盖小鹏、蔚来、理想、小米、奇瑞、岚图等知名车企。

在消费行业,飞书同样取得了显著突破。茶饮领域,6家上市茶饮品牌中有5家使用飞书,包括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茶百道、奈雪的茶、沪上阿姨等;国货美妆行业,10家上市企业中有7家选择飞书,如珀莱雅、巨子生物、毛戈平、华熙生物、贝泰妮、敷尔佳等知名品牌。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飞书在AI创业公司中也获得了早期认可。DeepSeek、智元机器人等AI领域的新锐企业在创业初期就选择了飞书作为协作平台。

在办公层面,飞书推出了知识问答,并升级了AI会议功能。知识问答的定位是“懂公司知识的豆包或DeepSeek”,能做到“开箱即用”,不依赖企业知识库构建,可以快速处理企业海量知识。飞书CEO谢欣表示,飞书知识问答有四个优势:一是无需企业构建知识库,开箱即用;二是基于权限系统实现个性化回答,确保信息安全且千人千面;三是依托飞书平台沉淀的丰富知识资产,是专属企业的高效AI大脑;四是专为百亿级词元数据处理优化,提供快速响应和高质量的问答效果。

飞书CEO 谢欣

此次飞书发布了AI会议新功能。首先是达到M3级成熟度的声纹识别功能,支持基于声纹自动识别讲话人。其次是新功能“会议速递”,它基于用户最近一周的智能纪要生成个性化要点回顾报告。此外,飞书还为企业打造了AI会议解决方案。

在业务层面,飞书发布了新一代AI驱动的多维表格,其数据库容量提升至支持1000万高频访问数据行(热行),且核心计算操作响应时优化至毫秒级。仪表盘新增了专业BI功能并增强了可视化能力。全新的应用模式实现了多表整合与移动适配。此外,全面升级的飞书多维表格AI,将一系列强大的AI能力融入了系统搭建的各个环节。

飞书宣布,多维表格的月活跃用户即将突破1000万大关,该产品成为继文档、视频会议后,飞书平台的又一现象级应用。

飞书还推出了开发套件。飞书妙搭作为国内首款面向企业场景的AI原生系统搭建工具,能够基于自然语言描述的业务需求,直接生成应用原型并驱动开发流程,大幅降低业务系统构建门槛。飞书aPaaS也完成了多项AI改造、升级,做到了让AI+PaaS模式全程助力业务系统的开发。“AI正带来全新开发范式,软件范式上,AI Coding加PaaS,将实现效率、稳定、复用间的最优解。”飞书开发套件负责人周洲表示。此外,飞书企业级智能体开发平台飞书Aily已经在多个企业落地。

当AI从技术噱头转向生产力工具,“真落地”能力正成为检验企业级AI玩家的核心标尺。飞书密集的AI产品升级与成熟度模型的推出,正是对其“真能用、真落地”承诺的集中兑现,也为其在企业智能化浪潮中抢占制高点增添了关键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