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减科研经费,是否会削弱国家竞争力?深度解析与政策建议

1

科研经费削减对国家竞争力和安全的影响

尊敬的朋友们,

我深感忧虑地看到美国基础研究经费面临削减的提议。正如分析报告所指出的,这将对美国在人工智能和其他领域的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开放共享的研究成果惠及全球,但受益最大的始终是进行研究的国家。

如果我早期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没有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资助,我可能无法发现那些关于扩展的经验,而正是这些经验促使我向谷歌提出了创建谷歌大脑的设想,以扩大深度学习的规模。我担心削减基础科学研究经费会导致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错失未来的创新机会。

事实上,这种资助对美国的益处远超其他任何国家。科学研究对研究发生地的国家带来最大的利益,原因有二:一是新知识在该国传播速度最快;二是研究过程本身为该国培养了新的人才。

为什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部分创新仍然发生在硅谷?因为两个位于该地区的团队——发明了Transformer网络的谷歌大脑和将其规模化的OpenAI——完成了大量的早期工作。随后,团队成员流动到其他附近的商业机构,创办了竞争对手,或者与当地大学合作。此外,当地的社交网络通过非正式的咖啡聚会、本地会议,甚至是孩子们的玩耍聚会迅速传播知识,在这些聚会中,年龄相仿的孩子的父母相遇并讨论技术想法。通过这种方式,知识在硅谷内部的传播速度比其他地区更快。

同样,在美国进行的研究成果在美国国内的传播速度也远快于其他地区。当研究通过论文或开源形式公开共享时,情况尤其如此:如果研究人员有权谈论一个想法,他们可以更快地分享更多的信息,例如如何真正使算法工作的技巧和窍门。这也能让其他人更快地找到能够回答他们问题的人。在学术环境中产生的知识传播尤其迅速。学术界往往完全开放,与许多公司的员工不同,学生和教授有充分的许可谈论他们的工作。

Bar chart showing proposed 2026 U.S. science funding cuts vs. 2025 for agencies like USFS, NSF, NASA, and DoE.

因此,资助美国的基础研究对美国的益处最大,同时也惠及我们的盟友。诚然,开放性也会使我们的对手受益。但是,正如美国众议院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开放共享基础研究并非没有风险。相反,……研究的开放性对于竞争力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以至于值得冒着对手可能从科学开放中受益的风险。”

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演进速度非常快,保持领先地位至关重要。例如,现在许多团队都能训练出具有GPT-3.5甚至GPT-4级别能力的模型,但这似乎并没有对OpenAI造成太大的影响,它正忙于通过开发前沿的o4、Codex、GPT-4.1等来发展其业务。那些发明一项技术的人可以率先将其商业化,而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界中,前沿技术是最有价值的。研究表明,知识在本地传播的速度远快于全球。

当ChatGPT于2022年首次推出时,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明显落后于美国。然而,中国科技生态系统在内部非常开放,这有助于它在过去两年中赶上:

  • 中国对开放的学术研究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 中国的企业,如DeepSeek和阿里巴巴,已经发布了前沿的、开放权重的模型。这种在公司层面的开放性加速了知识的传播。
  • 中国的劳动法使得竞业禁止协议(阻止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相对难以执行,而且工作文化支持不同公司员工之间的大量思想交流;这使得思想的流通相对高效。

虽然中国有很多方面我不会去效仿,但其科技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确实帮助它加快了发展。

1945年,范内瓦·布什的里程碑式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为美国公共资助研究和人才发展奠定了关键原则。这些原则使美国在几十年里主导了科学进步。美国联邦政府对科学的资助创造了无数突破,这些突破极大地惠及了美国乃至世界,同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国内科学家以及同样使美国受益的移民。

好消息是,这个剧本现在广为人知。我希望更多的国家能够效仿它,并在科学和人才方面投入巨资。我也希望,作为这一非常成功的模式的先驱,美国不会通过大幅削减科学研究经费而背离它。

安德鲁

案例分析:中美AI发展对比

以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科研投入和开放环境对于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美国在早期凭借其强大的科研基础和开放的学术环境,孕育了像谷歌大脑和OpenAI这样的领先机构。这些机构的创新成果,如Transformer网络和GPT系列模型,引领了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然而,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对科研的大力投入以及国内科技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中国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还鼓励企业发布开放权重的模型,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创新。此外,中国相对宽松的劳动法环境也有助于人才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加速了技术的扩散和应用。

尽管中美两国的国情和发展模式存在差异,但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科研投入和开放环境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美国而言,继续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并营造更加开放的科研环境,将有助于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美国也可以借鉴中国在技术扩散和人才流动方面的经验,进一步优化其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佐证:科研投入与国家竞争力

科研投入与国家竞争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科研投入较高的国家通常在创新能力方面也表现出色。这些国家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还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以韩国为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大力投资于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如今,韩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强国,其在半导体、电子、汽车等领域的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影响力。

此外,以色列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以色列通过大力投资于科研和技术创新,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创新中心。以色列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业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案例表明,科研投入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对于美国而言,继续保持对科研的投入,并优化科研资源的配置,将有助于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政策建议:优化科研资助机制

为了确保科研经费能够有效地支持国家竞争力和安全,美国政府需要进一步优化科研资助机制。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政府应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支持科学家们探索新的知识和技术。
  2. 支持跨学科研究:许多重要的技术突破都发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领域,政府应鼓励和支持跨学科研究,促进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和创新。
  3. 优化科研项目评审机制:政府应建立公正、透明的科研项目评审机制,确保科研经费能够支持最有价值的研究项目。
  4.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政府应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5. 加强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是全球性的事业,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科研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通过优化科研资助机制,美国可以更好地利用科研经费,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安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论:科研是国家强盛的基石

正如范内瓦·布什在《科学:无尽的前沿》中所指出的那样,科学研究是国家强盛的基石。只有通过持续的科研投入和开放的科研环境,一个国家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对于美国而言,继续保持对科研的投入,并不断优化科研资助机制,将有助于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呼吁美国政府重新审视削减科研经费的提议,并采取积极措施,确保科研能够继续为国家竞争力和安全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