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浏览器深度解析:Genspark的创新与挑战

1

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AI浏览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本文将深入探讨AI浏览器的发展现状、功能特点以及未来趋势,并分析其在提升生产力方面的潜力。

AI浏览器的演进

Genspark的转型之路

Genspark最初以AI搜索为主要方向,积累了500万用户。然而,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Genspark果断放弃了AI搜索,转向AI Agent。这一转变反映了AI行业快速变化的特点,以及企业需要不断调整方向以适应市场的能力。

Genspark 公司发展历程

ARR指标的解读

Genspark Super Agent上线45天,ARR(年度经常性收入)达到了3600万美元。ARR是衡量SaaS公司财务状况的常用指标,可以简单理解为公司一整年的订阅收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ARR并非实际收入,而是根据当月收入预测出来的全年收入。

以Genspark每月25美元的订阅费计算,约有12万人付费订阅了Genspark。这表明Genspark在AI Agent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AI浏览器的分类与功能

被动式AI浏览器

这类浏览器通常是传统浏览器+AI助手的形式,需要用户主动发起问题。AI主要负责信息的检索和归纳。例如,Chrome最近加入了Gemini对话功能,就属于被动式AI浏览器。

AI Native浏览器

这类浏览器拥有更多的权限访问用户数据,并以此展开更多动作,相当于多了“眼睛”和“手脚”。Genspark就属于AI Native浏览器,它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可以在内部分解问题、制定计划并在最少的监督下逐步执行计划。

提交你的社交网络账户,Genspark 可以「自动研究」,从而生成更符合你个人的回答

Genspark的功能亮点

  • 自动研究:通过分析用户的Linkedin、Twitter等社交网络数据,自动生成用户画像,从而给出更个性化、更准确的回复。
  • Find Best Deal:在用户浏览购物网站时,自动搜寻全网最低价,并给出选购建议。

Genspark 会把结果输出成一张表格,甚至 eBay 上的二手价格它也会考虑

  • 电话代打:让AI代替用户与真人打电话,例如预定餐厅或查询商店库存。虽然目前在中国还无法使用,但在日本,一些用户用它来辞职或分手。
  • 视频总结和PPT生成:对于信息密度高的视频,Genspark可以总结视频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生成一份PPT。例如,根据张小珺在Youtube上的一期播客,Genspark生成了一份12页的PPT,梳理出了清晰的结构,有各家公司论文的特点,有对比和分析,还有一个总体的总结。

Genspark 总结长视频内容,生成 PPT

  • 自动下载:与“为我下载”功能联动,可以方便地下载视频中提到的论文。

「自动下载」可以直接下载视频中提到的内容

  • 表格功能:Genspark在表格方面的能力也很强大。例如,可以查找关于Genspark的YouTube视频、总结观看指标,并突出显示正面和负面的用户评论。

Genspark 批量分析 Youtube 视频

  • PDF分析:可以上传PDF格式的产品报告,让AI自动提取关键数据,并生成相关的洞察分析。

Genspark 分析 PDF 格式产品报告

  • 旅行方案比较:可以自动比较巴黎、罗马、阿姆斯特丹的7天旅行方案,并生成一个表格。

能考虑到「推荐季节」和「语言难度」,真的很细心了

Genspark的商业模式

Genspark提供每天200免费积分,可以试用一些功能。对于重度用户,可以订阅每月25美元的套餐,包含了10000积分和所有最新大模型的访问权限。

一些用户已经开始用Genspark赚钱。一位SEO专家用Genspark在15分钟内构建了一个原本需要3周开发时间的定制SEO工具,并以2500美元的价格交付给客户。

Genspark的Office三件套

Genspark已经完成了PPT、表格、文档这Office三件套的搭建,将目标用户瞄准了付费意愿最强的一群人。

AI 文档的生成基本涵盖了工作中的各种高频刚需文档

Genspark的不足

Genspark的界面有些杂乱,不够优雅。例如,官网首页大面积的AI播客信息流。

这些「为你推荐」仿佛是门户网站时代的遗产

对于初次进入Genspark的用户来说,可能不太知道要做什么。很多好的功能都有一定的学习曲线,需要更好的引导与说明。

对于更深度的用户而言,历史记录的功能也有些难用。需要经过很多极菜单、打开了好几个网页之后,才能找到某一份AI生成的PPT。

Genspark 总结自己的所有功能

为什么是浏览器?

AI Agent之后,AI浏览器已经变成了当下最热门的赛道。腾讯的QQ浏览器、阿里的夸克、字节的豆包,以及Edge、Chrome这些老牌浏览器,都或多或少在向AI浏览器的形态迁移。

浏览器是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互联网时代是拥有IE浏览器的微软、Chrome的谷歌,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苹果。直到今天,谷歌公司绝大部分收入都还是通过搜索引擎的广告模式带来的。

尽管今天绝大部分用户的注意力已经被手机所攫取,但是回归到生产力领域,桌面平台几乎还是唯一选择。

大模型的出现,给新玩家带来了可能性:“也许,我们可以颠覆掉这个领域的巨头Chrome”。

挑战与未来

用户习惯的挑战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即使我起心动念想要迁移到某个新浏览器,这21天中的每一秒我都有可能放弃。类似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我一度尝试过迁移到Edge、Arc以及Dia。但是当我某一次偶然打开Chrome,那种行云流水的熟悉感又回来之后,Chrome就又变回了我的默认浏览器。

行业变化的挑战

AI行业的变化实在太快了。眼前这个AI浏览器有些功能真的做得很好,但你不知道明年这家公司是不是还活着;下个月是不是会有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出现。我的历史数据、插件、账号密码这些都会成为迁移的成本。

创新不足的挑战

现在的AI浏览器还不够好。不是比Chrome好上一点点,而是破坏式的好,是iPhone对诺基亚的那种好。

与此同时,Chrome也不是诺基亚,它并不差。它的困境,与技术、资金这些都没有关系,而是在于自己的历史包袱。

结论

AI浏览器作为新兴的生产力工具,在信息检索、内容生成、任务自动化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AI浏览器仍面临着用户习惯、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