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如何突破产品管理瓶颈?用户同理心与快速决策

1

在人工智能辅助编码加速软件产品构建的时代,决定构建什么成为了新的瓶颈。快速的决策和对用户的同理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一难题。

产品管理瓶颈:AI时代的新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具有自主能力的编码助手的出现,软件开发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这种效率的提升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应该构建什么?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中,编码阶段往往是耗时最长的,但现在,产品决策成为了新的瓶颈。我将此称为“产品管理瓶颈”。

产品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涉及到如何决定构建什么产品,以及如何有效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在高度自主的编码环境下,软件的编写速度大大加快,这使得产品决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尤其是在项目初期。我注意到,那些具备高度用户同理心,并且能够快速做出产品决策的产品经理(PM),在团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的决策速度能够与编码速度相匹配,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用户同理心:产品决策的关键

拥有高度用户同理心的产品经理,往往能够凭借直觉做出正确的决策。他们能够不断地从用户反馈中学习,提炼出用户喜欢或不喜欢什么,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判断力,做出越来越高质量的决策。

当然,获取用户反馈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我们可以与少数用户进行深入的对话,组织焦点小组,进行用户调查,或者在产品中进行A/B测试。但在GenAI时代,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我发现将所有这些数据综合起来,依靠产品经理的直觉进行决策,往往能够更快地推动项目进展。

案例分析:直觉与数据的平衡

举个例子,最近我的团队在讨论用户更喜欢四个功能中的哪一个。我个人有自己的看法,但大家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我们决定对大约1000名用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我的最初想法是错误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方案一:完全按照调查结果来,构建用户明确表示喜欢的功能。
  • 方案二:深入分析调查数据,看看它如何改变我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也就是说,完善我对用户的认知模型,然后根据这个修正后的模型来做决策。

尽管有些人认为方案一是“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但我认为在大多数项目中,方案二才是更优的选择。调查结果可能存在偏差。此外,在做决策之前花时间进行调查,会导致决策速度变慢。

相反,使用方案二,调查结果可以提供更具普遍性的信息,帮助我不仅做出当前的决策,还能影响未来的许多决策。它让我能够将这些数据与用户对话、调查、市场报告以及用户在使用我们产品时的行为观察相结合,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如何为用户服务。最终,这个认知模型将驱动我的产品决策。

直觉的局限性与规模化应用

当然,这种方法并非总是能够奏效。例如,在程序化在线广告中,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尝试优化广告的点击量。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化系统会并行进行大量的实验,收集用户点击或不点击哪些广告的数据,从而过滤掉产品经理对用户的认知模型。当一个系统需要做出大量决策时,例如在大量页面上展示哪些广告(或推荐哪些产品),产品经理的审查和人类的直觉就无法满足需求了。

但在产品团队需要做出少量关键决策(例如确定哪些关键功能需要优先考虑)的情况下,我发现利用数据来构建对用户良好的认知模型,然后应用该模型快速做出决策,仍然是推动快速进展和缓解产品管理瓶颈的最佳方式。

结论:保持构建,迎接挑战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软件开发的格局。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需要不断学习,适应新的技术,并找到在AI时代提高决策效率的方法。用户同理心和快速决策能力,将是未来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让我们拥抱变化,迎接挑战,继续构建更优秀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