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理想汽车再次扬帆起航,试图在纯电动SUV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理想i8,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以其32.18万元起的售价,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X,一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即将展开。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再次站在聚光灯下,试图验证他的“爆款法则”是否依然有效。理想i8的发布,标志着理想汽车在纯电领域的又一次尝试。此次发布会,李想及其团队花费了近两个小时,对理想i8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展现了理想汽车对这款新车的信心与期望。
理想i8定位为三排六座家用纯电SUV,在设计风格上,借鉴了特斯拉Model X的元素,并针对家庭用户的需求,对第三排座椅空间进行了优化。这款车型基于800V高压平台打造,配备90.1kWh或97.8kWh电池,CLTC续航里程分别达到670km和720km,百公里能耗为14.8kWh。这些数据,都显示出理想i8在纯电SUV市场中的竞争力。
理想汽车在增程式车型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纯电领域,之前的MEGA车型遭遇了一些挑战。理想i8的推出,是理想汽车在纯电市场战略调整后的重要一步。这款原定于2024年上市的车型,经过一年的调整和优化,究竟表现如何?能否成为理想汽车新的增长点?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理想i8的外观设计,不再像MEGA那样激进,而是开始寻求一种平衡。这种改变,或许是理想汽车对市场反馈的一种回应。
如果将造车比作一场考试,那么理想汽车在2024年经历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挫折”。在纯电这个新科目上,他们最初的答卷并不理想。理想汽车最初的计划是,在2024年推出四款纯电车型,包括MPV车型理想MEGA和三款纯电SUV,i8就是其中之一。然而,MEGA独特的造型引发了争议,市场反响不如预期,这打乱了理想汽车的发布节奏,迫使他们踩下刹车。
一年后,理想i8姗姗来迟。在这一年里,理想i8到底做了哪些改变?
最核心的改变,无疑是造型设计。最初,理想i8和MEGA采用相似的设计语言,但市场的反馈表明,过于前卫的设计并不受用户欢迎。因此,理想汽车对i系列进行了修改,最终呈现出一种“折中”方案:前脸借鉴了MEGA的设计元素,保留了纯电家族的科技感和辨识度;尾部则融入了更受市场欢迎的L9车型的风格,显得稳重而有力量。
整体来看,理想i8介于MEGA的圆润和L系列的力量感之间,希望在争议中找到平衡点。这种设计上的妥协,或许能够赢得更多用户的青睐。
如果说外观是“变”,那么对内部空间的极致追求,就是理想汽车始终不变的“根”。理想汽车一直信奉“以大为美”,而i8也将传承这一特色。作为三排座SUV,理想i8极其注重第三排乘客的舒适度,这可以看作是它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大“杀手锏”。
理想i8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理想i8通过采用短前悬、压低车头的设计,为车内腾出了更大的空间。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三排不再是“小板凳”,乘客的头部、腿部空间都非常宽裕。同时,第三排座椅甚至支持向后大角度倾斜35°,几乎可以“半躺”。这种对乘坐舒适性的关注,体现了理想汽车对家庭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除了设计和空间,充电速度是i8的另一个核心卖点。通过理想自研的5C超充桩实测,i8仅需10分钟就能补充500公里的续航。不过,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其他品牌也在追赶充电速度。那么,理想的优势在哪里?
答案是,超充站的数量。截至2025年6月,理想的5C超充站数量已达到3000座,甚至超过了特斯拉在中国的充电站总量。并且,这个数字在年底计划将达到4000座。庞大的超充网络,将为理想i8的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充电体验。
作为一款智能电动车,辅助驾驶是理想i8不得不提的一点。理想i8首发搭载了一套全新的智能驾驶系统——VLA。这个系统,也是理想i8的核心卖点。
你可能听过很多车企宣传自家的智驾像“老司机”。但理想认为,这还不够。VLA的定位是“专车司机”、“私人司机”。这二者有什么区别?老司机关注的是“我怎么把车开好”,核心是驾驶者本身;专车司机关注的是“怎么让乘客坐得舒服、安心”,核心是乘坐者。
这种理念的转变,意味着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思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技术层面,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据体验者称,搭载VLA的理想i8,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舒服”:比如在通过减速带之前,系统会像经验丰富的司机一样,提前预判并轻轻松开“油门”,让车辆平稳滑过,而不是猛地颠一下;在并线时,它会平滑地加速融入车流,绝不会突然往前“窜”,让乘客措手不及。这种细腻的驾驶风格,无疑会提升乘坐舒适性。
更酷的是,你可以用语言来控车。对i8说“靠边停车”,它就会在右侧寻找合适位置停稳;说“前进20米”,它就能精准执行;它甚至能记住你的驾驶偏好,比如在某条路上你习惯开50公里/小时,它就会记住并在下次经过时主动执行。这种个性化的智能体验,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便捷。
要实现这种“专车司机”般的体验,以及语言控车能力,背后是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一次巨大变革:从模仿人类的“端到端(End-to-End)”模型,进化到了能够推理和学习的VLA(Visual-Language-Action)架构。
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郎咸朋博士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过去(端到端)像“猴子开车”。你让一只猴子看1000万段人类开车的视频,它能学会模仿人的动作——在什么情况下打方向盘,什么时候踩刹车。但它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它只是在“应激反应”。现在(VLA)则像“人类司机开车”。它不仅学习如何开,更通过学习,理解了交通规则、物理世界和因果关系。它能推理和思考,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开,甚至能向你解释它的决策。
这二者的分水岭,就在于VLA引入了“语言智能(Language)”这个关键层。它会将复杂的视觉信息,在“大脑”里(由算力高达700TOPS的英伟达芯片驱动)转化成一种可被理解和推理的“语言”。这也让VLA的决策过程,更像我们人类的大脑。这种技术上的创新,为理想i8的智能驾驶体验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科技和商业的赛场上,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一家公司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它从不犯错,而在于它面对错误时的态度和纠错的能力。去年3月,MEGA上市受挫后,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承认,他们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错误地把理想MEGA的从0到1阶段,当成了从1到10阶段进行经营”。他们以为凭借L系列的成功光环,一款全新设计、全新定位的纯电车也能立刻引爆市场,但现实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这个“战略误判”,直接导致了后续纯电SUV的发布被推迟。理想汽车需要时间,让MEGA和高压纯电技术,重新走一遍从0到1的验证之路。幸运的是,经过一年的努力,通过更聚焦家庭用户的沟通和体验活动,理想MEGA的口碑和销量已经开始反转,月销量从最低谷的几百辆,回升到了2000辆的水平。这虽然不算大获全胜,但已经为纯电车型i8和i6,开了一个好头,证明了其纯电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理想汽车的未来战略已经非常清晰。在增程这个“优势科目”上,它已经做到了顶尖,但增速不可避免地开始放缓,上半年销量增速仅为7.9%,低于竞争对手。单一的增长引擎,已经不足以支撑它的长远发展。因此,在纯电这个“新科目”上取得成功,对理想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它的战术是双管齐下:在产品上,用i8、i6等回归主流家庭用户需求的纯电SUV,去攻占市场最大的蛋糕;在生态上,用VLA这样的智能“软实力”和遍布全国的5C超充网络这样的“硬实力”,来打更舒适的用户体验。
不过,未来的挑战依然巨大,纯电市场的竞争比增程激烈百倍。理想汽车能否将“纠错”的勇气,转化为“二次创业”的胜势,将是未来一两年最大的看点。理想i8能否在竞争激烈的纯电SUV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理想汽车新的增长引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