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技术的加速融合,全球机器人产业正步入一个智能化、具身化的崭新发展阶段。在这场变革中,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更在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与中国市场的崛起
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预计将占据近半壁江山,并以接近15%的复合增长率领跑全球,成为驱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增长的核心引擎。这一预测不仅彰显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预示着中国将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强大的制造工程能力、对先进技术的加速投入、场景适配效率的提升,以及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中国厂商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中逐步崛起,实现从“追随者”向“引领者”的战略转型。
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与技术的双重领跑
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0万台,其中配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这一领域,中国厂商以84.7%的出货份额雄踞全球首位,头部企业不断推动产品智能化和多场景落地,市场规模实现快速扩张。擎朗智能、普渡机器人、高仙机器人、云迹科技等中国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显著的领先优势,出货量位居世界前列。
这些企业不仅在市场份额上领先,更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通过在具身智能、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并结合丰富的多场景应用经验,中国厂商正在推动商用服务机器人实现快速智能化升级。例如,擎朗智能的送餐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餐饮行业,有效提升了餐厅的服务效率和顾客体验。普渡机器人的消毒机器人则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疫情防控。
四足机器人: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
四足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机器人形态,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24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1.8亿美元,出货量约为2万台,应用需求在电力、石油、公共安全等领域持续扩展。目前市场上的四足机器人产品涵盖消费级和商用级,市场出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在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中,中国厂商宇树科技、云深处凭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高度集成的产品设计,在性能表现、出货规模及开放性等方面实现了显著突破,正逐步重塑全球市场领导格局。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以其卓越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而闻名,被广泛应用于科研、教育等领域。云深处的四足机器人则侧重于行业应用,例如在电力巡检、安防巡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足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例如,在灾害救援领域,四足机器人可以进入危险区域进行搜索和救援;在物流领域,四足机器人可以用于复杂地形的货物运输。
人形机器人市场:技术突破与场景探索同步推进
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机器人产业的终极形态,近年来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在中国,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人形机器人行业正通过“技术突破—应用验证”的双向循环模式加速发展,吸引了多元化厂商的积极参与,协同构建产业生态,推动行业持续进步。各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入局,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的扩展。
当前,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技术快速创新阶段,行业呈现百家争鸣、蓬勃发展的景象。在技术路线上,各厂商主要围绕本体、小脑、大脑三大核心技术架构持续演进,其中“大脑”所依托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成为关键突破方向。百度、华为、字节、智元机器人等企业正积极推进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创新升级与应用落地。
具身智能大模型是指将人工智能模型与机器人的身体控制相结合,使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和适应环境,并自主完成各种任务。这种技术是实现人形机器人智能化的关键,也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
市场研究机构IDC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预计约为5千台,2030年将增至近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5%。这一预测表明,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未来有望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协作机器人:出海提速,生态布局协同演进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协作机器人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正加速出海,依托成熟完备的本土产业链体系形成的显著成本优势,并凭借多样化的应用场景积累起的规模效应,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海外收入总计超过20亿美元,其中协作机器人出口收入达到约7410万美元,同比增长34.7%。遨博、大族机器人、节卡、越疆等代表性厂商加快海外布局,不断推动产品迭代与智能升级,提供多行业解决方案,拓展东南亚、欧美、日韩等市场,并构建本地化服务体系。通过参与国际展会、联合海外伙伴推广,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推动生态协同发展。
协作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其安全性、灵活性和易用性,可以与人类工人协同完成各种任务。在汽车、电子、食品饮料等行业,协作机器人已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IDC指出,具身智能机器人是机器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实现依赖多项关键技术的融合与复杂系统的集成,以满足多样化、复杂化的应用场景需求。这些关键技术包括:
- 环境感知技术: 通过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例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 运动控制技术: 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使其能够灵活地完成各种任务。
-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使机器人能够理解和使用人类语言进行交流。
- 机器学习技术: 使机器人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性能。
中国厂商正加快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完整产业链,从在多行业场景率先落地应用,推动技术从验证走向规模部署。多元参与者共同打造开放生态,正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走向实际生产与生活场景。
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物料搬运、装配、检测等环节;在智慧医疗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护理等工作;在智能家居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陪伴。
结论与展望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技术的驱动下,中国机器人企业正在全球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展望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并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应用落地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机器人产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人才短缺等。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培养更多优秀的机器人人才,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