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企业出海:To B模式崛起与全球市场新机遇

1

在7月28日举行的全球人工智能大会(WAIC)“大模型智塑全球产业新秩序论坛”上,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分享了中国AI产品出海的经验和思考。他指出,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出海较早,但过去主要集中在To C领域,而To B类互联网产品出海相对较少。然而,随着AI时代的到来,这一趋势正在发生转变,中国AI出海的主力军正从To C转向To B。

AI快讯

方汉认为,这种转变的深层原因是,中国AI企业在风险投资方面的渠道和规模远不如美国同行。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在盈利模式和市场前景上向投资者展示更强的确定性。To B赛道通过订阅制和API调用等方式,具有更清晰的商业化路径;相比之下,To C产品通常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来获取客户和积累用户规模,然后再探索变现,这对资金压力更大。因此,目前中国AI出海企业中To B类占比较高,但To B出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对海外用户习惯的感知偏差。中国用户习惯于“一部手机走天下”,几乎所有服务都集成在移动端App中;而欧美用户仍然高度依赖PC和Web端应用。如果中国企业直接将国内的产品逻辑复制到海外,可能会导致很大的落差。其次是增长策略的结构性短板。在To C时代,中国企业严重依赖购买流量来获取用户,但在非买量增长能力上(如SEO、ASO、LLM-SEO)存在明显短板,在社交媒体运营和媒体关系建设等方面也相对薄弱。只有打造出真正具有“杀手级”特性的产品,才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自然增长。

尽管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AI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仍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首先是成本控制能力全球领先,AI推理成本是所有AI企业的核心支出。对比来看,美国同类企业在AI聊天赛道上,每百万Token的成本约为5-10美分,而中国厂商普遍可控制在5-7分人民币,成本差距接近7倍。这一优势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云服务商大规模提供消费级显卡用于推理服务;二是中国工程师在模型压缩和推理优化等方面投入巨大。例如,DeepSeek公开的大量优化技术为整个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是极致的迭代速度。全球并非每个国家都能稳定提供合格的算法和软件工程师,而中国团队的勤奋和执行力有目共睹。以昆仑万维在非洲市场的经历为例:一家美国公司将开发外包给爱沙尼亚团队,虽然人力成本比昆仑万维北京、上海的团队低40%,但其迭代频率仅为每月一次;而昆仑万维的团队可以做到每周更新一个版本。第三是软硬协同的生态优势。中国强大的硬件制造能力使得AI在端侧与硬件的结合会催生出许多富有创新性的产品和理念,也能够快速实现从模型到产品的闭环。

方汉还分享了昆仑万维在AI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2025年5月,昆仑万维推出了其在AI Agent领域的旗舰产品——Skywork超级智能体,旨在通过AI能力实现过去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研究与内容创作工作的效率提升。该产品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其基于全球领先的Deep Research框架。据方汉介绍,该自研框架在权威评测集GAIA上取得了82.42分的高分,超越了OpenAI Deep Research和Manus,位居第一(2025年5月10日数据)。这款智能体能够以一个简单的指令为起点,自动进行深度研究,最终生成包括Word文档、PPT、Excel表格,乃至播客和视频在内的多模态内容。Skywork的问世,宣告AI Agent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已经走进办公室、赋能每个人的强大工具。

在AIGC的另一关键赛道——AI音乐,昆仑万维同样取得了世界级的突破。2024年4月,昆仑万维发布了第一代音乐生成模型Mureka V1(SkyMusic),吸引了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2025年3月,模型迭代至Mureka V6,同时推出Mureka O1模型。Mureka O1作为全球首款音乐推理大模型,性能超越Suno,模型登顶SOTA。2025年7月,模型持续迭代至Mureka V7,同时推出全新的音频模型Mureka TTS V1。Mureka AI音乐生成平台凭借持续深耕及多项技术创新,正迅速成为全球AI音乐市场的领导者。方汉在演讲中透露:“Mureka在今年3月份的访问量增速位居全球AI音乐市场第一,我们预估其年化流水收入(ARR)能达到约1200万美金。”

中国AI企业出海的新机遇与挑战

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AI企业正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机遇。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在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上分享了他对中国AI产品出海的观察与思考。他提到,过去中国企业出海以To C产品为主,但现在To B模式正逐渐成为主流。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中国AI企业面临的融资压力以及对盈利模式确定性的追求。

To B模式的崛起与本土化挑战

相较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To C模式,To B模式通过订阅和API调用等方式,更容易实现商业化。然而,中国AI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也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问题。例如,对海外用户习惯的理解偏差,以及在非买量增长方面的短板,都可能导致出海策略的失败。中国企业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用户需求和文化差异,才能真正赢得海外市场。

在增长策略方面,过度依赖买量投放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在SEO、ASO以及社交媒体运营等方面的能力,打造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特性,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自然增长。同时,积极建设媒体关系,提升品牌影响力,也是海外市场拓展的关键。

中国AI企业的独特优势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AI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首先,在成本控制方面,中国企业具有显著优势。AI推理成本是所有AI企业的核心支出,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这得益于中国云服务商提供的消费级显卡以及中国工程师在模型压缩和推理优化方面的努力。

其次,中国AI企业在迭代速度方面也具有优势。中国团队的勤奋和执行力,使得他们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此外,中国强大的硬件制造能力也为AI在端侧与硬件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加速了从模型到产品的闭环。

昆仑万维的AI创新实践

昆仑万维在AI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例如,Skywork超级智能体的推出,标志着AI Agent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能够帮助人们高效完成研究和内容创作工作。该智能体基于全球领先的Deep Research框架,在GAIA评测集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AI音乐领域,昆仑万维也推出了Mureka AI音乐生成平台,该平台凭借持续深耕和技术创新,迅速成为全球AI音乐市场的领导者。Mureka的访问量和收入增长迅速,预计年化流水收入可达1200万美元。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昆仑万维正在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AI体验。

中国AI企业如何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

中国AI企业在全球市场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想要脱颖而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提升。首先,要加强对海外市场的深入了解,避免盲目复制国内经验。其次,要注重技术创新,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此外,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AI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大有可为。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市场机遇,就一定能够在全球AI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未来展望:中国AI出海的黄金时代

中国AI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中国AI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功。然而,中国AI企业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全球AI产业的大潮中,中国AI企业正扬帆起航,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