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竞赛:国家利益的博弈与民主的挑战
朋友们,大家好!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AI)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正在迎头赶上,甚至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美国。尽管目前美国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但中国凭借其充满活力的开源模型生态系统,以及在半导体设计和制造领域的积极举措,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这如同创业公司一样,即使规模较小,但只要保持高速增长,假以时日,便能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对行业巨头构成威胁。中美两国虽然都是大国,但中国hypercompetitive的商业环境和知识的快速普及,使其具备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上周,白宫发布了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明确支持开源模式,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然而,仅仅依靠这一举措,可能还不足以维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人工智能并非一项单一的技术,各国在不同领域各有所长。例如,早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之前,美国在规模化的云端AI应用方面就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在监控技术方面则拥有优势。这些优势转化为不同的经济增长动力,以及软硬实力的提升。虽然非技术领域的评论员常常将“通用人工智能(AGI)竞赛”视为一项独立的技术发明,但现实情况是,人工智能技术将不断进步,并不存在所谓的终点线。如果某个公司或国家宣布已经实现了AGI,我认为这更像是一个营销上的里程碑,而非技术上的突破。
在奥运会100米短跑比赛中,哪怕仅仅是速度上的一点优势,也能决定金牌和银牌的归属。同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也会转化为经济增长和国家实力的提升。虽然其影响并非赢者通吃,但这些优势仍然至关重要。
开源与专有:中美AI发展模式的对比
从Artificial Analysis和LMArena的排行榜上我们可以看到,顶尖的专有模型大多由美国开发,而顶尖的开源模型则来自中国。谷歌的Gemini 2.5 Pro、OpenAI的o4、Anthropic的Claude 4 Opus以及Grok 4都是非常强大的模型。但来自中国的开源替代方案,如DeepSeek R1-0528、Kimi K2(专为agentic reasoning设计)、Qwen3系列(包括擅长代码编写的Qwen3-Coder)以及智谱的GLM 4.5(其训练后软件已开源),正在紧随其后。其中许多模型甚至超越了谷歌的Gemma 3和Meta的Llama 4,而后者是美国最优秀的开源模型。
由于许多美国公司在开发基础模型时采取了保密策略,这些领先公司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从竞争对手那里挖走掌握“秘方”的关键团队成员。因此,知识的传播虽然存在,但成本高昂且速度缓慢。相比之下,在中国开放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许多先进的基础模型公司在定价上相互压价,大胆发布公关声明,并相互挖角员工和客户。这种达尔文式的生存竞争,将导致许多现有参与者的消亡,但激烈的竞争也将孕育出强大的公司。
半导体领域的角逐:华为的突围之路
在半导体领域,中国也在不断取得进展。华为的CloudMatrix 384旨在与英伟达的GB200高性能计算系统展开竞争。尽管中国在开发与英伟达顶级B200性能相近的GPU方面面临挑战,但华为正试图通过结合更多(384个而非72个)低性能芯片,来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系统。中国汽车行业曾难以与美国和欧洲的内燃机汽车竞争,但通过押注电动汽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华为的替代架构能否奏效,还有待观察。但美国的出口限制,已经为华为和其他中国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促使它们大力投资开发自己的技术。此外,如果中国能够发展其国内半导体制造能力,而美国仍然依赖台湾的台积电,那么一旦台湾供应链中断(例如遭到封锁,甚至爆发战争),美国的AI发展蓝图将变得更加脆弱。
人工智能的未来:合作与竞争并存
随着电力、互联网和其他通用技术的兴起,许多国家都从中受益,一个国家的利益并非以牺牲另一个国家为代价。我知道一些企业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规划未来,届时中国将主导开源模型(事实上,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尽管未来取决于我们的行动)。鉴于人工智能的变革性影响,我希望所有国家——特别是那些尊重人权和法治的民主国家——能够消除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并投资于开放的科学和技术,从而提高这项技术支持民主,并使尽可能多的人受益的可能性。
请继续努力!
Andr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