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如何突破产品管理瓶颈:提升决策速度与用户同理心

1

产品管理瓶颈:当AI加速软件开发,我们该如何应对?

朋友们,

正如打字机等现代书写工具的出现,在提升写作效率的同时,也催生了“写作障碍”——决定写什么反而成了瓶颈。类似地,智能编码助手的涌现也带来了新的“构建者障碍”,即决定构建什么成为了难题。我称之为“产品管理瓶颈”。

产品管理是一门关于决定构建什么的艺术与科学。由于高智能化的编码能够根据给定的产品规格快速编写软件,因此,尤其是在早期项目中,决定构建什么就成了新的瓶颈。随着我所合作的团队越来越多地利用智能编码工具,我越来越重视那些具备高度用户同理心且能快速做出产品决策的产品经理(PM),以便使产品决策的速度与编码速度相匹配。

高用户同理心的价值

具备高度用户同理心的产品经理能够凭直觉做出决策,并且通常是正确的。随着新信息的涌入,他们可以不断改进对用户喜好或厌恶的心理模型,从而改进他们的直觉,并不断做出质量越来越高的快速决策。

Illustrations of futuristic aircraft design concepts, featuring vertical takeoff and retractable wings for space orbit.

有很多方法可以获取用户反馈和其他形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塑造我们对用户的看法。这些方法包括与少数用户的对话、焦点小组、调查以及对大规模产品的A/B测试。但是,为了以GenAI的速度推动进展,我发现将所有这些数据源综合到产品经理的直觉中,有助于我们更快地前进。

案例分析:直觉与数据,孰轻孰重?

让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最近,我的团队在争论用户更喜欢四个功能中的哪一个。我凭直觉有一些想法,但我们都不确定,所以我们调查了大约1000名用户。结果与我最初的看法相矛盾——我错了!那么,此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 方案1:按照调查结果,构建用户明确表示他们更喜欢的东西。
  • 方案2:详细检查调查数据,看看它如何改变我对用户需求的看法。也就是说,改进我对用户的心理模型。然后利用我修改后的心理模型来决定做什么。

即使有些人认为方案1是“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但我认为对于大多数项目来说,这是一种较差的方法。调查可能存在缺陷。此外,在做出决定之前花时间进行调查会导致决策缓慢。

相比之下,使用方案2,调查结果提供了更普遍的信息,可以帮助我塑造不仅是这个决策,还有许多其他决策。它让我可以将这一条数据与所有用户对话、调查、市场报告以及用户在使用我们产品时的行为观察结果一起处理,从而形成一个更全面的关于如何服务用户的看法。最终,这种心理模型驱动着我的产品决策。

局限性与规模化

当然,这种技术并不总是可以扩展的。例如,在程序化在线广告中,人工智能可能会尝试优化广告的点击次数,一个自动化系统会并行进行更多的实验,并收集关于用户点击或不点击什么的数据,以过滤产品经理对用户的心理模型。当一个系统需要做出大量决策时,例如在大量页面上展示什么广告(或推荐什么产品),产品经理的审查和人类直觉就无法扩展。

但是在团队需要做出少量关键决策(例如确定哪些关键功能需要优先考虑)的产品中,我发现数据——用于帮助构建一个良好的用户心理模型,然后将其应用于快速做出决策——仍然是推动快速进展和缓解产品管理瓶颈的最佳方式。

结论

在AI加速软件开发的时代,产品管理的角色变得至关重要。我们需要重视具备高度用户同理心且能快速做出产品决策的产品经理。通过不断收集用户反馈,构建和改进用户心理模型,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做出产品决策,从而缓解产品管理瓶颈,推动产品快速发展。

继续构建吧!

Andrew

Illustrations of futuristic aircraft design concepts, featuring vertical takeoff and retractable wings for space orbit.

应对产品管理瓶颈的策略

1. 加速用户反馈循环

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快速获取用户反馈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产品经理需要积极主动地与用户互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反馈,包括用户访谈、调查问卷、焦点小组等。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高效的用户反馈循环,确保反馈能够及时传递给开发团队,并用于指导产品决策。

  • 用户访谈:与目标用户进行一对一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痛点和期望。访谈可以采用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方式,具体取决于访谈的目的和用户的特点。
  • 调查问卷:通过在线调查问卷收集大量用户的反馈。调查问卷可以用于评估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满意度、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等。设计调查问卷时,需要注意问题的清晰度和简洁性,避免出现歧义。
  • 焦点小组:邀请一组目标用户参加讨论,了解他们对产品的看法。焦点小组可以提供更深入的见解,并帮助产品经理发现潜在的问题。

2. 拥抱数据驱动的决策

数据是产品决策的重要依据。产品经理需要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通过数据分析,产品经理可以发现潜在的机会,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用户行为分析:通过分析用户在产品中的行为,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偏好和痛点。可以使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例如Google Analytics、Mixpanel等。
  • A/B测试:通过A/B测试比较不同产品方案的效果,选择最优方案。A/B测试可以用于测试不同的功能、设计、文案等。
  • 数据可视化:将数据可视化,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趋势和模式。可以使用各种数据可视化工具,例如Tableau、Power BI等。

3. 培养用户同理心

用户同理心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产品经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用户着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只有真正理解用户,才能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 角色扮演:模拟用户的使用场景,体验产品的功能。通过角色扮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痛点。
  • 用户画像:创建用户画像,描述目标用户的特征、需求和痛点。用户画像可以帮助产品经理更好地理解用户。
  • 用户反馈分析:认真分析用户反馈,了解用户的真实想法。可以通过用户访谈、调查问卷、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用户反馈。

4. 采用敏捷开发方法

敏捷开发方法强调快速迭代和持续改进。通过敏捷开发,产品经理可以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持续改进。

  • 迭代开发:将产品开发过程分解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发布等环节。
  • 持续集成:将代码频繁地集成到主干代码库中,并进行自动化测试,确保代码的质量。
  • 持续交付:将产品频繁地交付给用户,并收集用户反馈,用于指导后续的迭代开发。

5. 建立高效的团队协作

产品管理需要团队协作。产品经理需要与开发团队、设计团队、市场团队等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产品的发展。

  • 沟通: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团队成员了解产品的目标、计划和进展。
  • 协作工具:使用协作工具,例如Jira、Trello等,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
  • 知识共享:鼓励团队成员共享知识和经验,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

总结

产品管理瓶颈是AI时代面临的新挑战。通过加速用户反馈循环、拥抱数据驱动的决策、培养用户同理心、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和建立高效的团队协作,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产品管理瓶颈,推动产品快速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