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的最新动态为全球影视产业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其首次在原创剧集《永生者》中应用生成式AI技术,成功实现了复杂场景的高效制作。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影视工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信号。生成式AI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深刻重塑着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预示着一个由智能驱动的全新叙事时代的到来。
Netflix的开创性实践:《永生者》案例剖析
Netflix的阿根廷原创剧集《永生者》于今年四月首播,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场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一栋建筑的崩塌,正是通过生成式AI技术辅助完成的。Netflix联合首席执行官特德·萨兰多斯透露,这是“Netflix公司原创剧集或电影中首次出现生成式AI终版镜头”。
据萨兰多斯介绍,Netflix旗下的视觉特效工作室Scanline的制作创新团队iLine,与剧集的创意团队紧密合作,利用AI驱动的工具完成了这一特效序列。令人惊叹的是,该序列的完成速度比传统视觉特效工具和工作流快了足足十倍,而且其成本在现有预算下,若采用传统方式将是难以承受的。这生动展现了生成式AI在提升效率和控制成本方面的巨大潜力。观众对最终效果普遍持肯定态度,这不仅得益于剧集本身的精彩叙事,更在于AI辅助下的视觉呈现达到了令人信服的高度。这一案例无疑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范本,证明了生成式AI在高质量内容生产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生成式AI在影视制作流程中的深度融合
Netflix对生成式AI的兴趣远不止于单一场景的实验性应用。萨兰多斯强调,这项技术“为帮助创作者制作更好的电影和剧集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机会,而不仅仅是降低成本”。事实上,生成式AI的应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大,渗透到影视制作的各个阶段,从前期规划到后期制作,无不展现出革新潜力。
预可视化与镜头规划
在电影和剧集制作的早期阶段,预可视化(Pre-visualization)和镜头规划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传统上,这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草图绘制、3D建模和动画预览。而生成式AI能够根据导演的文字描述或概念图,快速生成场景布局、角色动作、镜头视角和光影效果的初步三维模型或动画。这使得创意团队可以以极快的速度迭代和测试不同的视觉方案,在实际拍摄前就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大大缩短了前期准备周期,并为导演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觉参考,确保了拍摄的精准性与效率。
视觉特效的边界拓展
视觉特效(VFX)是AI应用最显著的领域之一。过去,诸如“数字除皱”这类先进的视觉特效仅限于高预算项目。如今,生成式AI的介入,使得这些技术变得更为普及和高效。
- 复杂环境与背景生成: AI可以根据概念图或文字描述,快速生成逼真的城市废墟、奇幻森林、外星地貌等复杂场景,甚至能模拟动态的天气效果和植被生长。这极大地减少了实景搭建和传统数字绘景的工作量。
- 大规模群演模拟: 对于需要大量人群的场景,AI能够生成成千上万个具有独立动作和表情的虚拟角色,实现大规模群演的逼真模拟,这在传统制作中既耗时又耗资。
- 高级角色与生物建模: AI在生成逼真的虚拟角色、怪物或动物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包括皮肤纹理、毛发、肌肉动态的精细化处理,让CGI角色更加栩栩如生。
- 自动化特效合成: AI能够智能地识别并分离前景与背景,进行自动抠像、色彩匹配和光线校正,极大地加速了特效合成的工作流程,确保最终画面无缝融合。
后期制作效率革命
生成式AI在后期制作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动化了许多重复性高但耗时耗力的任务,让艺术家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意决策上。
- 智能编辑与剪辑辅助: AI可以分析素材,自动识别关键时刻、情感高潮,并根据预设风格生成初步剪辑版本,为剪辑师提供高效的起点。
- 图像与音频修复: 无论是修复老旧影片的划痕、噪点,还是消除录音中的背景噪音、提升音质,AI都能以惊人的速度和准确性完成。
- 内容生成与填充: AI可以辅助生成影片中的次要道具、背景纹理,甚至为场景填充细节元素,丰富视觉信息。
- 配乐与音效生成: 基于场景情绪和剧情发展,AI能够生成适配的背景音乐或环境音效,为影片增添层次感。
剧本创作与故事板辅助
AI作为创意伙伴的潜力同样不容小觑。在剧本创作阶段,生成式AI可以分析大量成功剧本的模式,为编剧提供情节建议、人物对话的初稿、甚至基于特定主题生成故事大纲。它还能快速将剧本转化为可视化故事板,帮助创作者在文本阶段就具象化其想象,极大地提升了创作效率和探索多种叙事可能性的能力。
超越制作:AI赋能内容分发与用户互动
除了在内容制作端的应用,Netflix等流媒体巨头也在积极探索生成式AI在内容分发和用户体验层面的创新。更好的搜索和推荐能力,对于吸引广告商和留住订阅用户至关重要。
个性化推荐的进化
Netflix一直以其强大的个性化推荐系统而闻名。生成式AI的加入,将使这一系统更加智能和人性化。Netflix联合首席执行官格雷格·彼得斯(Greg Peters)提到,他们正在测试一项新功能,允许用户通过对话式提示向Netflix寻求推荐,例如“我想看一部80年代的黑色心理惊悚片”。这种自然语言交互将极大地降低用户寻找内容的门槛,提供更精准、更符合个人偏好的观影建议。AI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实时情绪和观看历史,动态调整推荐内容的呈现方式,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广告与营销的创新模式
广告是流媒体平台重要的收入来源。Netflix此前已宣布,计划在2026年为广告订阅用户推出使用生成式AI的互动广告。彼得斯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中也强调,未来将努力在“越来越多的”广告位中启用生成式AI。这意味着AI不仅能根据用户画像生成高度个性化的广告内容,甚至能创造出与用户进行互动、提升参与度的广告体验。例如,AI可以根据用户观看的内容和兴趣,实时生成定制化的商品展示、角色互动广告或小游戏,使得广告不再是简单的插入,而是成为内容体验的一部分,从而提升广告效果和用户转化率。
行业伦理、创意与就业的平衡考量
尽管生成式AI在影视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围绕其应用引发的讨论也从未停止,尤其是在创意、就业和知识产权方面。
真实性与操纵性争议
观众对生成式AI在影视作品中的接受度因内容类型和使用方式而异。例如,去年Netflix的真实犯罪纪录片《詹妮弗的所作所为》曾被指控使用未披露的生成式AI图像,尽管制片人予以否认。但在纪录片这类强调真实性和证据的内容中,AI生成的图像可能会损害作品的公信力。相比之下,在科幻或奇幻剧中,为了避免真实破坏而使用AI生成建筑崩塌场景,则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然而,若AI被用于完全撰写剧本,其接受度可能又会是另一番景象。这凸显了在使用AI时,创作者需审慎权衡其对作品性质和观众预期的影响,并在必要时保持高度透明。
对创意与就业的冲击与机遇
关于生成式AI是否会“取代”人类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的担忧始终存在。萨兰多斯曾将生成式AI与计算机动画(CGI)的发展相提并论,认为CGI提升了动画质量,也使得“从事动画工作的人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2023年有73300名特效艺术家和动画师,预计到2033年还将增加3200个就业岗位。这表明,新技术往往带来行业转型,而非简单的取代。萨兰多斯也曾指出:“我确信,通过技术让内容‘好10%’的业务,要比让它‘便宜50%’的业务更优、更大。”
生成式AI并非要取代人类创意,而是作为一种强大的辅助工具。它能解放艺术家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核心的创意构思、情感表达和艺术指导。AI可以快速生成多种创意原型,帮助艺术家探索更多可能性;它能处理繁琐的细节,让艺术家专注于宏观叙事和角色塑造。未来的影视行业,将更需要具备“人机协作”能力的人才,即那些能够熟练驾驭AI工具,并将其融入自身创意流程的复合型创作者。
知识产权与版权挑战
生成式AI带来的一个复杂难题是知识产权和版权归属。AI通过学习大量现有数据来生成新内容,这引发了关于训练数据来源合法性、以及AI生成内容版权归属的争议。如何界定AI作为“创作者”的权利?AI生成的内容是否受版权保护?这些问题需要法律和行业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和明确规范,以保护原创艺术家的权益,并确保AI技术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AI驱动的影视新纪元
影视行业对生成式AI的兴趣和投资正持续升温,迪士尼等行业巨头也在积极探索这项技术。生成式AI已被应用于《野兽派》等院线电影、新闻播报、免费流媒体平台上的电影,甚至是动画片中。它节约成本的优势使其成为娱乐行业优先考虑的技术方向。
关于生成式AI在电视和电影中如何被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使用的方式、时机和原因,以及创作者对使用情况的透明度。随着社会对生成式AI能力与局限性的理解日益加深,影视作品中这项技术的应用也将变得更加成熟和巧妙。未来,我们预期AI将更深入地融入到影视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仅是视觉特效,更包括剧本创作、后期剪辑、声音设计,乃至整个项目的管理与分发。一个由AI辅助的、充满无限创意可能性的影视新纪元正加速到来,它将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也将为创作者打开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如何在拥抱创新的同时,平衡好伦理、版权和就业的考量,将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