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如何确保公民普遍遵守法律法规。在众多规章制度中,税收的有效征缴对国家财政健康至关重要。由于全面监控的物理限制,政府无法穷尽式地监督每一位公民的纳税行为,这使得公民的“自愿遵从”成为税收体系得以维系的关键基石。麻省理工学院治理实验室的创始人兼主任Lily L. Tsai教授强调,政府必须依赖公民自发遵守各项法律、政策及规章制度。这一原则在税收领域尤为突出,因为税收不仅关乎财政收入,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公民对政府合法性的认可度与信任水平,是现代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房产税的征收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特殊性的议题。目前,仅重庆和上海两座城市试点征收房产税。由于房产在中国城市家庭财富构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私人住房财富占比高达64%,远超美国的29%),政府对公民可能出现的抵制情绪深感忧虑。Tsai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正是围绕这一背景展开,旨在探究哪些非经济因素能够有效提升公民对房产税的缴纳意愿。传统理论认为,公民在感受到政府提供回报(如公共服务响应或对官员腐败的惩罚)时,更倾向于遵守税法。本研究致力于通过严谨的实证数据验证这些假设,并探索非经济因素在提升税收遵从度方面扮演的潜在关键角色。
这项深入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研究团队在中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公民调查,旨在收集受访者对不同假设性房产税政策的偏好。调查结果初步揭示,公众普遍期待政府能对其需求作出回应,并对官员实施有效问责。具体而言,与不设公民意见反馈机制的政策相比,允许公民对税收用途提出建议的政策获得了更多支持;同时,对腐败官员进行惩处的政策也比不予追责的政策更受欢迎。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还发现,经济利益(如更轻的罚款或首套房免税)与非经济因素(政府响应与问责)对公民税收偏好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这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表明非经济激励同样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第二阶段,研究人员在上海招募了大量参与者,进行了一项基于iPad的实验室模拟实验。参与者在一个模拟环境中反复选择是否缴纳房产税,最终收益与他们的决策及其他参与者的表现挂钩。此实验的核心在于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情境组:一组参与者被告知他们对税收收入使用的偏好得到了政府采纳(或未被采纳),以此测试“政府响应性”的影响。另一组则被告知发生了腐败案件——有官员侵吞了房产税收入,并进一步得知该腐败官员是否受到了惩罚,以此评估“政府问责制”的效力。通过精确测量游戏玩家在接收新信息后的纳税意愿变化,研究旨在揭示不同治理策略对公民税收行为的实际驱动力。
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地清晰,并具有深刻的政策启示。研究发现,当参与者得知政府对腐败官员进行了严厉惩处时,他们的纳税意愿显著提高。这种效应甚至超越了政府对公民需求响应所带来的影响。Tsai教授对此表示,看到人们如此关注更高层级的权威机构是否确保税款未因腐败而浪费,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这一发现与Tsai教授2021年的著作《当人们渴望惩罚:报复性正义与威权主义流行的奥秘》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她认为,当政府当局愿意惩罚自己的官员时,这向公众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领导层具有道德廉洁性,并与普通民众共享价值观,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其执政的合法性。
尽管研究团队曾预期政府响应性也会对纳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但实验数据并未呈现出这种强烈的关联。Tsai教授解释称,对于那些日常生活中缺乏直接公民参与渠道的居民而言,在实验室环境下获得的参与决策机会可能未能引起同样强烈的共鸣。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响应不重要,而是表明即使在公民声音不易被直接听取的环境中,政府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特别是通过强大的问责机制和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来建立其合法性,并促使公民自愿遵守规则。这为非民主体制下的政府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全球民主制度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这项研究的发现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学者们普遍担忧,随着民主制度的弱化,政府合法性的认知可能会随之下降。然而,Tsai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情况或许并非必然如此。即使在非民主或制度化公民参与较少的环境中,通过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内部反腐机制,政府依然能够有效地向公民传递其秉持公共利益的信号,从而维系乃至提升其合法性。这种合法性的构建,最终将转化为公民对法律法规,特别是税法的更高遵从度,形成良性循环。
此研究为各国政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它强调了在公共治理中,廉洁与问责并非仅仅是道德层面的要求,更是提升行政效率、确保政策有效执行,特别是保障税收体系稳健运行的核心要素。一个能够自我纠错、惩治腐败的政府,其在公民心目中的形象将更为公正和可靠,进而激发更强的社会信任和合作意愿。这种信任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政策执行的顺畅度。
鉴于上述发现,未来政府在推进税收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时,应将反腐倡廉和内部问责机制置于更加核心的地位。这不仅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更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国家财政稳定、促进公民社会和谐共处的长远之计。通过持续深化反腐败斗争,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将能够赢得更广泛的民心,使公民更乐于承担其作为社会成员的义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整个社会治理体系向更高效、更公正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国家与公民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