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出行新纪元:AI浪潮如何重塑汽车核心竞争力与市场格局?

1

在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浪潮中,一场围绕“AI”的核心竞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曾经被视为“锦上添花”的辅助功能,如今已跃升为塑造未来汽车形态、定义品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从造车新势力的前瞻布局,到传统巨头的全面转型,人工智能已成为汽车企业战略考量的重中之重。例如,在理想汽车最新纯电车型i8的发布会上,其创始人李想投入了大量精力阐述车机智能化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基于VLA(视觉语言大模型)技术的智驾进化,这不仅彰显了理想对智能化的坚定决心,也隐约透露出特斯拉将自身定位从汽车公司、新能源公司转向AI公司的策略对整个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在WAIC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吉利汽车联合AI领域的独角兽阶跃星辰和千里科技,共同发布了超拟人车载AI智能体和Agent OS,使得“大模型上车”的愿景从概念走向了更具象化的落地。这些动态无不表明,AI正日益成为汽车产业竞争中,最为核心且举足轻重的一环。

AI的深度融合:高端市场的战略高地

理想汽车的“iPhone 4时刻”:VLA大模型即产品核心

长期以来,理想汽车以其独特的“沙发、彩电、大冰箱”配置辅以增程技术,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独树一帜。然而,其在智能化转型上的力度和决心,却表现出一种后发制人的猛烈态势。或许正是因为相比一些友商,理想在智能化赛道上起步稍晚,反而使其团队在拥抱新技术时,能够以更激进和创新的姿态寻求弯道超车。在理想i8纯电SUV的发布盛典上,长达数小时的演讲中,传统的车辆续航、动力性能、外观设计等参数被大幅度简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为“VLA”(Visual Language Model,视觉语言大模型)的AI技术占据了绝对的C位。李想甚至将VLA的推出,喻为汽车行业的“iPhone 4时刻”,足见其对这项技术颠覆性潜力的信心。

理想 VLA

理想i8上搭载的VLA模型,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舒适体验。该模型的革命性之处在于,它彻底打破了过去智能汽车中智能驾驶(AD)与智能座舱(SS)两个相对独立的“大脑”之间的技术壁垒。以往,负责车辆行驶决策和负责用户语音交互的是两套独立运行的系统,它们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和深度的数据共享。VLA的出现,则意味着汽车的“眼睛”(即摄像头、雷达等各种传感器)和它的“嘴巴与耳朵”(即语音助手及人机交互界面)终于能够共享同一个“大脑”,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协同处理。当用户发出“帮我找一个附近人少的咖啡馆,我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开个短会”这样的指令时,在VLA的强大驱动下,汽车不再仅仅是机械性地执行“导航到咖啡馆”的单一指令。它会首先通过复杂的认知模型,深度理解“人少”、“安静”、“开会”这些看似模糊却至关重要的用户意图,随后调用车辆的视觉感知数据和庞大的城市信息数据库进行智能筛选,最终锁定符合条件的地点,并自主规划路线,引导车辆自动驾驶前往目的地。这标志着车载AI从一个被动的“指令执行者”(Assistant)向一个能够理解语境、进行深度推理、并能主动提供服务的“智能体”(Agent)的质的飞跃。理想汽车正以前瞻性的视野,坚定地押注一个未来:即在未来的五年内,消费者在购买一辆高端智能电动车时,其首要关注的将不再是车辆拥有多少块屏幕,而是其“智商”达到了何种高度。将VLA作为其产品的核心卖点,理想汽车实际上是在向业界宣告:未来汽车的真正价值,将越来越多地由其内部蕴含的AI代码的数量与质量来定义,而非传统意义上钢板的厚度或发动机的功率。

吉利汽车的“汽车机器人论”:Agent OS的具象化实践

如果说理想汽车的VLA是从产品层面发起的单点突破,旨在提升特定场景下的用户体验,那么吉利汽车在WAIC上发布的Agent OS,则是一场自上而下、覆盖全域的体系化反击。吉利汽车此番联合AI独角兽阶跃星辰和千里科技,所展现的远不止是一个更加聪明的语音助手,而是一个专为“智能体”原生打造的全新操作系统。Agent OS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将汽车重新定义为一个拥有轮子的智能机器人。这个机器人需要一个能够统一调度全车硬件与软件资源,并能进行主动式、情感化交互的“灵魂”。吉利银河M9所搭载的车载AI智能体,正是这个“灵魂”的初步具象化。基于阶跃星辰领先的端到端语音大模型,它不仅能精准听懂用户的明确指令,更能深层次地理解用户言语中隐含的“话外之音”与情感倾向。

吉利 WAIC

吉利在WAIC上展示了其智能座舱中搭载的超级智能体。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在您下班回家的途中,系统通过综合分析,感知到您今天在公司停留的时间比平时显著延长,并且当前路况异常拥堵。此时,它不会被动等待您的指令,而是会主动且贴心地询问:“您今天辛苦了!回家的路有些堵,需要为您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并开启座椅按摩来缓解疲劳吗?”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甚至能根据您的日程安排和个人偏好,适时提醒您:“太太的生日快到了,我们即将路过的商场有一家她一直很喜欢的花店,需要为您提前预订一束花吗?”这就是Agent OS所展现出的强大魅力——它让汽车AI从仅仅“可用”的工具,进化到了真正“好用”,甚至让用户产生“爱用”情感的高度。它不再是一个需要用户花费精力去学习和适应的冰冷工具,而是一个真正懂得您、关心您、并能主动为您排忧解难的“数字生命”。吉利汽车通过发布Agent OS,清晰地向市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未来的汽车竞争,将是一场生态体系的较量。谁能够率先构建一个吸引大量开发者涌入、并让用户产生深度依赖的AI Agent生态系统,谁就能够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铸造一道坚不可摧的护城河,从而占据行业发展的制高点。

从理想汽车聚焦VLA的单点突破,到吉利汽车发布Agent OS的全域覆盖,我们清晰地观察到,在中国高端汽车市场,人工智能已经完成了从最初的“选配功能”,到“标准配置”,再到如今作为“准核心卖点”的质的三级跳。AI,正在成为中国汽车产品竞争格局中,一个至关重要且不断演进的战略变量。

星辰大海之外:进化的“基本盘”与用户普适需求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云端的大型AI模型拉回到坚实的柏油马路,将视线从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下沉到更广阔的二三线及以下市场时,我们会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将汽车视为纯粹“出行工具”的消费者而言,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体验——即宽敞的车内空间与卓越的驾乘操控性,依然是他们做出最终购买决策时,心中分量最重的那两块砝码。尽管AI智能化趋势汹涌,但这些汽车产品的“基本盘”价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决定市场胜负的关键因素。

空间的福音:大,依然是硬道理

在中国社会语境中,“家”的概念被赋予了无限的延伸意义,汽车早已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日益成为“家的延伸”和“第三空间”。特别是在当前家庭用户已成为购车主力军的背景下,“大空间”几乎已与“高幸福感”划上了等号——这种对空间偏好的传统,甚至可以追溯到进口车型进入中国市场后普遍进行加长轴距的习惯,这一传统至今仍被各大汽车制造商保持。宽敞的内部空间,意味着全家出行的舒适性、物品装载的便利性以及更强的多场景适应能力,这些都是中国家庭用户在购车时极为看重的实用价值。

乐道 L90

即将正式发布的乐道L90,作为蔚来旗下主攻主流家庭市场的子品牌“尖兵”,其核心卖点几乎完全聚焦于极致的空间表现和多元的家庭场景应用。从其官方定位“家庭用车首选”,到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极其宽敞的内部布局渲染图,无一不在高调宣告:乐道L90旨在打造一个专为中国家庭量身定制的“移动的家”。无论是满足全家出游时庞大行李的轻松装载能力,还是通过多变座椅组合实现的“小憩模式”、“观影模式”等创新车内空间利用方式,乐道L90的每一寸设计,都在精准地回应着中国家庭用户对车内空间最朴素、也最刚性的需求。这种对空间价值的强调,超越了单纯的技术炫技,直抵用户最为本质的用车诉求。

吉利银河 M9

紧随其后,很快即将登场的吉利银河M9,则将这场“空间竞赛”推向了全新的高潮。作为一款豪华大六座SUV,银河M9几乎将所有的产品研发重心和技能点都加在了“内部空间最大化”这一维度上。其超长的轴距以及业界领先的“得房率”设计,使得其内部空间足以媲美一个小型起居室,提供了超乎寻常的宽敞感受。从专为副驾乘客设计的“女王副驾”,到带有腿托的舒适二排独立座椅,再到可以完全放平的第三排座椅,吉利银河M9的目标定位,就是成为陆地上的“头等舱”,旨在为每一位乘客提供尊享级的乘坐体验。乐道L90、吉利银河M9,以及今年上半年市场涌现的众多全尺寸SUV车型,共同指向了一个清晰的市场结论:在主流汽车市场,特别是在20-40万元这一价格区间,一个宽敞、舒适、多变的车内空间,依然是打动消费者、促成购买决策的“不二法门”。AI或许能够决定一辆车究竟有多么聪明,但车内空间的表现,则直接决定了一家人在每一次出行中,能否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操控的回归:好开,是永恒的追求

电动化浪潮一度让“驾控”这个词的内涵变得有些模糊。当几乎所有新能源汽车都能够轻易拥有迅猛的加速性能和极致安静的座舱环境后,这种同质化的驾驶感受,让许多习惯了燃油车时代“人车合一”驾驶乐趣的用户开始感到怀念。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一部分富有前瞻性的中国车企已经敏锐地意识到,电动化本身并非驾控体验的终结,相反,它恰恰为重塑和提升传统驾控感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电控系统的精准调校和电池布局带来的低重心优势,电动汽车在操控上拥有巨大的潜力,关键在于车企如何去挖掘和实现它。

刚刚上市的吉利银河A7,在进行市场宣传时便特别强调了其卓越的底盘调校功力。据我们深入体验这辆车的动态试驾反馈来看,尽管同属吉利银河旗下车型,但吉利银河A7的操控感受明显优于此前同系列车型偏向“过于舒适”的调校风格,展现出更精准、更富有乐趣的驾控表现。吉利团队透露,吉利银河A7的底盘是由享誉全球的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团队亲自进行调校的,这确保了车辆在操控性、转向精准度以及行驶稳定性上达到了优越的水准。这种跨品牌的技术合作,旨在将跑车的操控基因融入到日常家用轿车中,为用户带来更为纯粹的驾驶体验。

吉利银河 A7

无独有偶,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品牌零跑汽车,在其最新纯电车型B01(内部代号,预计为C10的后续车型)的研发过程中,也明确表示其底盘调校工作由Stellantis集团的欧洲团队主导完成。欧洲,尤其是德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最成熟、最严苛的底盘调校体系和最完善的测试环境。零跑汽车选择聘请欧洲顶尖团队,意味着他们不仅希望其产品能够满足中国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更期待其产品能够达到全球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对于车辆操控性能的严苛标准。这背后,体现的是零跑汽车对“好开”这一汽车最基本、也最核心需求的执着追求与投入。从吉利汽车到零跑汽车的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当电动化技术解决了汽车的动力系统和能源效率问题之后,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重新将宝贵的研发资源和精力投入到诸如底盘、悬挂系统、转向手感这些“看不见”但对驾驶品质至关重要的地方。它们深知,无论汽车在智能化程度上如何飞速发展,驾驶本身所带来的愉悦感、安全感以及人车合一的沉浸式体验,是任何一块屏幕上的炫酷应用或一个会讲笑话的AI语音助手都无法完全替代的。对于那些依然热爱驾驶、享受操控乐趣的用户而言,一个经过精心调校、反馈精准的底盘,其吸引力可能远远超过一个能够进行复杂对话的AI。

智能出行的未来:AI与机械素质的融合共生

至少在当前的市场观察来看,在中高端汽车市场领域,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为新产品发布时最重要的卖点之一。这种市场趋势反向倒逼着所有汽车企业——无论是历史悠久的老牌制造商,还是充满活力的新兴造车势力——都必须迅速组织和整合其内外部的优势资源,以不断提升其在“代码”领域,特别是“AI代码”方面的核心能力。例如,吉利汽车就通过与大模型公司阶跃星辰、智驾技术公司千里科技等外部力量的深度合作,极大地充实和完善了其“全域AI”的概念布局与技术实践。这种开放合作的模式,正成为行业加速智能化转型的有效路径。

与此同时,在中低端普惠车型市场,利用新能源汽车平台架构所带来的原生优势,在车辆的空间布局、驾驶操控性、智能化功能以及整体用户体验上,对传统的燃油车进行一次“降维打击”,已成为一个清晰且不可逆转的市场趋势。这意味着,未来的消费者,他们的第一台车,很可能就是一台在综合体验上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的“改善车型”。

展望未来,汽车市场或许将不再有纯粹意义上的“AI汽车”与“传统汽车”之分。最终能够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并取得胜利的,将是那些能够将人工智能的深层智慧,与卓越的机械素质和精湛的工程技术完美融合的公司。未来的汽车,将不仅是一个智能的移动空间,更是一个在物理层面依然能提供极致驾乘体验的交通工具。AI与机械的协同共生,将共同定义智能出行的全新篇章。这种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对用户深层次需求的精准洞察与满足,从而开创一个既智能又富有驾驶乐趣的汽车新纪元。